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形图
一、单选题
1.《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如图),后在很多干旱地区也发现了类似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2.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图片中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
3.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处位于丙处的西北方向????????????????????????????????????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丁处位于山脊?????????????????????????????????????????????????????D.?甲处海拔比丁处海拔高
4.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
??)
A.???????????????????????????????????????????B.?
C.???????????????????????????????????????????D.?
5.“高峻挺拔”和“一望无际”分别形容的地形是( ?
)
①山地 ②平原 ③丘陵 ④盆地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6.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雅安地震——人类活动???????????????????????????????????????B.?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太阳活动???????????????????????????????????????D.?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7..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是(
?????)
A.?流水冲刷的结果?????????????B.?泥沙堆积的结果??????????????C.?风力侵蚀的结果?????????????D.?冰川侵袭的结果
8.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
A.?河流?????????????????????????????????????B.?山脉?????????????????????????????????????C.?高原?????????????????????????????????????D.?盆地
9.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B.?流水?????????????????????????????????????C.?风力?????????????????????????????????????D.?海浪
10..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的是(???
)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11.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作用???????????????????????????B.?泥沙沉积???????????????????????????C.?风力侵蚀???????????????????????????D.?冰川作用
12..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C.?风蚀蘑菇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二、填空题
13.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________;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________;等高线一般情况下不会________;等高线密集处的地形是________;等高线稀疏处的地形是________;等高线重叠处的地形是________。
14.地形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地球内部,有的来自地球外部。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________作用,如________、
________等。来自地球外部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________作用,主要是由________引起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都会导致地形的变化。
三、解答题
15.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2)甲.乙两条线中,位于山脊的是________.沿甲线上山和沿丙线上山,哪条路更容易些________
(3)写出字母E所表示的山体部位________??
(4)假设李庄与周庄的图上距离为3.2厘米,那么李庄到周庄的实地距离应为________千米.
四、实验探究题
16.读图回答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B表示的地形是
________??,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___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___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解答】干旱地区出现图中的地貌,由此可知,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风力;
故答案为:B。
2.【答案】
A
【解析】【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解答】图中地表形态可见,随水流走势,出现不规则沟壑,且随地形走向而定,故为流水侵蚀。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分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解答】A、以丙为观测点,丁在丙处的东北方向;故A错误;
B、丁处的等高线比丙处稀疏,所以定出的坡度比丙处缓;故B错误;
C、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故C正确;
D、甲和丁处于相同的等高线上,海拔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
C
【解析】【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
【解答】由图可知,A为山顶,B为鞍部,C为山谷,D为山脊。
故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查常见的地形识别。
【解答】高俊挺拔,说明该地形的海拔相对较高,则山地符合;一望无际,说明地形平缓,则平原符合;
故答案为:B。
6.【答案】
D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解答】A、地震是地球内力形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故A错误;
B、四季更替是地球的公转导致的;故B错误;
C、海陆变迁是地壳运动导致的;故C错误;
D、地形的变化,既有地球内力的作用也有地球外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
A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形形成的原因;
【解答】雅鲁藏布大峡谷,处于高原地区,且地形落差较大、流水丰富,所以是由于流水冲刷导致的;
故答案为:A。
8.【答案】
B
【解析】【分析】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山脉,骨架之间为我国四大盆地、高原,三大平原与丘陵。
【解答】我国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所以选山脉。
故答案为:B。
9.【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地形变化的两种作用的认识,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解答】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属于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故答案为:B。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判读,地形类型主要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解答】根据地形类型的判读,一共有五种。根据题意可知,该地的地形属于山地。
故答案为:C。
11.【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的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来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解答】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冲刷,才形成了这条大峡谷。
故答案为:A.
12.【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使地形变化的各种地质作用,我们现在的地貌就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等。
【解答】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现在是海洋,说明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有关,属于内力作用,故不正确。
B.大堡礁的形成是由于珊瑚死亡以后堆积而形成的,故正确。
C.风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属于外力作用,与风有关,故不正确。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长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属于流水的沉积作用,.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相等;相同;交叉;陡坡;缓坡;峭壁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解答】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相同;等高线一般情况下不会交叉;等高线密集处的地形是陡坡;等高线稀疏处的地形是缓坡;等高线重叠处的地形是峭壁。
故答案为:相等;相同;交叉;陡坡;缓坡;峭壁
14.【答案】
内力;地震;火山;外力;太阳能;气温变化;流水;风力;生物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解答】地形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地球内部,有的来自地球外部。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震、
火山等。来自地球外部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主要是由太阳能引起的,如气温变化、流水、风力、生物等因素都会导致地形的变化。
故答案为:内力;地震;火山;外力;太阳能;气温变化;流水;风力;生物
?
三、解答题
15.【答案】
(1)东北
(2)甲;丙
(3)陡崖
(4)16
【解析】【分析】?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都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解答】(1)周庄位于李庄的东北方向。
?(2)?甲、乙两条线中,位于山脊的是??b线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沿甲线上山和沿丙线上山,丙条路更容易些,因为甲和丙相比,丙路线所处的位置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就比较平缓,所以爬丙路线比较容易。?
(3)从字母E所表示的山体部位为陡崖,因为观察可以看出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故答案为:(1)东北(2)甲;丙(3)陡崖(4)16
?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B;B处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陡
(3)170;西南;3000
(4)G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读图可知:(1).A表示鞍部,B表示山谷,C表示山脊,G表示陡崖。
(2)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同样根据指向标判断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甲乙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000米。
(4)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的运动,所以一般会选择陡崖。
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2)B;B处等高线稠密,坡度较陡(3)170;西南;3000(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