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15:52: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只有香如故
——苏东坡与陆放翁群词整合课

教:
课堂类型:
文本特质:语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
上课时间:
【设计意图】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词二首是部编版教材八下第六单元诗词“诵读欣赏”四首中的后两首。作者分别是北宋词人苏轼和南宋词人陆游。《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作者也是苏轼,选自新教材辅助读物《新语文?读本》第六单元。后两首均是咏物词,而第一首,苏轼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词人的心境和志意,也有咏物词的特质。所以,笔者将三首词整合,意图聚焦两位文人笔下所咏之物,体会他们以物(孤鸿、梅花和杨花)喻人,托物言志,从而达到物我交融境界的写法。并努力将他们精神世界打通,感受他们在遭遇人生失意的寂寞处境下的胸襟和气度,从而引领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两位具有伟大思想与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
拓展苏轼和陆游诗词,并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朱东润《陆游传》(可选读)。
【词作再现】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只有香如故(上)
第一部分:走进咏物词
师: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圃里,宋词之花芬芳绚丽,她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走进宋代苏东坡和陆放翁词。
许多人喜欢用“豪放”二字来称述苏东坡,而陆游又深受苏东坡词风影响,那么,今天整合两位词人的诗词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风格呢?首先通过朗读来走进他们的诗词。
(指导学生朗读三首词,分个读和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教师指导,学生点评。朗读注释。朗读译文。整理略。)
师:观察这三首词的题目,你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有“卜算子”和“水龙吟”两个词牌名。
师:对,词一般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也有的是只有词牌名。古人写词为填词,每一词牌都有固定的韵。
生:《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交代了苏轼创作词的地点在黄州定慧院,《卜算子?咏梅》交代了写作目的歌咏梅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对象。
师:你读题很仔细。题目一中还暗含背景。今天学习苏轼的两首词背景与《记承天寺夜游》相同,他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至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黄州定慧院,是他谪居住处。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章质夫,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题目三中的次韵,是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难度更大。词评论家彭靖认为苏轼的次韵之作比原作更好,课后可百度搜索原作比较。
师:朗读三首词,并尝试找出三首词一起学习的依据。
生:三首词均借助意象来抒发词人的情怀,分别是孤鸿、梅花和杨花。
师:对,表现手法相同,而所咏对象不同。关于杨花的诗我们学过韩愈的《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
生:惟解漫天作雪飞
师:杨花落尽子规啼,
生:闻道龙标过五溪。
师:杨花就是柳絮,杨花漫天飞舞的季节就是——
生:暮春。
第二部分:物各有性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词,后两首是典型的咏物词,而第一首词以“孤鸿”为主要抒怀对象,托物寓怀。因此,也兼有咏物词的特质。咏物词是以某种物品为描写吟咏的对象,来抒发作者的个人情怀。主要手法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屏显】
咏物词的特点之一是以物为象,择其特性,但“物各有性”。两位词人,三首词,所咏之物,各有不同。请找出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物的词句,体会其各自特点。
师:请自主朗读注释与译诗,以下列句式思考与交流:
我是??
?
?
??的鸿,你看??
?
?
?
?
?
?
?
?
??。
我是??
?
?
??的梅花,你看??
?
?
?
?
?
?
?
?
??。
我是??
?
?
??的杨花,你看??
?
?
?
?
?
?
?
?
??。
生:我是清高的孤鸿,我宁愿独宿荒冷沙洲也不愿去寒枝上栖息。
生:我是无人怜惜的杨花,你看春风吹过,任凭我飘零坠落。
生:我是清香不改的梅花,你看,哪怕遭受风雨的摧残,仍然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份芳香。
师:提醒一下,结合词意理解,是可以的,但倘若能结合一个关键词体会,则更有嚼头。
师:谁还喜欢这样的梅?
