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兼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兼爱》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07: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兼爱》教案
【学习目标】
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了解墨子的生平和思想,领会墨子语言浅显,论证繁复的写作风格。
【重点难点】
探究“兼相爱则治”的涵义,领会墨子语言浅显,论证繁复的写作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纷争,诸子百家纷纷给出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由此可见在当时墨家和儒家一样都有着较大影响。
二、解题。
1.《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守卫和防御战术),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世之显学(与现实联系密切,引发广泛关注的学问),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2.墨子思想
兼爱非攻。兼爱,平等与博爱。君臣、父子、兄弟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由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尚同尚贤。尚同即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节用节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要求墨者也能身体力行。
天志明鬼。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
三、预习检测
(一)通假字
1.当察乱何自起(通“尝”,尝试)
2.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
3.故盗贼有亡(通“又”)
(二)古今异义
1.起不相爱
古义:互相亲爱、友好
今义:互相爱慕
(三)词类活用
1.故亏父而自利(使动,使……亏损;使动,使……受益)
2.虽父之不慈子(形作动,慈爱)
3.故贼人以利其身(名作动,劫夺财物)
(四)一词多义
1.爱
(1)诸侯各爱其国(动词,爱护)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
(五)特殊句型
1.判断句
(1)此所谓乱也。
2.宾语前置
(1)父自爱也
(2)兄自爱也
(3)君自爱也
(4)当察乱何自起
四、文本研读
1.第一段:墨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中心论点)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第二段围绕“相爱”展开怎样的思考?
[明确]观点——当察乱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墨子认为,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就是天下的乱象。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
3.第三段墨子如何论述兼爱的?
[明确]列举兼相爱的具体做法和好处
做法:爱人若爱其身,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弟子与臣若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
好处: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由小到大,层层深入。
4.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不同?
[明确]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
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
儒家的爱,爱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从有血缘关系之人,推广到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墨子则认为父子兄弟君臣大夫诸侯,因为不能相互利,所以不相爱,把互利作为相爱的前提。墨家讲爱人如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
语言特色。
墨子的文章反复论说,他为什么这么表达?
[明确]墨子文章“意显而语质”。——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言多而不辩(不讲求辞令),何也?"曰∶"……墨子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而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韩非子》
墨子的美学思想是实用至上的,这种文风和墨子学派一贯主张实用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
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钱振鍠《名山小言》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本文,梳理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
2.你如何看待墨子“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资料补充]
“兼爱”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墨子认为“交相利”才能“兼相爱”。“兼爱”是不分亲疏、等级的爱。“交相利”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夸大了爱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爱的境界。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是从“兼爱”讲求没有等差的爱的角度批评墨子的思想。墨子在《非儒》中批判儒家之爱,认为儒家所说的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亲属尊卑之异”,反对的是“儒家”的讲求宗法等级制的“爱”"儒家讲的有等级差别的“仁爱”的观念,和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一致的。儒家的等差之爱,是为了正名定分,稳定社会系统。墨子的兼爱打破了这种稳定,因而被儒家极力批评。
墨子的“兼爱”建立在实际利益基础上,具有互利性。《兼爱下》中提到“兼而爱之”就是“从而利之”,需要注意的是,墨子强调的“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与人相互帮助,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互利互惠”等,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墨学讲求知行合一,墨子主张应把生命所需降到最低,庄子对墨子的兼爱之说并不认可,认为墨子的学说“以自苦为极”,但是对墨子的精神评价很高:“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说的是墨子不畏劳苦,是天下好人,杰出才士,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墨子提倡的兼爱,是一个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的命题,是墨家追求的理想范式,它包含着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用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理想,需要我们批判的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