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
石器时代
夏商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
青铜时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原始社会后期
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
1、出现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2、特点
烹饪
饮酒
盛水
作战
演奏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兵器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2、特点
制作工艺高超
四只大卷羊角
蕉叶形纹理清晰
四羊方尊
羊的前腿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2、特点
规模宏大
制作工艺高超
商朝后期的司母戊鼎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高1.33米、长1.10米
宽0.78米、重832.84kg
是我国迄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饮食、祭祀、军事等
3、用途
4、功能
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烹饪
饮酒
盛水
作战
演奏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兵器
祭祀
祭祀
祭祀
祭祀
祭祀
礼器
礼器
礼器
礼器
礼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5、作用
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6、成分
(颜色是青绿色,所以称“青铜”)
“泥范铸造法”
7、制作方法
按一定比例熔化
倒进泥造的模型
打破模型进行加工
一、甲骨文记事
1、含义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发现
3、记载内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王懿荣
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一、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意义
一、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木
指事: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一、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本
末
一、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休
一、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形声:
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
“木”部形声字
形旁
声旁
案
木
安
杆
木
干
栏
木
兰
样
木
羊
……
……
……
一、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汉字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
青铜器与甲骨文
原始社会后期:
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用途:
功能:
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
成分:
铜、锡、铅
制造方法:
泥范铸造法
甲骨文
定义:
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甲上的文字
发现者:
王懿荣(清)
祭祀、战争、农牧业、天文历法等
记载内容:
青铜器
饮食、祭祀、军事
特点:
食器——礼器
造字方法:
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
商朝以后
地位:
已发现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出现铜器,代表:齐家文化遗址出现的铜镜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