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四则运算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四则运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7-03 14:1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单元《四则计算》
(一)本单元编写特点
1、重视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2、减少死记硬背重视实践中总结
3、课后练习显得灵活
4.与例题配套的相关习题比较少
(二)教学重、难点
1、解决四则计算的顺序
(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小括号)
2、有关0的计算(0不能做除数)
3、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归一和倍比)
4、一般应用题分析方法
(三)教学建议
2、重视计算算理的研究
4、要灵活运用教材,合理组装教学内容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
1、计算题和应用题分开教学
1、计算题和应用题分开教学
2、重视计算算理的研究
不仅掌握运算顺序,还要研究内涵。
思考:
(1)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
(2)四则计算中有哪些数学思想?
(3)四则计算中有哪些三量关系?
用四张牌计算出24——拍24点游戏
甲:6×4÷3-2=24
乙:6-3×2×4=24
丙:2 + 4 + 3×6=24
先减后乘除
从左到右
先乘后加
(1)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
训练运算顺序
(2)四则计算中有哪些数学思想?
等价思想
转化思想
替换思想
24÷(15-9)×(35+7)
6
42
简约思想
24
4
42
168
(3)四则计算中有哪些三量关系?
24÷(15-9)×(35+7)
用数学的语言表述积、商、和、差的关系
数学语言是用符号表述关系
数字符号
0~9
关系符号
图形符号
□▽⊥∠
直线、射线、
统计图表等
辅助符号( )〔 〕
运算符号+-×÷
顺序符号<>=≈
以解题思路为训练点,
清晰解决问题的路线;
以基本数量关系为核心,
明确解决问题的手段;
以方法之间的联系为连接,
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模型。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
分析问题的途径
(从问题、条件、关键词、线段图…)
解决问题的手段
(数量关系不同、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题型结构特点
(有关键问题、隐蔽条件、多步计算)
以方法之间的联系为连接
归一、倍比方法的连接点——照这样计算(文字表述)
“单一量相等”(数学本质)
教学案例介绍
12元
买5个用 ? 元
买10个用 ? 元
买77个用 ? 元
买n个用 ? 元
12÷3×n
a元
a÷3×n
b个
a÷b×n
20元
10元
买9个用 ? 元
10÷3×9 ×
10元
10元
10元
9÷3×10√
12元
买24个用 ? 元
12÷3×24
24÷3×12
解决问题的方式变化了,为什么结算结果不变?
“单一量相等”(数学本质)
通过图形进行训练解决问题思路
灰色部分表示240,红色部分表示多少?有色部分表示多少?
最大的三角形面积表示16,求下面图形面积。
图(1)
求图①与图②的和是多少?
求图①与图②的差是多少?
图(2)
P5的2题
48÷12×3 求的是什么?
买26瓶用多少元?
48×3 求的是什么?两个3表
示的意思一样吗?
用教材上的题练活学生的思维
P15的11题
如果将错误算式视为正确,原题要求应该怎样改?
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优选法)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从下层取走8本后两层同样多;
从下层取走8本后下层比上层多1本;
从下层取走8本后下层比上层少1本。
用关键句进行训练
妈妈的工资比爸爸少200元,爸爸和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选条件 (1)妈妈工资3200元
(2)爸爸工资4000元
妈妈的工资与爸爸工资相差200元。妈妈、爸爸最多一共多少元?最少多少元?
妈妈的工资比爸爸多200元,爸爸和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处理好有争议的习题
第9页7题
高速路与普通路同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