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2《红烛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06:2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红烛》
闻一多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闻一多(1899~1946),汉族,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斗士。早年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著名于世;中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成绩卓著,享誉海内外;后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和腐败强烈不满,拍案而起,成为闻名遐迩的民主斗士。代表作《死水》《红烛》《七子之歌》
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
一个天生的诗人
一个民主的斗士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新月派成立于1923年,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等。
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亲眼目睹中国人在美国备受歧视的现状,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写下“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不对,只要是你的祖国,再丑、再恶,也要爱他”的句子。1923年,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诗人写下《红烛》,作为诗集《红烛》的序诗。
闻一多·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本诗的主要意象为“红烛”,请朗读诗歌,分析诗歌主要写了“红烛”的哪些方面?
这样红的烛!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颜色
灵魂
为何更需烧蜡成灰
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2.全诗共9节,根据意象特点和内容,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赤诚之心,爱国之情
分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3.赏析第一节,分析“红烛”的“红”的寓意
4.赏析第二、三节,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5.赏析第四节,分析本节是如何体现诗人的爱国之情的。
6.赏析第五六七节,分析其中的意象及其特征。
7.赏析第八节,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8.赏析第九节,分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赏析第一节,分析“红烛”的“红”的寓意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明确:
①红烛在现实生活中代指喜庆、热闹、激情
②此处,作者将红烛的颜色和诗人的心的颜色对照,红烛的红,代指作者的赤诚之心,热烈,对祖国富有情感。
4.赏析第二、三节,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自问自答,回答了“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的问题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国家贫弱,军阀混战,青年矛盾的心理
理解红烛的奉献精神,重拾信心
自悟
5.赏析第四节,分析本节是如何体现诗人的爱国之情的。
①红烛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②国人一直被奴役的思想,沉睡梦中;点燃国人的救国热情,奔走呼号
③打破精神的枷锁,解救国人的灵魂
6.赏析第五六七节,分析其中的意象及其特征。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残风
脂膏
流泪
反动势力阻扰
焦急
花儿
果子
无私奉献
梦想
7.赏析第八节,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原因:创造光明
结果:灰心流泪
付出收获不平等
社会现状
8.赏析第九节,分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外在形式:泪与灰
精神品格:矢志不渝,无私奉献,为国献身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在这首诗中,诗歌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互换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的感染力。在诗歌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
1.如何理解诗歌引子“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蝉到死丝方尽
红烛
执着


梦想
现实
自勉
燃烧自我
伤心流泪
奉献
阻碍
创造光明
残风侵袭
莫问,但问
2.诗人在诗歌中有几次提问?有什么寓意?
明确:
(1)第一问:红烛为何这般红?
(2)第二问:红烛为何烧蜡成灰,放光出?
(3)第三问:红烛何苦伤心流泪?
自我象征
疑惑,矛盾
自我勉励
诗人的心路历程
3.诗人托物言志,请分析“红烛”和诗歌主人公“我”的形象有何关联。
明确:
(1)红烛的外在形态,象征着“我”的行为: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2)红烛的内在精神,象征着“我”祖国献身的爱国精神
1.诗歌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
(1)诗歌节奏鲜明,具有形式美;
(2)每一节的“啊”,有助于表现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
(3)呼告手法,具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本诗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1)象征:“红烛”“诗人”
(2)比喻:“躯体”“灵魂”
(3)拟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4)反复:“不误,不误”
作业:
1.预习茹志鹃《百合花》。
2.完成课时作业(二)《红烛》
题号:1,2,3,4,5,8,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