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唐诗三百首
2021.9.1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母爱伟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春
晓》)
——春光美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羁旅乡愁
唐诗
《唐诗三百首》
【清】
蘅塘退士
选编
姓名:孙洙
时代:清代
别名:蘅塘退士
字:临西、芩西
号:蘅塘、退士
主要作品:
选编《唐诗三百首》,亦有《蘅塘漫稿》《排闷录》《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作者简介
作者自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一、篇目适中,
适合反复涵咏吟诵。
二、诗体分类,
展现唐诗发展风貌。
三、精选名作,
呈现唐诗艺术价值。
作者自序
目录编排
形式
题材
古体诗
近体诗
唐诗分期
初唐
(618—713)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
主要作家:
“初唐四杰”、陈子昂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诗分期
盛唐
(713—766)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主要作家:
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浪漫主义-李白;
现实主义-杜甫。
唐诗分期
中唐
(766—836)
中唐诗歌延续了盛唐气象。
主要作家: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
奇诡诗人-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田园诗人-韦应物、刘长卿、刘禹锡、柳宗元。
唐诗分期
晚唐
(836—906)
晚唐诗歌随时代由盛转衰。
主要作家:
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题材分类
题材类别
代表作
忧国伤时诗
《春望》(杜甫)
边塞征戍诗
《出塞》(王昌龄)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孟浩然)
咏史怀古诗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羁旅行役诗
《枫桥夜泊》(张继)
咏物抒怀诗
《感遇》(张九龄)
阅读指南针
一、阅读有计划
阅读方法
①知人论世识背景
②字字研读解诗意
③圈点勾画做批注
④熟读精思能背诵
⑤诗作分类画导图
阅读指南针
二、阅读有侧重
专题安排
专题一:古体诗与近体诗之辨
专题二:唐诗里的意象探究
专题三:唐诗里的“推敲”之妙
专题四:从《唐诗三百首》中读时代变迁
专题五:《唐诗三百首》对后世的影响
专题六:制作一本袖珍版唐诗选集
阅读指南针
二、阅读有侧重
方法指津
①确立专题,明确阅读方向
②细化任务,明晰阅读重点
③搜集资料,开展阅读研究
④积极分享,展现阅读成果
⑤评价成果,提升阅读层次
阅读指南针
三、阅读有成果
读——唐诗朗诵会、飞花令擂台;
写——唐诗仿写、唐诗研究报告;
画——唐诗插图、唐诗地图、唐诗画报;
演——唐诗情景剧、唐诗大戏台。
经典赏析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金性尧先生评析——
一首小诗,写出一个境界。三四句中的情景,从前在水乡坐过船的人,可能也有这种感觉。诗里没有“秋”字,但“野旷”加上“江清”,秋色就萦绕在读者眼前了。
“月近人”的“近”,也可解作“亲近”的“近”。因为是在枯寂的旅途中,一月临江,也倍有亲近之感,犹如杜甫的“江月去人只数尺”。
经典赏析苑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遣词造句
结构章法
情感意蕴
艺术技巧
情感共鸣
……
评析1:
此诗不长,却描绘出一个寻常而又感人的场景:慈母穿针引线,为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衫。离别的时间越近,母亲缝衣的心情越不舍,针脚越细密,生怕孩子在外受冻吃苦,更怕孩子久久不归。这种情感很能唤起人的共鸣,也许这就是诗歌经久不衰的原因。
评析2:
这首古诗,语言质朴,真切感人。这得益于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前四句叙述描写,展现出真切暖人的场景;后两句抒情议论,揭示主题,提升境界。只有叙述描写,少了点深度;只有抒情议论,则缺乏了感染力。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评析3:
此诗语言极为平易,遣词却极为准确。前两句的“身上衣”与“手中线”对举,凸显出母亲的慈爱与辛劳。“密密”为叠词,有音韵美,不仅指母亲的针脚细密,也暗指母亲的心思细密。“迟迟”更比“迟”还“迟”,母亲的担忧之深与思念之切,可见一斑。结尾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更是巧妙。以“寸草”喻游子,以“三春晖”喻母爱,贴切形象地赞扬母爱之伟大。
作业布置
请根据作业中“《唐诗三百首》阅读计划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