生:我是一朵倒霉的梅,无人欣赏,生长之处偏倚,又寂寞,可它却坚强。
师:你站在梅的角度感受,又从我的角度欣赏,非常了不起。这就是我选择不了环境,但我可以选择坚强。
生:我是一株怀才不遇的梅,原本是“无意苦争春”的,可是它们却嫉妒我。
师:一个“苦”字看出不是我不争,而不愿苦苦相争。百花在春夏秋妖娆,我可以在寒冬绽放。我有我的清高自守啊。
师:还有吗?在风雨中,你们能看见什么?
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梅花在黄昏更不易引人注目,再加上遭受风雨的侵袭,那种真是饱受摧残。
师:而这种苦比无人关爱,无人赏识的忧愁更痛啊!
生:我是看似寂寞却又孤傲的梅花,你看,我在驿外断桥边,平时很少有人经过,环境荒僻,寂寞地开,寂寞地长,也无人关爱无人照顾,
但是,我还是傲然绽放了。
师:梅花所处的地理环境是荒僻的,“驿外”的驿,指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不是市井人家的花园,平时少有人来。“断桥”已经失去桥连接两岸的功能,自然是无人怜惜,寂寞寥落。
再加上自然环境“黄昏”的烘托和“风雨”的摧残呢?生死荣枯全凭自己。
生:我还看到这是无惧风雨的不甘寂寞的坚强的梅花。
师:好!梅花的人性表现出来了。
生:我是与世无争、孤高傲世的梅花,你看,“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无意”是表明我不愿意与春天的群芳争艳,“一任”表示顺其自然,只愿默默地绽放在寒冬,来点缀人间。?
师:慢慢咀嚼,真能触碰诗人心灵。这里的“春”和“群芳”有隐喻意味,隐喻朝廷,隐喻官场,而清幽脱俗孤高傲世的梅花则象征陆游。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但南宋小朝廷一直以求和来苟且偷安,主战派的陆游在85岁去世时也没有实现其愿望,我们齐背他的绝笔诗《示儿》——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我是飘零凄苦的杨花,你看,“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承上“任凭坠”的“坠”字,写它离枝坠地、飘落无归的情态。
师:不说杨花“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实则“有思”,有人的愁思。移情于物,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咏物词的一大特色。
生:杨花凄凉体现在“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中。这三句是问询园中落红杨花的遗踪,“一池萍碎”点出杨花的命运。
师:杨花落在浮萍之上,而杨花本飘忽不定,你看柳絮飞呀飞,到底飞往何处我们也不知道,浮萍呢,更是无根。一个“碎”字真是无比凄凉。
生:我是心有纠结的杨花,“似花还是非花”,
说我“似花”,但色淡又无香,从不为人注目爱怜。说我“非花”,却又名为“杨花”,和春天的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
师:好矛盾啊!杨花就是柳絮,这不禁使人想起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本是最美的春天,扬州城柳絮如烟,繁花似锦,可是,这是要送别友人上任,惜别之意就浓重了。这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生:我是孤独的鸿,你看,“寂寞沙洲冷”中“寂寞”二字也能体现它栖息沙洲的孤独寂寞。
师:知道吗?良禽有择木而栖之说,但,雁不栖息于树木之上,哪怕是梧桐。一般多栖息于沼泽地或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芦苇丛中,我们黄海之滨,有全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有珍贵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如大雁和丹顶鹤等其它迁徙鸟类每年往返与此栖息。因此,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似有语病,其实,这正是词人的言外之意。
生:我是悲伤的孤鸿。“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一个“独”字,看出孤鸿独来独往,一个“缥缈”看出它在深夜的高空中隐隐约约地飞。
师:你读出了孤鸿的凄楚。鸿雁一般群居的。大雁对爱情也十分忠贞,如果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可是,词中却是失群的孤鸿,那么孤单的鸿,在缺月之夜,它飞翔可能在寻找伙伴。
生:我从“影”中能看出孤鸿的孤独,只有影子作伴。
师:就像李白式的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再看看时间与环境。
生:从“漏断”看出是夜深人静时。
师:再看看月色,这是什么样的月色?
