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3.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学习目标】
线条甲和乙是直线吗?
甲
乙
【导入】
A
B
图中A和B哪个圆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图中AB和CD哪根线段长?
根据以上几幅图可以看出,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大小有时是错误的,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准确呢?这就需要使用测量工具了。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单位。
下面我们来学习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是:米(m)
其它: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等
【课堂探究】
1dm=0.1m=10-1m
1km=1000m=103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二、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单位换算的格式
500m=_______
?m
500m=
__________?m=_______?m
42cm=_______nm
42cm=_________nm=_________nm
500×106
5×108
42×107
4.2×108
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
2、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活动
一:
观察刻度尺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认:
活动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
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刻度线紧贴待测物体,尺要沿着所测的长度,不能倾斜。
会看: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会读:
2.78cm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78cm
对下列测量你能正确读数吗?
2.70cm
3.55cm
分析测量结果
3.9876m为一准确结果,则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3.
9
8
7
6
m
——米
——分米
——厘米
——估计值
——单位
——毫米(分度值)
3.987m
0.0006m
1mm
活动
三: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做一做:
信息快递: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时就会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还可以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设计数据表格
物理课本长
/cm
物理课本宽
/㎝
1
2
3
平均值
次数
物理量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3.误差不是错误: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活动四:
用刻度尺测量
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如何测量系统丝的直径呢?
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1)辅助工具法(平移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1、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2、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2)化曲为直
测纸的厚,细丝直径
(3)累积法
(4)化暗为明(转换法):某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漏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其他常见的时间单位及符号。
时(h)、分
(min)
1h=60min
1min=60s
2.换算关系
实验:测量时间
三
1.时间的单位
3.
测量时间的工具:
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分(小圈)的最小分度值:
秒(大圈)的最小分度值:
秒表读数:
0.5min
0.1s
1min41s
(1)认识停表
4.用停表测量时间
一走
二停
三归零
(2)使用方法
转柄
复位键
秒针
分针
30s
0.1s
15min
30s(或0.5min)
9min38.4s
练一练
1.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图中显示的时间是
。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课堂小结】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差
单位:m、k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单位:s、h、min等
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
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2.00
3
38.3
【随堂训练】
2.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
mm,25.2
mm,25.1
mm,27.2
mm,25.
3
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用两根刻度尺A、B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A尺的读数是_______,B尺的读数是______,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
mm
25.2
mm
3.30
cm
3.3
cm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4.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误差最佳的是(
)
A.用刻度仔细地测量硬币厚度
。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厚度。
D.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