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15:51: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诗歌内在的情韵。反复诵读和想象加以深入体会。
教学重点:
1、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2、反复诵读和想象加以深入体会。
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内在的情韵。
2、反复诵读和想象加以深入体会。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有一个梦想,想成为画家,绘出绿肥红瘦;我有一个梦想,想成为歌者,唱出高山流水。我还想回到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晨雾朦胧,河水悠悠,芦苇飘荡。一位痴情人徘徊在河畔,为心上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你听------(书写题目《蒹葭》)
一、初读《蒹葭》,品韵味,知内容
品韵味
1、老师带着感情朗读诗歌第一章,营造唯美意境。学生齐读二、三章。
2、找三位学生各读一章,检查字音。
沚(
zh??
)?
?涘(?
s??
)?
?湄(
méi?
?)?
?洄(
hu
í?

3、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诗歌的三章内容,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同桌讨论)
教师明确:
①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②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躋、?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③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同一内容的反复咏唱,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请大家齐读诗歌,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知内容(同桌互听,修改翻译)
请学生结合注释,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诗歌。
二、再读《蒹葭》,看画意
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
(同桌讨论)
明确:依稀看见了茂盛的、飘忽不定的芦苇。
追问,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可否给大家读一读?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
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读?
因为延长,停顿,体现了惆怅的感觉;拉长声音有一种风吹芦苇,芦苇飘荡的感觉,芦苇叶子上似乎有了霜花。
还看见了晶莹的露珠凝结成霜;(白露)
看见了芦苇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伊人)
看见了(主人公)追逐的身影,他们的身影忽隐忽现,他们的距离忽近忽远。
小结:这幅画里,蒹葭、白露、伊人、主人公。他们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的、淡雅的水彩画。
三、听读《蒹葭》,听画意
1、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听见了什么?
明确:我听见了河水悠悠。
追问,哪些句子,让你听见了秋水悠悠?
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再追问,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
第一个句子中,“在”字透露着主人公激动、兴奋、满怀憧憬,可以读成“所谓伊人,啊!在水一方。”
第二个句子中,“宛”字里透露出主人公焦急、淡淡的失落,可以读成“溯游从之,唉!宛在水中央。”
2、大家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除了流水声,有没有划水的声音?
明确: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追问,这声音是轻快的,还是艰辛的?
明确:是追寻的艰辛。主人公时而逆游而上,时而顺游而下。道路艰险,迂曲。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赶路的脚步声,还有轻轻叹息声。
追逐是艰辛的。追逐的时间在不断延伸:霜---晞---已;追逐的地点在不断变化:方---湄---涘。
3、既然追寻如此艰辛,我们的主人公放弃了没有?
明确:没有。主人公三次,或许是无数次地奋力向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生命不止,追求不止。
师:是呀,我们的主人公执着地追寻着,其结果可能是百年好合,也可能追求无果。但,更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他追寻了两千多年,令我们肃然起敬。
4、伊人仅仅就是爱人吗?大家齐读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明确:伊人还可以读解为梦想,目标,幸福,心灵的寄托------
课堂小结:蒹葭,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一幅画。它描绘出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水一方”的伊人——我们的梦想。因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我们都是追梦人。
四、作业
1、背诵《蒹葭》
2、为你心中的伊人,写一首小诗。
五.板书设计:
?
音韵美
重章叠句
教学反思:
《蒹葭》选自《诗经
国风
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每每读蒹葭,总会被诗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所打动。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我带领学生走近这幅画,和他们一起欣赏画中茂盛的的芦苇以及白露、伊人和主人公,这是一幅朦胧的、淡雅的水彩画。走近这幅画,我们似乎还能听见悠悠秋水声,还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轻轻叹息声。但我们更听见了主人公坚定的脚步声,他为了心中的伊人而锲而不舍地追逐。面对这样唯美的画面,学生沉浸其中,细细品味。诗歌上到这儿,似乎也结束了,我又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像这伊人一样令人可望而不可即呀?”学生思考片刻,有个别学生提到了梦想。于是,我拓展提示也可以说是目标,是幸福,也是心灵的寄托,或者是我们的中国梦。课堂生成自然、流畅,也比较唯美。只是在拓展“梦”的时候,略显仓促。另外,作为诗歌,朗读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之一,我从诗歌的音韵美和重章叠句这两个特点给学生辅导。只是课堂时间紧张,读得欠点。以上不足,均希望课后作业再作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