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5 22: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综合评价(三)
[测试范围:第3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读图3-Z-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图3-Z-1
A.
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②→①
2.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  )
A.
地壳
B.地幔
C.地核
D.一样厚
3.外商到上海参加2019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买了一张地图。而要想看懂地图,外商必须掌握地图的三个基本“语言”,它们是(  )
A.
比例尺 方向 经纬度
B.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C.景点位置 指向标 经纬度
D.海岸线 方向 图例和注记
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地球仪你会发现
(  )
A.
地球仪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B.地球仪的形状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C.地球仪绕转的轴在地球里面也有
D.地球仪可用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5.学完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你对它们很熟悉了吧!请你听一听它们的自我介绍,你能辨别出谁在撒谎吗(  )
图3-Z-2
6.下列关于图3-Z-3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3-Z-3
A.
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7.图3-Z-4中,对甲、乙、丙三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3-Z-4
A.
甲在乙的西北方
B.乙在甲的正南方
C.丙在甲的正南方
D.丙在乙的西南方
8.下列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亚洲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浙江省政区图
D.杭州市政区图
9.下列各组岩石中,按成因分析属同一类型的是(  )
A.
石英砂岩、大理岩、板岩
B.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C.石英砂岩、石灰岩、页岩
D.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
10.如图3-Z-5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  )
图3-Z-5
11.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
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五大板块构成
12.下列有关“板块构造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板块构造说”基础上的
B.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
C.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13.读图3-Z-6,两大板块交界处为b区域,此处分布着高大的山系,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3-Z-6
A.
b处高大山系是两大板块张裂分离的结果
B.b处地壳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活跃
C.b处火山和地震频繁,a、c两处相对稳定
D.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
14.下列地貌形态,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图3-Z-7
15.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边界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
D.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
16.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是(  )
A.
图上1
cm,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00
km
B.图上1
cm,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
km
C.图上1
m,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
km
D.图上1
m,对应的实地距离为100000
km
17.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18.如图3-Z-8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一部分,实线表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应是(  )
图3-Z-8
A.

B.②
C.③
D.④
19.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单位:m)。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图3-Z-9
A.
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20.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中,常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图3-Z-10
21.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图3-Z-11
22.读等高线地形图3-Z-1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Z-12
A.
图中A—D是山脊
B.图中B—D是山谷
C.图中C点的海拔高度是400
m
D.从A处爬到山顶D处比从B处爬到山顶D处容易
23.几年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很严重。起初,许多专家都认为北方沙漠中的沙是北京沙尘的主要来源。后来,经科学家实地测量了沙漠中沙粒的大小与形状,沙尘暴中沙粒的大小与形状以及北京本地沙粒的大小与形状后,认定北京的沙尘主要来源于本地干涸的河床以及地表下裸露的沙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实验证实以前,猜想是不必要的
B.科学家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C.要解决北京的沙尘暴问题,应主要着眼于北京本地的植被建设
D.环境污染会加剧土地的沙漠化
二、填空题(共54分)
24.(2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5月18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
(2)图3-Z-13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地球内部结构名称)。?
图3-Z-13
25.(8分)读经纬网图3-Z-14,完成下列各题。
 
图3-Z-14
(1)写出A点的经纬度:      。?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    。?
(3)B点在C点的    方向。?
(4)图中阴影部分甲、乙、丙中,面积最大的是    。?
26.(6分)小科同学欲探索相关知识。
(1)下列科学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
A.
斯科特南极探险
B.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中国发射“神舟”飞船
 图3-Z-15
(2)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3-Z-15甲)。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3)图乙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27.(8分)如图3-Z-16是王宅村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Z-16
(1)图中所画出的铁路的实际长度约是    m。?
(2)林场大致位于王宅村的    方向。?
(3)本图的定向法采用    定向法。?
(4)如果也用王宅村平面图的图幅大小来画衢州市区图,则哪一幅图的比例尺较大?        。?
28.(4分)GPS导航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便会自动根据当前位置设计最佳出行路线。遇到路口或转弯,语音系统还会语音提示。如图3-Z-17是某网友出行时手机GPS导航的截屏,据图回答:
图3-Z-17
(1)该图采用的是      (定向法)。?
(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    (填“东南”或“西南”)方向。?
29.(10分)读图3-Z-18,回答下列问题。
图3-Z-18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    。?
(3)小河干流的流向是      。?
(4)若C、D两点的图上距离约为2
cm,其实地距离为 km。?
(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    (填“①”或“②”)线。?
30.(16分)读板块分布示意图3-Z-19,回答下列问题。
图3-Z-19
(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    。?
(3)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均填序号)?
教师详解详析
自我综合评价(三)
1.C [解析]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A 
3.B 
4.D [解析]
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点和线。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这个地轴在地球上也没有。地球仪的形状是标准的球体,地球真正的形状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5.B 
6.C [解析]
点A在东经90°,而点B在东经110°,经线永不平行,都会相交在两极点,且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点A在北纬20°到北纬30°之间,而点B位于赤道上即0°纬线上,纬线之间相互平行且由0°纬线往两极,纬线的长度会逐渐减小。
7.B [解析]
由纬线的度数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甲、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判定乙在甲的正南方向。
8.D 
9.C 
10.C 
11.C
12.A [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建立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的。
13.C 
14.D 
15.D
16.B [解析]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得到:实地距离=,即:1
cm÷
=1
cm×100000=100000
cm,也就是1
km。
17.C
18.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②线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处延伸。
19.B 
20.B 
21.D [解析]
沙漠中的岩石是风力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冰川中的斗谷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地下溶洞是流水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华山大断崖是断层,是地壳相互断裂所形成的,属于地球内力。
22.A 
23.C
24.(1)交界处 (2)地壳
25.(1)40°N,40°W (2)B、C、D
(3)东北 (4)丙
26.(1)B (2)张裂 (3)A
27.(1)800 (2)正北 (3)指向标
(4)王宅村平面图
28.(1)指向标定向法
 (2)东南
29.(1)山地 (2)山脊 (3)自西向东
(4)6 (5)②
[解析]
(1)该区域的海拔高度超过500
m,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由此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山地。(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因为该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3)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小河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中的比例尺是1∶300000,若C、D两点的图上距离约为2
cm,其实地距离为2×300000
cm=600000
cm=6000
m。(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②线。因为工程建设,一般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难度小的地方修建。
30.(1)六 太平洋 (2)稳定 活跃
(3)碰撞 张裂
(4)① ③
教学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