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Water
Movement
地球上的水循环把地球表层联系成一个整体,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在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的作用下,形成全球性的大洋环流。大洋环流促进水分和热量在不同纬度地带和海陆间传输。海洋和大气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调节了全球水热平衡,而且对全球的气候和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陆地不同水体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有什么样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01陆地水体
0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CONTENT
目录
情境导入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
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湖泊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急剧萎缩?
咸海面积急剧萎缩
咸海卫星影像图
咸海卫星影像图
01陆地水体
▉一、水圈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形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数量最少
但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
分布次之
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水体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96.53%
供应人类
所需的淡水
▉二、陆地水体的构成
◆读图说出淡水的组成。
√
◆读图说出人类直接利用的水体类型。
√
√
√
全球水
液态淡水
人类可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
▉三、陆地水体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
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
&案例
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贝加尔湖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陆地水体特征
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联系密切。
2021年1月1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称,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三峡水电站全面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118亿度,大约可以满足我国近1/4的人口的家庭用电量。
水能发电
①调节了流域的气温;②塑造了地貌景观,既是山地景观的创造者,又是冲积平原的奠基者;③在交通运输、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方面给人类带来了财富。
1.河流对环境的影响
黄金水道——长江航运
长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51%,连续13年蝉联世界内河运输第一位,成为世界上内河运输船舶数量最多、船舶大型化发展速度最快的通航货运大河,被称为“黄金水道”。
盐度分类:淡水湖、咸水湖。
流域分类:内流湖、外流胡
成因分类:①内力成因: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②外力成因:风成湖、河成湖、冰川湖、海成湖等。
湖泊按成因分类
湖泊是地表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湖盆可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湖泊在调节气候(如增加湿度、湖陆风等)、补充地下水、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淡水资源、降解污染物、水域生产、航运、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湖泊对环境的影响
①冰川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信息的“记录者”,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气候的变迁;②冰川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③冰川积雪融水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水源。
3.冰川对环境的影响
冰川积雪融水为人类提供优质水源
雪山矿泉水形成过程示意图
绿洲农业景观图
中国冰川分布图
冰川积雪融水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沼泽是较低洼而过渡湿润的地面,其中生长各种喜湿植物,并有泥炭层。泥炭层吸热能力强,有利于蒸发,因此沼泽的蒸发量要大于河流和湖泊。沼泽通常是湖泊演化的一个阶段,因此也可以滞蓄水分、缓解洪峰。
4.沼泽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的水体。地下水水量稳定,水质较好,不易被污染,是比较理想的供水水源。
5.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
0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季节性
积雪融水
雨水
冰川
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各类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河流水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河流呈线状且流动性好,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一、河流与湖泊
▉
湖泊的位置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
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
湖泊补给河流
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
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
内流区河流注入的湖泊
河流补给湖泊
湖泊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能暂时储存起来
1、山地湖泊补给河流源头
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例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蓄积部分的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
调节作用
削峰补枯
2、河流中下游的湖泊与河流相互补给
洞庭湖
丰水期蓄洪示意
长江
洞庭湖
枯水期补给示意
长江
人工湖泊——水库
②人工湖泊——水库,
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
&案例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互补关系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在旱季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洞里萨湖各月面积变化
湄公河水位
高于洞里萨湖
雨季
旱季
湄公河水位
低于洞里萨湖
河流补给湖泊
湖泊补给河流
削减、延缓
河流洪峰
保证航运
和灌溉
湖泊调节
河流径流
相互补给
&案例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互补关系
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3、内流区河流与湖泊的相互关系
●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内部。
40°
咸海位置图
▉案例:分析咸海面积急剧萎缩的原因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且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蒸发更加旺盛。
亚洲气候类型图
咸海位置图
补给水源不足:大气降水(少)、冰川积雪融水(少,季节性)、河流(蒸发、下渗)
天山山脉
帕米尔高原
锡尔河
阿姆河
人类活动:
为促进农业生产,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引水工程,例如费尔干纳运河、卡拉库姆运河。前者引锡尔河灌溉费尔干纳盆地,建成了产棉区。后者引阿姆河将卡拉库姆沙漠改造成了农牧基地。但是粗放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严重,很多水资源在传送过程中蒸发、渗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此外,锡尔河上游的托克托古尔大坝,除了分配水资源以外,更为吉尔吉斯斯坦全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电力。
天山山脉
帕米尔高原
锡尔河
阿姆河
二、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
丰水期
当河流涨水时
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河流补给地下水,把部分河水暂存地下
地下
水位
当河流水位下降
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
则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枯水期