生:从“缺月”中看出夜色微明,一片渺茫的感觉。
师:咏物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物构境,烘托情思。构境,一般都以所咏之物为中心,取其关联事物作为背景来描写,以此营造氛围,烘托情思。在这首词中,缺月、疏桐、漏断,都是孤鸿生活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作者的心境。
生:我是惊恐不安失亲人的孤鸿。我在惊慌失措地寻找伙伴,却无人知晓。
师:失群的雁有可能会怎样?
生:被冻死。
生:被饿死。
师:甚至被猎杀。这份惊恐,这份凄楚,这份张皇,这份危险,无人知晓啊!
生:我是孤单而又不孤单的鸿。
师:你的理解很有辩证色彩,我们很想听你的解释。
生:孤鸿的孤单体现在失群上,但是,他还有缺月相伴。缺月相对于满月是不圆满的,但是,毕竟还有明亮的月光,就像苏轼的人生一样,长子陪伴在身旁,黄州百姓很敬重他。大约只有夜深人静之时才特别孤单。
师:我很佩服你啊!你已经把孤鸿和苏轼联系起来了。你的理解是,虽是缺月,也有慰藉之意,不孤单。很独到的见解。据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描述,苏轼在黄州,无官府俸禄,寄出给亲友的信无人回复,不能出黄州城。
可是,苏轼最可爱的就是他在黄州的经历:从文坛盟主、朝廷宠臣到成为开辟“东坡”,开始独立自谋生活的农夫,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也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他在黄州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最终表现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定风坡》等。
最后请齐读:
【屏显】
我是孤鸿,我独来独往,我心事浩茫,我孤独寂寞,我惶恐悲伤,我身边危机四伏,但我却心有安慰,不愿栖息寒枝,违背心意,我不孤独……
我是梅花,我身处荒僻之境,我无人栽培,我无人关爱,但我傲然开放;哪怕饱受风雨摧残,人为碾压,我依然孤高傲世,香气如故……?
我是杨花(柳絮),我飘忽不定,我若即若离,我看似无情却有愁思……
师:如果你在QQ或微信发图文说说,你会选哪一种植物?如何说?
生:我会选梅花,梅花虽然饱受摧残,但依然香气不改。
师:也就是说,外形虽然遭到毁灭性摧毁,但精神依然不被摧毁,坚守志向,坚守自己孤傲的情怀。
生:我会选梅花,夕阳渐下,在偏远之地,忍着风吹雨打,不愿与百花相争,只愿守着自己的清苦。
师:蔑视流俗的梅花不向命运低头。
生:我会选孤鸿,我想配图文说说:“深夜,孤鸿,在寒枝间徘徊,惊恐不已,可不愿栖息枝头。”
师:你不仅给孤鸿创设了环境,还对孤鸿的心理揣摩很透彻。
师:同学们,咏物词要以物为象,择其特性。但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一般都是选择物象中与情绪最为契合的特性来说。咏物词重要的特点是:以物为拟,寄托情怀,达到物我合一。
三首词,词人分别借助所咏之物寄托情怀。“物”“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最相似又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只有香如故(下)
第三部分:物我交融
师:咏物词重要的特点是:以物为拟,寄托情怀,达到物我合一。
三首词,词人分别借助所咏之物寄托情怀。“物”“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们先看词人详细的背景介绍:
【屏显】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嘉祐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被诬陷其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最无稽的指控中,有一条是写两株老柏的七律。诗中说柏树“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诗认为是对皇帝大不敬,因为龙是皇帝的象征,而今皇帝正在位,苏轼应当说有龙在天,不应当说在九泉之下。
【屏显】
他先后经历了自杭州而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又杭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十多次贬谪。
【屏显】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存诗93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屏显】
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
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赴临安应进士考试,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黜免。原因有二,一是挟私报复,一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
【屏显】
秦桧死,陆游方步入仕途。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但仕途也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的主旋律。
然而南宋小朝廷满足现状,苟且偷安,并不真正想要恢复。
因此,因主战派的陆游与南宋朝廷的投降冲突,他曾两次被罢官。
晚年退居家乡,爱国热情虽惨遭打击,但收复中原信念至死不渝。
师:物我合一之最佳境界,就是借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操、节抱、情绪和感慨。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物与我相似的地方,从“物”中寻找“我”的情怀。用拟人的手法托物言志,托物抒怀。先记下笔记。
所以,这孤鸿、这梅花、这杨花分明就是词人自己。老师又想了一个好玩的讨论提示题:
【屏显】
我在孤鸿(或杨花)里看到了??
