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分类汇编】
(考试范围:第1章)
考点1
测定样品中某种物质的纯度方法——沉淀法
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计算: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例2
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中信息
(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考点2
测定样品中某种物质的纯度方法——化气法
例1
铜锌合金又叫黄铜,外观酷似黄金,极易以假乱真。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I所示装置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将足量的稀硫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
g。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例2
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例3
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Ⅰ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
;
(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3
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得到参加反应反应物质量或生成物(气体、沉淀)质量
例1
市售的某些银首饰是银、锌合金。小庆同学取该合金样品20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该合金中锌的质量(精确到0.1g)。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例2
取30g氯化钠和氯化钡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2.3g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再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硫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3.3g沉淀。
请计算:
(1)所用硫酸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3
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4
溶质质量=参加反应的溶液质量×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代入计算)
例1
某工厂化验室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洗涤50g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2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5
生成气体或沉淀质量=反应前总溶液质量-反应后总溶液质量
例1
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的溶质名称是
;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
克;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2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6
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例1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例2
将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例3
向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7
参加反应的质量=固体质量减少量
例1
取15g某铁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过滤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143.2g水,测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计算:
(1)该样品中铁的质量。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2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25g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求:
(1)25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培优
1.
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为了探究样品变质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请结合图1、2中的实验数据,完成以下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2)图2中b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
(3)15.3g样品变质前NaOH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
有一份铜锌合金粉末样品(设只含铜、锌),为认识其组成等,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参与并完成有关计算:
(1)取样品20g和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3.5g。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到三份100g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样品的质量/g
10
20
3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
0.2
0.25
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3.
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1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0.0
17.4
14.8
13.5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7(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4.
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g
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
CaCl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3g
m
8g
8g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1)m=
g
(2)40g
该食用碱与足量
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
g
(3)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5.
今年“五?一”假期,小丽随爸爸到乡下省亲,期间看到许多漂亮的大理石。于是她带了一些回来,想去学校实验室测定这些大理石中CaCO3的含量。她称取了20克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将250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依次加入烧杯充分反应,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其他成分均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入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5
5
m
试求:(1)m的值应为
;
(2)实验中大理石样品所含CaCO3的质量分数?
(3)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6.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根据所得数据计算:
(1)5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2)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当加入120克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7.
现有一家庭使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编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5
12
12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50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10
10
10
完成下列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8.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反应后烧杯内的剩余物/g
109.8
129.8
99.8
Y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
g,Y=
g
(2)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计算第四次实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9.
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OH溶液40
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0.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物质,为测定废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造纸厂排放的废水200g,先向其中加BaCl2溶液至ng后停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请根据图象与数据分析计算:
(1)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___(用“>”、“<”或“=”表示);
(5)m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1.某化学兴小组取实验室中一瓶新制的Ba(OH)2溶液(无杂质)进行如下实验:取100gBa(OH)2溶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
ng
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a点对应的溶液pH
7(填“<或>或=”)。
(2)100g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求m的值(写计算过程)。
12.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
13.小煦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14.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
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分类汇编】
(考试范围:第1章)
考点1
测定样品中某种物质的纯度方法——沉淀法
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计算: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88.3%
例2
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中信息
(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不能
21.2%
例2
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无
75%
例3
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利用图Ⅰ装置将足量的盐酸加入到10.0g水垢中。随反应进行,装置C质量的变化如图Ⅱ所示。请回答:
(1)向图I装置A中不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2)若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水垢中含有其他成分,请根据图Ⅱ数据计算: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
;
(不要求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若考虑盐酸的挥发,会造成水垢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将装置AB中的二氧化碳排入C装置,并被吸收
(2)7.5g
25.0%
(3)增大
考点3
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得到参加反应反应物质量或生成物(气体、沉淀)质量
例1
市售的某些银首饰是银、锌合金。小庆同学取该合金样品20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该合金中锌的质量(精确到0.1g)。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6.5
9.8%
例2
取30g氯化钠和氯化钡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2.3g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再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硫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3.3g沉淀。
请计算:
(1)所用硫酸钠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00
10%
例3
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向盛有30g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0.2
6.5
15.1%
考点4
溶质质量=参加反应的溶液质量×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代入计算)
某工厂化验室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洗涤50g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98%
例2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减小
B
3.65%
考点5
生成气体或沉淀质量=反应前总溶液质量-反应后总溶液质量
例1
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的溶质名称是
;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
克;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MgCl2
23.3
20.8%
例2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9.8
14.2%
考点6
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例1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答案:80%
例2
将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4
7.3%
例3
向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计算培优
1.
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为了探究样品变质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请结合图1、2中的实验数据,完成以下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2)图2中b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
(3)15.3g样品变质前NaOH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2
175
14
2.
有一份铜锌合金粉末样品(设只含铜、锌),为认识其组成等,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参与并完成有关计算:
(1)取样品20g和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3.5g。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到三份100g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样品的质量/g
10
20
3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
0.2
0.25
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67.5%
12.25%
3.
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1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硫酸的用量/克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20.0
17.4
14.8
13.5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7(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答案:小于
8.7
优良
4.
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为测定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g
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
CaCl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
20g
40g
60g
80g
生成沉淀的质量
3g
m
8g
8g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1)m=
g
(2)40g
该食用碱与足量
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
g
(3)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答案:6
32
84.8%
5.
今年“五?一”假期,小丽随爸爸到乡下省亲,期间看到许多漂亮的大理石。于是她带了一些回来,想去学校实验室测定这些大理石中CaCO3的含量。她称取了20克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将250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依次加入烧杯充分反应,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大理石中其他成分均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入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5
5
m
试求:(1)m的值应为
;
(2)实验中大理石样品所含CaCO3的质量分数?
(3)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5
75%
7.3%
6.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根据所得数据计算:
(1)5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2)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当加入120克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答案:3.2
1.96%
7.1%
7.
现有一家庭使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编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5
12
12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50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10
10
10
完成下列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1.7%
11.1%
11.8%
8.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反应后烧杯内的剩余物/g
109.8
129.8
99.8
Y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
g,Y=
g
(2)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6%
(3)计算第四次实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18.1%
答案:240
296.4
9.
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
(2)加入NaOH溶液40
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Na2SO4、Fe2(SO4)3 (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
10.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物质,为测定废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造纸厂排放的废水200g,先向其中加BaCl2溶液至ng后停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请根据图象与数据分析计算:
(1)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2)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使碳酸钠和硫酸钠全部转化为沉淀 。
(3)b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氯化钠和氯化钡
。
(4)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 a<b<c (用“>”、“<”或“=”表示);
(5)m值等于 4.66 ;
(6)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42%
11.某化学兴小组取实验室中一瓶新制的Ba(OH)2溶液(无杂质)进行如下实验:取100gBa(OH)2溶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
ng
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a点对应的溶液pH
7(填“<或>或=”)。
(2)100g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求m的值(写计算过程)。
答案:>
1.71
1.655
12.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1)引流 (2)CO2 (3)NaOH、Na2CO3、Na2SO4
(4)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SO4+BaCl2BaSO4↓+2NaCl
233
117
4.66克
X
X=2.34克
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BaCl2BaCO3↓+2NaCl
197
117
(12.54克-4.66)克
Y
Y=4.68克
氯化钠的质量为2.34克+4.68克=7.02克
13.小煦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1)变浑浊
(2)解: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x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Na2CO3+HCl═NaCl+NaHCO3
106
36.5
10g×10.6%
x×7.3%
x=5g
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5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两种方式都是碳酸钠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14.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
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答案(1)吸收被二氧化碳带出的水,防止影响实验
(2)变小
(3)1.25%
(4)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