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4 21:56: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学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1.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
,史称“
”。东周分为

两个时期。
2.(1)春秋:公元前
年至公元前
年,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
年至公元前
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春秋
前770——前476年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知识点0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以及
等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

货币。
知识点02
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
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
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
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
了的地位。
知识点03
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

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经过:



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以“
”为号召。)
3.影响:(1)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
:①加快统一的步伐。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
,发展
;同时改革
,组建强大的
,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
会盟成为首霸。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加快了中国
的步伐。(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
(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知识点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重难点】
1.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
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3.(2020年重庆A)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A.
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
“武舞”与“跳歌”并存
C.
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
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4.(2020·广东东莞·初一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所以后人评价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
四是用贤并用小人。”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事实?概括材料一管仲谏言的要点。
材料四:
(4)图一
、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时期的形势图?这两个时期社会急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二
王室衰微
5.(2020·广东省初三学业考试)《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春秋争霸的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6.(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7.(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8.(2020·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初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请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知识点三
诸侯争霸
9.(2020·林西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一期末)“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0.(2020·安徽省初三三模)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材料反映的是
A.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局面
B.西周分封制逐渐瓦解的状况
C.天子与诸侯坚固的同盟关系
D.天子率诸侯抵抗外夷的入侵
11.(2020·陕西榆林·初一期末)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能力点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
1.(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2.(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3.(2020·重庆中考真题)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点二
王室衰微的表现
【易错点】
4.(2020·山西省初三其他)“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通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俟强并元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
A.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
B.周王朝统一全国的趋势增强
C.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
D.社会变革奴隶制度基本确立
5.(2020·山西省初三其他)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
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6.(2020·陕西神木·初一期中)一位同学收集了《铁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鞍铜方量》《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吴越两国的争霸
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
D.江南地区的开发
7.(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左传》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素养点一
春秋争霸的霸主及地理位置——时空观念
1.(2020·黑龙江铁力·初一期末)小王同学利用如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最可能是
A.西周世袭制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
素养点二
周王室地位衰微——史料实证
2.(2020·山东汶上·初三一模)《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学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1)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春秋
前770——前476年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知识点0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知识点02
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03
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3.影响:(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加快统一的步伐。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知识点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重难点】
1.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
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
D.封建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C符合题干要求,ABD都与“最根本原因”不符
,所以答案选择C
2.(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铁制器物,故选A;图示仅展示了铁制器物,但无法说明种类丰富和铁制农具已经使用,排除BC;铁器取代铜器的信息更是无从体现,排除D。
3.(2020年重庆A)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A.
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
“武舞”与“跳歌”并存
C.
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
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巴式铜兵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巴族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铜兵器”与农业、祭司无关,AB错误;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材料与之不相关,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C。
4.(2020·广东东莞·初一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所以后人评价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
四是用贤并用小人。”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历史事实?概括材料一管仲谏言的要点。
材料四:
(4)图一
、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时期的形势图?这两个时期社会急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分封制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
(2)分封制瓦解,诸侯崛起,生产力提高
(3)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协助下称霸的历史,任用贤才
(4)春秋
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周天子、宗亲和功臣”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
(2)依据材料信息“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分封制瓦解。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协助下称霸的历史。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
四是用贤并用小人”可知,管仲谏言的主张是任用贤才。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
、图二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图,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的地图没有了晋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知识点二
王室衰微
