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刘道一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
1906年冬,
同盟会
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萍乡、浏阳、醴陵发动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
等在长沙遇害。
意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徐锡麟(1873-1907
秋瑾(1875——1907)
2、安庆起义、绍兴起义
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清史稿》
“秋风秋雨愁煞人”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率领起义人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孙中山
黄兴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起义失败。
4、广州起义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1911年4月,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黄兴
林觉民
革命党人身上体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当以绝笔。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材料研读:
二、武昌起义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蒋翊武
孙武
1、背景: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编成张彪任统制的陆军第八镇与黎元洪任协统的第二十一混成协。?武昌起义就是由湖北新军参与的革命军率先发难的。
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借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相关史事:
起义总部由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引来巡捕搜查。孙武负伤逃匿,起义的名册、文告、旗帜,印信都被搜去。次日,设在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又遭到破坏,起义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
蒋翊武通知革命党人,他在当晚发动起义的命令后逃亡。湖广总督下令杀害刘复基等起义领导人,并在全城戒严,按照搜获的名册搜捕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成立湖北军政府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清政府设立的湖北省谘议局成立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旗帜
铁血十八星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十八颗星为汉地十八省,以此代表全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黎元洪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辛亥革命的意义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钦此。
——清帝退位诏书
辛
亥
革
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二、武昌起义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4、黄花岗起义
课堂小结
1、背景:
2、主要力量:
3、起义经过:
4、意义:
1、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C
C
课堂练习:
2、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说明辛亥革命(
)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