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思考: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提示: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
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技术创新等。
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区域认知
举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作用。
2.综合思维
结合资料分析,理解产业结构的升级历程及原因。
3.地理实践力
以上海市的发展为例,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一、地区产业结构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1.
概念
非洲农业
新加坡
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2.影响因素
1.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活动
提示:以地形差异为例:东部与东北地势低,以平原与丘陵为主,便于生产生活,经济基础好;中部地势较高,以高原、丘陵为主,经济基础较好;西部地势高,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不便于生产生活,经济基础较差。
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提示:
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提示:
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异: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原因:总体上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
概念
(1)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主要表现:
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劳动力转移:从
2.
表现
①: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③:以第一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3.
产业升级的原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
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
发展经济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主导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
因地制宜
政策引导
例: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提高,同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此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例:深圳、上海的转型发展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提示: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1.上海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2.近现代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过程?
提示: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
工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从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
20世纪50年代前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上海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1.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发展历史:
明代中叶: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鸦片战争后:全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比较优势: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③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
2.
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比较优势:
国家实施重工化工业战略决策;
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1953年上海某电机厂
上海某钢铁企业车间
3.
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比较优势: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②国家优惠政策;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
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
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活动
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提示:大数据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大数据产业设备对降温有很高的要求,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自然降温;而且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
提示:数据中心基地建设除了带动相关数据产业以外,还可以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如减少有污染的工业、发展旅游业、拓展交通网等因此贵阳市的旅游、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业比重下降较快。
【典题训练】
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1)、(2)题。
(1)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
)
A.高端装备制造
B.旅游产业
C.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
(2)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
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
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B
【解析】第1题,由表格资料可以算出,产业总数是37个,旅游产业8个占比超过20%;其他产业不足20%。第2题,特色小镇的建设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利于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它并没有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也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和提高空气质量。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地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升级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概念
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表现
轻纺工业
重化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原因
比较优势、政策引导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D.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M阶段产业结构以高精加工工业为主,属于技术导向型;N阶段产业结构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可知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人才。第2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比重会下降,但不会消失;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图中读不出来;从图中看,随着产业结构演进,所需资源种类越来越多,说明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D
C
北村位于广州城区北郊,距中心城区约18千米,下图表示其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2010年后北村需要(
)
A.扩建厂房,改善工业条件
B.扩大市场,增加工业活力
C.降低租金,吸引外来投资
D.治理污染,发展服务业
4.第二个阶段初期,北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优势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劳动力资源
D
A
【解析】第3题,根据广州市城区北郊产业发展特征可知,①②③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扩建厂房,改善工业条件属于发展第二阶段,不属于2010年以后发展方向;2010年以后,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应该发展服务业,而扩大市场,增加工业活力应该属于第二阶段发展方向;降低租金,吸引外来投资属于工业化阶段,属于第二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应该是发展第三阶段,属于高效发展阶段,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治理污染,发展服务业。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第二阶段初期由于北村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郊,离广州较近,和广州相比,地价较低,土地资源丰富,吸引投资者投资,工业化进程加快。所以土地资源是第二阶段初期北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优势资源。
5.1990-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6.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下图回答5、6题。
D
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1998年有所回升);读图可知,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1990-1993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读图可知,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增长,比重变化不大;读图可知,第三产业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6题,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到内地,可以为转出地产业升级提供空间,故①正确;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这仅仅是针对农业结构,不涉及工业和第三产业,不能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故②错误;化工、机械项目都为第二产业,不能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故③错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故④正确。
为了成材,松树从不向四季如春的温室外献殷勤。
海浪宁可在挡路的礁山上撞得粉碎,也不肯后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