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综合评价(二)
[测试范围:第2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 )
A.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能代谢和排出废物
C.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2.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图2-Z-1
3.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
两栖动物
B.鸟类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4.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2-Z-2
A.
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5.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2-Z-3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图2-Z-3
A.
若玻片往左移,则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若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6.[2019·新疆]
下列选项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较少的是( )
A.
梅属
B.双子叶植物纲
C.种子植物门
D.蔷薇科
7.如图2-Z-4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2-Z-4
A.
过程①中,细胞不需要吸收营养物质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过程③后,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D.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
8.如图2-Z-5中鸟儿“求合租”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图2-Z-5
A.
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9.孙悟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对7种动物中的6种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待区分的生物
大雁、野兔、蝗虫、青蛙、蚯蚓、蜘蛛、鲫鱼
类别1
大雁、野兔、青蛙
类别2
蝗虫、蚯蚓、蜘蛛
A.
其分类标准是胎生还是卵生
B.其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1中
D.应该将鲫鱼划分到类别2中
10.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
鳄鱼和眼镜蛇
B.鲸和蟾蜍
C.娃娃鱼和红瘰疣螈
D.海龟和河马
11.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
A.
生活在陆地上
B.体温恒定,用肺呼吸
C.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D.均在陆地上产卵繁殖
12.在某岛发现了类似箱形风筝的水母新物种(如图2-Z-6)。它外表好看,却带有剧毒。这里的风筝水母属于( )
图2-Z-6
A.
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原生动物
13.图2-Z-7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图中某两种植物彼此间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图2-Z-7
A.
绿豆和菜豆
B.绿豆和紫檀
C.合欢和紫檀
D.合欢和菜豆
14.浙江海鲜在全国久负盛名,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美誉。石斑鱼、鲍鱼、虾、蟹、海蜇、乌贼、牡蛎、鱿鱼、海参等尤其出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虾、蟹都能在陆地上生活
B.牡蛎、海蜇都是脊椎动物
C.石斑鱼、乌贼都是软体动物
D.鲍鱼、鱿鱼都不是鱼类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细胞结构上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
B.切开橙子,流出的酸甜的橙汁来自细胞中的细胞核
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
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16.[2019·巴彦淖尔]
莲藕“出淤泥而不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淤泥”和“不染”都是受细胞核控制的
B.“出淤泥”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C.“不染”是细胞膜将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
D.“不染”的莲藕细胞和淤泥不能进行物质交换
17.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如图2-Z-8所示为黄花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各省。则黄花蒿属于( )
图2-Z-8
A.
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8.下列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①盖上盖玻片
②把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③取一根牙签在已漱过口的口腔内壁上轻刮几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⑤用碘液染色
A.
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⑤①
19.[2019·江西]
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图2-Z-9
A.
为了便于观察,可在载玻片液滴上放少许棉花纤维
B.为了使模糊的物像变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C.若发现视野中草履虫向图示箭头方向游动,应把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
D.为了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光线变暗
20.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喇叭虫。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2-Z-10中的①②③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 )
图2-Z-10
A.
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34分)
21.(8分)海宁尖山的冷冰坞因柑橘长相好、甜度高在当地小有名气。下面是游客对冷冰坞柑橘的描述:山坞里种满了柑橘,摘下一个,剥皮进嘴时,常常带着白色的筋络,橘肉又鲜又甜,而且没有渣。
(1)其中剥掉的这层皮、白色的筋络、橘肉分别属于?
组织。
(2)写出橘子树从小到大的结构层次:
,其中我们食用的橘子属于 (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3)下列是一张简单的植物检索表。小科在野外游玩时发现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有种子
P
1b无种子
2
2a有叶
3
2b无叶
Q
3a有根
R
3b无根
S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葫芦藓,它是 (填字母)。?
22.(10分)图2-Z-11是神经细胞模式图及番茄果实的表皮和果肉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Z-11
(1)动植物细胞中,能控制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 ](填标号)。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图中[④]和细胞质中的[⑤]及 (绿色部分)。?