地下
水位
特别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不存在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情况。
三、河流与冰川、积雪
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①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我国东北)
②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有断流。
▊
&读图完成
描述阿克苏河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分析阿克苏河发生夏汛的原因
阿克苏河年内各月径流量比率
阿克苏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是塔里木河水量最大的源流。其径流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温度高是发生夏汛的主要原因。
新疆天山地区景观
&读图完成
3.说明松花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及主要补给方式
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最大的支流。其中春汛是积雪融水补给造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造成的。
阿克苏河和松花江年内各月径流量比率
总结:常见河流的补给方式
A
大气降水
(雨水)补给
B
永久性冰川
融水补给
C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E
地下水补给
大气降水(雨水)补给
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补给特点: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径流变化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季汛期,冬春季枯水期
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我国主要分布:西北和青藏地区
补给特点:补给在夏季,水量较稳定
径流变化规律: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安第斯山脉
落基山脉
南极洲
格陵兰岛
北冰洋沿岸岛屿
阿尔卑斯山
大高加索山
青藏高原地区
新西兰
全球?主要的冰川分布示意图
中国的冰川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带冰川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冰川最多的山系:天山山脉
中国冰川面积最大的省区:西藏
新疆
西藏
青海
甘肃
四川
云南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我国主要分布:东北地区
补给特点: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较和缓
径流变化规律: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春汛
湖泊水补给
主要影响因素: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位高低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
补给特点: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
径流变化规律: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地下水补给
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
补给特点: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
径流变化规律: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流水互补
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四看法”
51
&活动
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2.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
&活动
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2.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1.上游:降水、冰雪融水;
下游:地下水
2.科罗拉多河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径流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气温较高,上游山区冰雪融水量大,河流获得的补给量较大,因此夏季径流量大。
3.建成前:大坝以下河段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
建成后:大坝以下河段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更为平缓;
原因:水库具有拦蓄洪水、抬高水位、调节径流的作用。
03分析河流特征
55
▉一、水系特征
56
▉二、水文特征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
量减小
√
√
▊课堂练习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流经西伯利亚向北注入北冰洋。该河6月之后水位骤降,接着慢降,冬季径流量锐减但是水位下降较少。下图为叶尼塞河逐月平均流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叶尼塞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叶尼塞河冬季流量小但水位高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河床抬高
B.地壳抬升河床抬高
C.河流结冰形成冰塞
D.水库放水水位升高
解析 第1题,西伯利亚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不会是雨水补给,A错;该地纬度较高,气温回升较慢,积雪融化较晚,6月形成汛期,B项正确;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不会出现水位骤升骤降,C错;北半球高山冰雪融水汛期应出现于7、8月份,D错误。故选B。第2题,冬季河流流量小,流水沉积作用较弱,A
错;地壳抬升是一个缓慢的地质现象,不会只在冬季抬高,B错;叶尼塞河纬度高有结冰期,河水从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由于冰塞作用,河流水位较高,C项正确;水库放水流量会增大,D错误。故选C。
B
C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4.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5.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能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解析 第3题,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第4题,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直接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第5题,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会增大,蓄水能力会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增大,枯水期b补给也增大。
C
B
D
下图为某区域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该区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
C.气候干旱,多内流河
D.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
7.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的凌汛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春季凌汛时间提前
B.冬季凌汛时间提前
C.春季凌汛规模变大
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解析:6.D 从河流形态和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主要是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故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该区域中间地势低,A错误。该区域纬度高,气温低,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故春旱不严重,B错误。该区域位于我国季风区,多外流河,C错误。该区域纬度高,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D正确。
7.D 出现凌汛的河段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位于冬季月均温低于0℃的区域;二是自低纬流向高纬。读图可知,甲、乙、丙三河段均是自高纬流向低纬,只有丁河段整体是自低纬流向高纬,因此丁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故选D。
8.A 全球变暖,冬季河流结冰的时间将会推迟(冬季凌汛时间推迟),春季河流融化的时间将会提前(春季凌汛时间提前),A正确,B错误。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的结冰期变短,河流结冰厚度变小,同时也会导致冬季积雪减少,春季积雪融水减少,因此冬季、春季的凌汛规模都将变小,C、D错误。
D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