?
?
?
?
?
?
?
?
?的苏东坡。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
?
?
?
?
?
?
?
?
?的陆放翁。(结合词的内容、创作背景和词人经历说。)
生:我在孤鸿里看到了孤苦无依、惊恐不安的苏东坡。“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惊”字写人也是写孤鸿。
师:就像杜甫诗《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孤雁不饮不啄,一声声悲苦鸣叫就好比在安史之乱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他无日不呼唤与骨肉团聚,亲朋重逢一样。诗中这孤零零的雁儿,寄予了他自己的影子。
同样,苏轼词中的孤鸿也有他自己过往思亲的影子。苏轼是在1080年正月初一和长子苏迈离开京城,起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而家眷留下由弟弟苏辙照顾。苏轼父子俩二月初一到黄州,家眷是五月二十九日才到的。你们再看看还有哪些词句体现词人的孤独悲伤?
生:我也在孤鸿里看到了心境孤独的苏东坡,因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只单飞的大雁不肯栖息寒冷的梧桐高枝上,而是愿意在潮湿的沙洲上度过漫长的寒夜。苏轼只有大儿子陪伴他前往贬谪之地,没有其他亲人,感觉与家庭隔绝,内心无比寂寞。
师:苏轼非常重视亲情,他与弟弟子由通了若干家信,成为文坛佳话。而子由也因苏轼“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到离黄州一百多里的地方,当苏轼和大儿子来黄州时,子由则带着苏轼的家眷和自己一家老老小小赴任,一直到近四个月,才和妻子、两个儿子、以及朝云等团聚黄州。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改变鸿的习性而有意识为之,有人认为是语病,而有人认为是词人苏轼托意所在。现在理解吗?
生:这是词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守高洁的品格再现。
师:对,不栖于高寒而栖于卑湿,乃是甘心所愿。
生:我从这里看到了一个不愿攀高枝的孤傲清高的苏东坡。
师:这就是他常念叨的“高处不胜寒”啊!他宁愿像孤鸿一样,在月夜独飞,独守寂寞,独宿寒冷沙洲苇丛,也不愿随波逐流。
生:我看到了一个高洁勇敢的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爱国,主战希望自己的国家更好,即使有许多人反对他,排挤他。可他也丝毫不改变自己的立场,坚持以统一失地,收复中原为己任。
师:这叫以梅言志。
生:陆游与梅花一样,梅花即使飘落在地上碾成尘土,依然留有余香,就像他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却依然想着为国家出一份力。?
师:可是,南宋小朝廷主和派苟且偷安,南宋朝廷风雨飘摇,最令人气愤的是还如此打压主战派。陆游几次三番被罢官,他忧愤难耐,报国无门。陆游这种平定中原的满腔爱国之志,至死不渝却到临终也未实现,这叫?
生:壮志难酬。
生:我在梅花里看到了不忘初心的陆放翁。虽然在朝廷上不被重用,但保持自己的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的初心。
师:其实,这里有执着,更多的是执念无法实现又饱受打压的痛苦。不过,陆游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这种悲愤中坚贞的自信让人钦佩。
师:老师在三首词里挑选了一组带有“无”和“不”的语句,建成群:
【屏显】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师:朗读句群,并说说你从这带有“无”和“不”的语句中,都看到什么?
生:陆游无人赏识
生:苏轼无人怜惜
生:他们都怀才不遇
生:他们都报国无门
生:他们都壮志难酬
生:他们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师:那词中还有什么?
