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07: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熟读、背诵词作,感受豪放词风;学习辛弃疾精选典故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理清本词的脉胳结构,揣摩辛弃疾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会想象和联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豪放派、婉约派词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通过典故的赏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内心所思;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领悟辛弃疾的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浸染,提升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的内容,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品味词中典故,通过典故的赏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内心所思;把握意象,体会李清照是怎么抒发愁情的。
教学难点
学习“以古人之事浇自己块垒”的抒情方法,掌握借古咏怀诗的鉴赏方法;揣摩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领悟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深入探析李清照表现“愁”的艺术手法,并能迁移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内容: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诗情词意入课来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
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就像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他们隐藏在文学作品中,幻化成历史的回声,在我们的耳边回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和一段历史有关。
(二)解题释意
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
明确:《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限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韵律(平仄、用韵、韵脚)。“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它是一首词主要内容的集中反映。
从题目中可知这首词属于什么词?
明确:怀古词。
二、登高怀远话怀古
1.怀古诗概述。
(1)定义: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吟咏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2)赏析方法:了解史实——明确意图——体悟情感——掌握技巧。
(3)写作思路:眼前景(事)→昔日事(景)→心中情(抒怀∕讽今)。
(4)关键: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2.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滚滚而逝的长江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由这些古人引发了什么身世之感?
三、初读诗词会其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2.字词正音:
故垒(lěi)
纶巾(guān)
樯橹(qiáng
lǔ)
早生华发(fà)
初嫁了(liǎo)
还酹(huán
lèi)
3.整体把握: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上片写游赤壁所见之景,下片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二)二读,初知情感,读出语气
同桌互读,揣摩语速、语调。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明确感情变化:(上阕)雄壮——(下阕)旷达。
(三)三读,教师范读,把握情感
小结:声音是流动的音符,会在我们心间涌成动人的歌。感情饱满的诵读,可感受词的音韵之美,我们在诗词赏析中一定要多诵读。
四、品读涵泳明其韵
(一)赏古迹美景
1.男生读上阕。
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抽学生作答: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历来被人称道,为什么?
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并让人产生对历史的思索。
(2)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作者只是想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3)在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哪些景?
明确: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作者为什么描绘这些景象?
明确:“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突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姿态、气势、色彩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了下片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意气,渲染了气氛。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表达了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片,引起下阕。
3.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写了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的英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
(二)解胸中块垒
1.女生读下阕。
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1)下阕扣题写“怀古”,咏怀的对象是谁?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咏怀对象”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咏怀的对象是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周瑜幸福美满的婚姻;“羽扇纶巾”写周瑜的打扮,表现了周瑜的儒雅风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功业,表现了周瑜的英姿勃发。总之,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位英姿勃发、儒雅风流、功成名就、生活美满的大英雄。
(2)作者咏怀周瑜的目的是什么?其中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苏轼的生平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来分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1036—1101),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后经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同年年底被贬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他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矶,1082年再次游览赤壁山水时,词人面对赤壁遗迹,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吟唱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苏轼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他又被贬惠州,再贬儋州,后死于常州。苏轼曾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周瑜PK苏轼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遭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明确:通过描写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进行赞美,也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写周瑜“雄姿英发”,而自己“早生华发”,怀古思今,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
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
第一层描写周瑜的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三)悟诗人情怀
1.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你认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但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在怀古中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用达观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2.课堂小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风雨,经过东坡过滤,都会变成一片晴空。当我们遇到人生的不顺与失意时,我们不妨也像他一样,活得明亮、豁达,不为外在的得失而困惑,但求内心的宁静与坦然。
五、总结归纳求提升
1.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为例,总结怀古诗词的特点:
多为登高怀远之作,多用借古说今之法,风格多为慷慨悲壮,多抒壮志难酬之情。
2.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词人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进行抒写的。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