(3)番茄的细胞能不断吸收钙,这与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的功能有关。
(4)图甲所示细胞为神经细胞,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 。?
(5)图乙与图丙细胞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
是相适应的。?
23.(8分)蕨、葫芦藓、银杏、海带和荠菜五种植物如图2-Z-12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Z-12
(1)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填字母)。?
(2)E与C相比,特有的器官是 。?
(3)有茎的植物有 (填字母)。?
(4)图中的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4.(8分)图2-Z-13中甲、乙分别说明细胞的哪两种生命现象:
图2-Z-13
(1)甲是细胞的 ;乙是细胞的 。?
(2)在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情况是细胞核中出现了 。?
(3)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那么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5.(8分)如图2-Z-14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图2-Z-14
(1)以上实验步骤中,第 (填序号)步有明显错误。?
(2)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 。?
(3)在观察做好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有严重重叠现象,原因可能是 。?
(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不同的是 。?
26.(8分)[2019·湘潭]
如图2-Z-15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2-Z-15
(1)图甲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 倍。?
(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 。?
(3)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4)图丙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A.
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四、解答题(共10分)
27.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动植物种类繁多。
(1)湿地中有柑橘,它属于 (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
(2)小明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下表所示,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 田鼠 草鱼 青蛙
乙
蜜蜂 蚯蚓 虾
(3)小明在湿地采集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是 (填字母)。
?
1a
有种子
P
1b
无种子
2
2a
有叶
3
2b
无叶
Q
3a
有根
R
3b
无根
S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流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教师详解详析
自我综合评价(二)
1.A [解析]
生物能获取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能排出废物、能繁殖后代,但植物不能运动,所以能运动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珊瑚礁和钟乳石都能由小变大,但它们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此由小变大也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2.B
3.C
4.B
5.B
6.C [解析]
在A、B、C、D中,分类单位最大的是门,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因此,同门的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少。
7.C [解析]
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营养物质。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叫作细胞的分化。图中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8.B
9.C
10.C
11.C
12.A [解析]
水母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
13.A [解析]
分类等级越小,共同特征越多。
14.D [解析]
虾、蟹都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牡蛎、海蜇的体内都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石斑鱼属于鱼类,乌贼属于软体动物;鲍鱼、鱿鱼都属于软体动物。
15.C
16.D
17.D
18.B
19.C [解析]
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像,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草履虫往左下方移动,要想让草履虫在视野内不消失,就要使视野中的草履虫往右上方移动,则玻片标本就要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左下方移。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避免染液对草履虫的伤害,对制成的标本不进行染色,在视野中就会出现一条黑色棒状物,这样就能将这个物体与明亮的背景分开,因此要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用暗视野,即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或调节反光镜,使光线减弱。
20.B
21.(1)保护、输导、营养
(2)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器官
(3)S
22.(1)② (2)叶绿体 (3)①
(4)兴奋 (5)功能
23.(1)ABD (2)花和果实
(3)ABCE (4)D→B→A→C→E
24.(1)生长 分裂 (2)染色体
(3)逆时针
25.(1)①
(2)产生气泡
(3)洋葱表皮撕得太厚(或洋葱表皮没有展平)
(4)无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解析]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应滴清水,故①错误。(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中展平,就会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无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26.(1)200 (2)生理盐水
(3)右上 (4)A
[解析]
(1)图甲中显微镜的物像倍数放大了5×40=200(倍)。(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生理盐水。(3)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4)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⑤叶绿体,⑥液泡。
27.(1)被子 (2)有无脊柱
(3)R (4)C
[解析]
(1)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但当我们判断某一植物属于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时,并不都要去检查一下它们种子的情况,通常从其他一些特点来判断。首先看它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如果是草本植物,一定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如果碰到的是木本植物,那么先看看有没有花,有花的则是被子植物,因为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
综上所述,柑橘是被子植物。(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表中甲组燕子、田鼠、草鱼、青蛙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乙组蜜蜂、蚯蚓、虾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没有种子,由图可知,蕨类植物是R。(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应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造成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③向河流排放污水;而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和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