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温度》
教学目的:
1、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2、在熟悉的温度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3、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温度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负数。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1)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
A、淘气做作业,做对了5道,做错了2道
B、老师减肥,十月份减掉了4千克,十一月份又反弹了3千克。
C、公交车到站,上车9人,下车10人。
(2)汇报:
第一种:用文字表示
第二种:用勾、叉和上、下箭头表示
师: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数学语言是要交流的,怎么办?
生:要统一。
第三种:用+5、-2表示
师:和数学家表达的一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
生:简明、清楚
(3)认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5怎么读?
生:读加五。
师导读:正五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
生:负二
(4)读上面各数,并板书在黑板上。
二、?
借助“温度”,感受负数的意义。
1、欣赏天气预报,从中发现负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2、结合温度计读写北京、上海、南京三个城市的温度
(1)上海:零上5摄氏度(+5℃或者5℃)相机引出正数可以省略正号
(2)南京:0摄氏度(0℃)
(3)北京:零下5℃(-50℃)
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生答:)
3、观察比较三地的温度,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4、教师当播报员,学生当气象记录员,用正负数记录下5个城市的温度。(长春:-20℃
北京:-5℃
郑州:0℃
武汉:10
℃
广州:18℃)大声的读一读写出的数据
5、用温度计拨-5℃与-20℃,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
师:你能在手中的学具上拨出-5℃
生动手拨,指名上台,展示仪展示
师:请你说说是怎么拨出来的?
生:从零开始往下拨,拨到零下5℃处
师:-20℃会拨吗?在学具上快速拨一拨。
展示仪展示一名学生作品
6、课件出示长春,北京温度情境图,
师:-5℃与-20℃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
生1、生2、生3回答
师:都认为-5℃温度高,-20℃温度低,能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吗?
生1:从图上的背景,下雪与不下雪比下雪时的温度低
师:还可以怎么比较?
生2:从孩子的穿着上也可以比较出-5℃温度高,-20℃温度低
生3:还可以从温度计上比较水银柱的高低,水银柱高的温度高,水银柱低的温度低
7、师:能用你的表情和动作告诉老师-5℃是什么感觉吗?
生:搓手,裹紧衣服。。。。。
师:那-20℃又是什么感觉呢?
生:发抖,跺脚。。。。。。
师:大家的精彩表演让老师感受到了-20℃比-5℃的确冷多了。
8、同伴合作:各拨出一个不同的城市温度,比一比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
9、比较5个城市的温度,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温度的关系。
师:城市的温度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在我国越是靠南的地方越靠近赤道所以温度就会越高。
10、将温度计横放,抽象出正负数,了解数轴。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过负数?
生汇报交流见过的生活中的负数
2、电梯里的正负数,存折与正负数
3、猜一猜: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
)
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
)
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
)
四、全课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了解负数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反思
:
在教学本课时时,我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合理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本节课设计的过程中,把负数概念的引入作为重点,力求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首先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再现对已有知识的认识并体会数据的重要作用;而后,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三件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记录数据。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明确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把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后形成的个体认识作为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对不同记录方法的分析、比较中,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主体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晰,实现在体验中学习,在感受中理解;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进而促进自身潜能的发展。
2
、借助“温度”,感受负数的意义,重视在对比中建立概念
。
本节课始终以温度为载体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首先,借助温度计上上海、南京、北京三个城市的气温并用正负数表示相对应的温度使学生感悟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另外,在引导学生动手拨温度计的活动中,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在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通过在温度计上直观地比较—5℃和-20℃,力求把负数的意义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因为冷热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嫁接点,所以在拨一拨,比一比之后,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冷热感受,让学生在深层次的体验中感受到了温度情境中负数的大小,为以后负数大小的比较建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借助猜一猜的活动,学生在认知内化的基础上,在不断的调控和冲突中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3、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到负数在中的广泛应用。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通过学生广泛举例和对正、负数的重点讨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