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07: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示范研读,揣摩语言,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默写这首诗;诵读《归园田居(其一)》,把握作品内容和诗人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短歌行》的特色;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归园田居(其一)》所描绘的田园好风光。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曹操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诗句,走近陶渊明,感受其人格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曹操忧患意识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树立生涯规划观。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曹操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诗句,走近陶渊明,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短歌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比兴、典故等表达技巧;让学生全面认识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树立自己的生涯规划观。
教学方法
示范研读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
教学内容
鉴赏《短歌行》。
一、知人入诗:英雄诗人与英雄诗歌——知其人,入其诗
学生回顾第一节课内容(知人入诗、写作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诵读诗歌:言为心声与读出心意——吟其诗,通其意
(一)自由朗读,揣摩气韵
(二)小组互读,通晓诗意
(三)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四)老师范读,体会诗情
(五)师生齐读,读出情意
三、品析诗歌:寻找诗眼与体味诗情——品其诗,悟其道
(一)寻找诗眼——发现诗歌的情感基点
要点提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发现诗歌揭示诗的主旨、精炼传神的字,就能找到“诗眼”。
提问: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是“诗眼”。
(二)忧在何处——梳理诗歌的结构线索
紧扣诗眼“忧”,可引导学生对诗的四节分组概括,梳理本诗的线索:
忧思难忘——所忧为何——何以解忧——归心解忧。(意思切近即可)
(三)忧从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曹操忧从何来?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用了什么手法?分小组,结合具体诗句,交流讨论。
一忧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短促,感叹时光易逝。
二忧求贤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诸侯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
三忧功业未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用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
除了“周公吐哺”,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表明了诗人招纳人才的态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诗人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
小结:诗歌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人生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雄主的渴望建功立业之叹。
(四)何以写忧——聚焦诗歌的写法
提问:诗人是如何表达忧愁和志向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巧用典故
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且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诗词。诗中使用典故叫“用典”,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丰富诗歌的内容,强化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青青子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自己,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来招待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自比,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海纳百川,诚心接纳英才,诗人希望自己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2.巧用比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到贤才,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们还没有选好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还在徘徊,并急于找到可依托的明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来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周公来自比,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厚遇贤士,让天下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五)致敬英雄——总结课文,背诵诗歌
1.总结课文:《短歌行》写的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抒发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的前面写得沉郁悲凉,后面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的传世名篇,对于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2.师生试背:老师背出句,学生背对句,师生一起试背这篇课文。
四、走出诗歌:时代碰撞与诗意延伸——练其笔,抒其怀
(一)感文随笔
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一个人才严重流失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回来的不到50万。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读这首《短歌行》,你有何感慨?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随笔。
(二)作业布置
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