生:有恨
生:有愁
生:有泪
生:有寂寞
生:有孤独
生:有风雨摧残
师:这里的风雨有双关意,朝廷的排挤、打压(被贬谪,被罢官,被流放)让他们愤懑不已,却又宁折不弯。
生:有香如故
生:有铮铮傲骨
生:有坚持精神
生:有爱国志向
……
【屏显】
夜深人静时,有缺月,有疏桐,有孤鸿,还有恨;
寒冬黄昏,有断桥,有风,有雨、有群芳嫉妒,还有香如故;
暮春季节,有柳枝,有柳叶,有愁思,有风有雨,有恨,还有离人泪。
师:“此说无时便是有”,多么辩证的思想啊!顾随先生说,在文学上、哲学上,矛盾的调和乃是很要紧的一点。苏轼陆游都才华横溢,心中都有朝廷与家国,但都有不被朝廷重用的寂寞凄苦;都愁君主听信谗言;都恨朝廷腐败无能,奸佞小人当道,迫害贤臣,导致山河破碎,国无宁日。
他们借孤鸿和梅花言志,不媚俗,不屈服,清真绝俗,对朝廷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情怀让人赞叹。苏轼还借杨花抒怀,表面写惜花伤春,实则写词人的离乱之泪。物与我实则是情志相同,物的命运是词人的命运,物的品格也是词人的品格,文格又是人格。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手法高明。?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也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自我宽慰,是一份豁达,在曲折微幽中也能体现词人旷达的心胸。陆游也有这样的情怀。
齐读周老师的小结:
【屏显】
我在孤鸿里看到了孤独寂寞的苏东坡。
我在孤鸿里看到了惊恐悲伤的苏东坡。
我在杨花里看到了飘零无归的苏东坡。
我在杨花里看到了遭受风雨摧残的苏东坡。
我在杨花里看到了被迫抛家别子的苏东坡。
我在杨花里看到了看似无情却有万千愁思的苏东坡。
我在孤鸿里看到了独宿荒冷沙洲,保持志趣高洁的苏东坡。
我看到了以豪放著称的苏东坡,写婉约之作也是惊心动魄。
【屏显】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身处荒僻之境的陆放翁。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无明君赏识的陆放翁。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连遭打击的陆放翁。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饱受摧残却香气不改的陆放翁。
我在梅花里看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陆放翁。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傲然独立的陆放翁。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高洁脱俗的陆放翁。
我在梅花里看到了不愿同流合污的陆放翁。
师:同学们,你们猜周老师这节课要把你们引到哪里去?
生: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调皮!不过也是,愿你们都做像刘禹锡、苏轼、陆游一样的诗人!
生:走进诗人真正的心灵。
师:这三首词的确是诗人在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啊!
师:唐代禅宗美学大师提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境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二境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三境也。咏物诗词之境界,大致也可以此论者。咏物词的最高境界是第三境,也是物我合一、托物言情之境。三首词都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接下来我们只读不讲,走进两位词人,注意红色字体的背景备注。
第四部分:走进东坡和放翁
词一:豪情壮志,又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词豪放词风代表。
词二:化悲苦为乐趣
定风波
?
?
?
?
?
?
北宋
?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作于公元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
词作三:意气风发又报国无门
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晚年退居山阴后抒写一心向往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但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有壮志难酬之慨。
词作四:对前妻一往情深
钗头凤
南宋
陆游
红酥手,黄縢(tén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yì)鲛(jiāo)绡(xiāo)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大约作于三十岁时。陆游原配夫人是表妹唐琬,结婚后,夫妻恩爱。而陆母棒打鸳鸯,致二人被迫分离,一再娶,一改嫁。七年后,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的沈园,与唐氏邂逅。陆游见人感事,遂乘醉吟赋,并信笔题于园壁。
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中说: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顾随先生在讲“真实诗人陆放翁”时说:“一个人要向上向前,但我们也爱一个忠于自己感情的人。放翁虽志在恢复,有意功名,而有时也颇似小孩子可爱。”“放翁写自己的悲剧也是真诚的。”
【屏显】
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或朱东润《陆游传》
师:同学们一定还有话说,请以苏轼、陆游群词课为素材,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课堂实录或学习心得来内化这节课,题目自拟。读吧,写吧,群词课的意义还在这里——我们由这节课一起走进伟大人物的生活和伟大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