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5 21: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单选题
1.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南北美洲的西部有一列靠近海岸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长达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实际上也是由于两大板块运动而形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2.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四川地震频发,原因是其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世界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D.?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4.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阿特拉斯山脉???????????????????D.?安第斯山脉
5..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有五大板块??????????????????????????????????????????????????B.?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的较大的单元?
C.?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运动????????????????????????????????????D.?两个板块之间一定是海洋
6..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7..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
A.?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B.?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
C.?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D.?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提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可拼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9..板块构造学说不能用来解释(?

A.?火山地震的分布???????????B.?高大山脉的形成????????????????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D.?洪涝灾害的发生
10..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D.?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B.?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多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D.?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12..下列地区,属于多火山、地震的地区是(?????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B.?太平洋中心???????????????C.?亚欧大陆内部????????????D.?澳大利亚大陆
二、填空题
13.1910年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大陆和________大陆的轮廓是如此的相对应,几乎可以拼合起来。1915年,“________”正式成为地球物理学方面的新理论。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此基础上又创建了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
1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________的吻合性,________的连续性,________的亲缘性,一些古生物的________也是同类的。认为2~3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________块大陆,现今的海陆分布是________的结果。
三、解答题
15.如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岩层年龄较轻的是________(多选)。
(2)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板块即为软流层部分
B.板块交界即为海陆交界
C.板块即为地壳及部分地幔
D.大陆的垂直升降造成板块的移动
(3)依据海底扩张学说,造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为(??
?)

A.大陆漂移
B.地球的自转
C.潮汐效应
D.热地幔上涌
四、实验探究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岛,绵延约1.5万公里,属中新生代褶皱带。构造复杂,由一系列褶皱断层组成,地壳活动至今仍在继续,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重要组成部分。
【解答】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主要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2.【答案】
A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四川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解答】A“沧海桑田”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板块在运动,A不符合题意。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还是会再发生变化,
因为板块在运动,B不符合题意。
??C:世界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C符合题意。
??D:各个板块是也是在运动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4.【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板块运动的掌握程度,根据板块运动理论解答即可。
【解答】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直到现在其主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在不断增高。
故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即可。
【解答】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故答案为:C。
6.【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在接近,说明两国所在的板块在相互靠近,这是地壳运动的水平运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C。
7.【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解答】A.亚洲东部原来和北美洲洲东部连在一起,故不正确。
B.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故正确。
C.美洲东部原来和欧洲东部连在一起,故不正确。
D.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基本相同,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
C
【解析】【分析】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的可拼性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大陆和海底的的板块都在软流圈上漂移。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板块张裂形成海洋。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不能用来解释洪涝灾害的发生,洪涝灾害是一种气候灾害。
故答案为:D。
10.【答案】
C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解答】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这两个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山脉。
故答案为: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解答】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也可能形成火山地震;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割成许多板块,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解答】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3.【答案】
非洲;南美洲;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解答】1910年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的轮廓是如此的相对应,几乎可以拼合起来。1915年,“大陆漂移假说”正式成为地球物理学方面的新理论。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此基础上又创建了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故答案为:非洲;南美洲;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
14.【答案】
大陆轮廓;岩层;生物;化石;一;大陆漂移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期间,有一次在观看世界地图海陆分布时,了解大洲、大洋、岛屿发现: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几乎吻合的。后来他通过查资料,到大西洋两岸调查研究发现,两岸古生物相同或相近。为此,他对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提出了自己的假说。?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岩层的连续性,生物的亲缘性,一些古生物的4化石也是同类的。认为2~3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现今的海陆分布是大陆漂移的结果。
故答案为:大陆轮廓;岩层;生物;化石;一;大陆漂移
三、解答题
15.【答案】
(1)甲、乙
(2)C
(3)D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而甲、乙离海岭最近,因此岩层年龄较轻。
(2)
板块即为地壳及部分地幔,C符合题意。
(3)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甲、乙(2)C(3)D?
?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解析】【分析】本题运用材料分析法。考查对板块构造学说中地壳张裂运动的理解与运用。做此题时,结合材料内容,运用地壳运动及板块构造学说即可做出本题的答案。住哟涉及的知识是: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解答】
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显然东非大裂谷
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按照题目中的信息,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那么按平均速率看,1亿年应该是扩张了100—200厘米。但是需要知道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
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这样再来看。似乎未来一亿年有可能变成海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