5.(2020·广东省初三学业考试)《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春秋争霸的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诸侯势力强大,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分封制逐步瓦解,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春秋争霸的局面开始出现、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故AB选项排除;D选项表述错误,排
6.(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答案】C
【解析】依据西周分封制是依靠土地和义务关系建立起周王与各诸侯王之间的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是建立在周王室实力基础之上的。随着诸侯王势力的增长,世袭的诸侯王与周王之间的隶属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再听命与周王。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诸侯互相兼并,数目减少,打破了周王室分封的政治格局,分封制走向崩溃。题干内容反映了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鼎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说明了当时诸侯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从而反映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正确;材料虽然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但是尚未达到“王命不行”的地步。A错误;“尊王攘夷”是齐桓公进行征战的借口,B错误;诸侯兼并战争是在战国时期,而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D错误。综上故选C。
8.(2020·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初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请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答案】(1)①:东周;②:战国。
(2)加强了周王朝的控制,稳定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周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崛起。
(4)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依据图片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①在西周之后,分为春秋和②两个时期,秦朝结束了①的分裂局面。由此可知①是东周,②是战国。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建立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结束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秦朝。
(2)依据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反映了西周通过对四土、四周分封,扩大西周的疆域,加强了周王朝的控制,稳定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三“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可以看出周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崛起力量强大。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兼并一些小的诸侯国,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与此同时,中原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但是连年的争战,无法发展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知识点三
诸侯争霸
9.(2020·林西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一期末)“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第一个霸主。齐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B。
10.(2020·安徽省初三三模)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材料反映的是
A.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局面
B.西周分封制逐渐瓦解的状况
C.天子与诸侯坚固的同盟关系
D.天子率诸侯抵抗外夷的入侵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五霸者,诸侯以伐诸侯者也”可知,春秋五霸,体现了西周分封制逐渐瓦解的状况,故B符合题意;材料是说春秋时的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天子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20·陕西榆林·初一期末)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文物可以看到,题干这些文物都与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ACD项图片没有反映出来,故选B。
能力点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
1.(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历史”和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变革。所以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C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D项民族关系的发展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D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A;骨耜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排除B;青铜铲集中在夏商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排除C。故选D。
3.(2020·重庆中考真题)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从春秋到秦汉”,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不属于这一时期,①排除;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之一,属于这一时期,②正确;战国铜壶反映了当时的水陆攻战,属于这一时期,③正确;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属于这一时期,④正确。故选D。
能力点二
王室衰微的表现
【易错点】
4.(2020·山西省初三其他)“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通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俟强并元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
A.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
B.周王朝统一全国的趋势增强
C.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
D.社会变革奴隶制度基本确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可知,材料说的是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周王朝衰落、奴隶制度遭破坏,当时的政治局势是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A排除;材料反映王室衰微,B排除;奴隶制度是在夏朝时期建立,D排除。故选择C。
5.(2020·山西省初三其他)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
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晋国的赵卿实力雄厚,能够反映出春秋时期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瓦解,公室衰微,大权旁落,排除C,A符合题意;B项三家分晋属于战国开始的标志,排除;本题和郡县制度无关,排除D。故选A。
6.(2020·陕西神木·初一期中)一位同学收集了《铁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鞍铜方量》《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吴越两国的争霸
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
D.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铁农具的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勾践剑与夫差矛》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关;《商鞍铜方量》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有关;《围魏救赵示意图》与战国时期战争有关,故它们共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选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左传》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齐国。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在民族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材料说的是周天子夺了郑庄公的权,他就不去朝拜他了。秋天,就派诸侯进攻郑国,结果周天子被打败了还被射伤。说明周王室地位下降,势力大减,这种局面出现在春秋时期。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桓公是齐国国君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势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除齐桓公外,之后的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也先后称霸中原。
(3)根据材料可知,诸侯争霸的积极影响是很多诸侯国被兼并,出现了大的诸侯国,这就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与周边民族的斗争和杂居共处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是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点睛:本题考查诸侯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答题时紧扣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素养点一
春秋争霸的霸主及地理位置——时空观念
1.(2020·黑龙江铁力·初一期末)小王同学利用如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最可能是
A.西周世袭制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伴随着周天子实力的衰弱,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素养点二
周王室地位衰微——史料实证
2.(2020·山东汶上·初三一模)《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鼎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说明了当时诸侯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从而反映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正确;材料虽然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但是尚未达到“王命不行”的地步。A错误;“尊王攘夷”是齐桓公进行征战的借口,B错误;诸侯兼并战争是在战国时期,而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D错误。综上故选C。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