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7-03 14: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楠江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试卷共6页,Ⅰ卷18个选择题,Ⅱ卷5个填空题,共23题。
3.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4.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Na 23 Ba 137 Ag 108 Cu 6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食用菜油混有了自来水,你将选择下列何种最简便的方法分离它们 (  )w.w.w.k.s.5.u.c.o.m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铜与浓硝酸反应是自发过程
C.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D.电解池的反应均属于自发反应
3.把下列四种Na2S2O3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硫酸的锥形瓶中,并加水稀释到50 mL,其中出现浑浊最快的是 (  )
A.20℃,20mL、3mol/L的Na2S2O3溶液  B.10℃,10mL、4mol/L的Na2S2O3溶液
C.10℃,30mL、2mol/L的Na2S2O3溶液  D.20℃,10mL、4mol/L的Na2S2O3溶液
4.下列事实中,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埋在潮湿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土壤里的铁管更易被腐蚀。
B.在空气中,金属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C.为保护海轮的船壳,常在船壳上镶入锌块。
D.镀银的铁质品,镀层部分受损后,露出的铁表面更易被腐蚀。
5.在2A + B 3C + 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 = 0.5mol L-1 s-1 B.υ(B) = 0.2mol L-1 s-1 
C.υ(C) = 0.9mol L-1 s-1 D.υ(D)= 1 mol L-1 s-1
6.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7.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操作能增大反应速率并使平衡右移的是( )
A.降低体系温度 B.增大体系容积 C.移去SO3 D.通入O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值为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金属材料电镀时,通常以待镀金属制品为阳极,以镀层金属为阴极。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D.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溶液,溶质的浓度和导电能力均相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W随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C.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常数(K)一定改变
D.一般情况下,一元弱酸HA的Ka 越大,表明该酸的酸性越弱
10.常温时,在同体积pH=3的HCl、HNO3、CH3COOH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和HNO3放出H2一样多B.醋酸中放出H2最多
C.HCl中放出H2最多 D.HNO3比醋酸放出H2多
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 )
A.纸层析法中滤纸所吸附的水作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流动相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1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B.Na2CO3溶液呈碱性: CO32- + 2H2OH2CO3+2OH-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 +2NH3 H2O==2NH4+ +Mg(OH)2↓
D.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 +Cl-+ +ClO-
13.用已知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情况可能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
A.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一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了
C.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溶液液面最低点未定在“0”点
14.在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H4+ 、AlO2-、Cl-、Na+     B.K+、Fe2+、Cl-、NO3-
  C.Na+、SO 42-、Cl-、Al3+ D. Na+、NO3- 、K+、SO42-
15.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则平衡后溶液中( )
  A.C(Ba2+)·C(SO42-)≠ Ksp C(Ba2+)<C(SO42-)
   B.C(Ba2+)·C(SO42-)> Ksp C(Ba2+) = C(SO42-)
C.C(Ba2+)=C(SO42-)= Ksp
   D.C(Ba2+)·C(SO42-)=Ksp C(Ba2+)>C(SO42-)
16.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2A+3 B 2C(g) 平衡时C的体积
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正反应方向,则
B.压强增大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A不一定为气体
D.B一定为气体
17.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X2(g) + 3Y2(g) 2Z(g),X2、Y2、Z起始浓度分别为      0.2mol L—1 、 0.6mol L—1 、0.4mol L—1 ,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对的是( )
  A. X2为0.4mol L—1,Y2为1.2mol L—1     B. Y2为1.0mol L—1
  C. X2为0.3mol L—1,Z为0.2mol L—1     D. Z为0.6mol L—1
18.对于0.1mol L-1 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c(Na+)=2c(CO32―)+ c(HCO3―)+ c(H2CO3)
  C.c(Na+)+c(H+)=2 c(CO32―)+ 2c(HCO3―)+ 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CO32―)与c(Na+)均增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填空题
19.(9分)在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
①0.1mol/L NH4Cl ②0.1mol/LCH3COONH4 ③0.1mol/L NH4HSO4
④0.2mol/L NH3·H2O和0.2mol/L 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
(1)溶液①呈 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上述四种溶液中NH4+的浓度大小 (填序号)
(3)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NH4+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H3COO--) c(NH4+)。
(4)在溶液④中, 离子的浓度为0.1mol/L;NH3·H2O和NH4+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为 mol/L。
20.(13分)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I: CO(g) + 2H2(g) CH3OH(g) ΔH1
反应II: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2
① 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 (填“I”或“Ⅱ”)。
② 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I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 0 (填“>”、“=”或“<”)。
③ 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H3OH)= 0.8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为 (从上表中选择)。
④恒温、恒容时,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I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υ(CO)消耗==1/2υ(H2)生成   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2)25℃、101kPa时,燃烧16g液体甲醇生成CO2和H2O(l),放出的热量为363.26kJ,写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电解Na2SO4溶液(图如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通入甲醇蒸气的电极应为 极(填写“正”或“负”), 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填字母代号)。
a.2CH3OH —12 e- +3O2 === 2CO2 + 4 H2O b. CH3 OH—6 e- + 8 OH- === CO32- + 6H2O
c.O2 + 2H2O + 4 e- === 4OH-      d.O2— 4 e- + 4H+ === 2H2O
②写出电极A的名称 。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③当酸性甲醇燃料电池消耗3.36 L 氧气时(折合为标准状况),理论上电解Na2SO4溶液生成气体的总物质 的量是 。
21.(8分)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是制备钡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但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这 给转化为其他钡盐带来了困难,工业上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BaSO4沉淀,待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清 夜,重复多次操作,将其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再由BaCO3制备其它钡盐。
Ksp(BaSO4)=1.0×10-10 Ksp(BaCO3)=2.5×10-9
(1)写出沉淀转化的方程式: ,此反应平衡常数K 的值为 。
(2)要实现该转化C(CO32-)不低于 mol/L
(3)必须更换Na2CO3溶液的原因是什么?
22.(6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气态的某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 应历程分别为A、B,如图所示。
(1)据图判断该反应是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当反应达 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 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其中B历程表明此反应采用的条件为___ (选填下列序号字母),作出正确的判断的理由为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使用了催化剂
(3)若△H的数值为200KJ/mol,则x值应为 _ __KJ/mol.此反应在A反应历程中的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_____KJ/mol,
23.(10)按要求完成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实验:
步骤 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等
① 溶解 取20克NaNO3和17克KCl溶解在35ml水中,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 固体溶解
② 蒸发 继续加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 有 a 晶体析出。
③ 热过滤 当溶液体积减少到约原来的一半时,迅速趁热过滤 滤液中的最主要成分为 b 。
④ 冷却 将滤液冷却至室温。 有晶体析出。
⑤ 按有关要求进行操作 得到初产品硝酸钾晶体
⑥ 将得到的初产品硝酸钾晶体溶于适量的水中,加热、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
⑦ 检验 分别取⑤、⑥得到的产品,配置成溶液后分别加入1滴1mol/l的HNO3和2滴0.1mol/l的AgNO3 可观察到⑤、⑥产品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⑤产品中产生白色沉淀,⑥产品中无明显现象。
(1)把上述各步骤中的内容补充完整:a:     b:      
(2)写出步骤③趁热过滤的目的 ,步骤⑥的操作名称 ,步骤⑦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3)步骤⑥的抽滤装置如右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 ,
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 抽滤完毕或中途需停止 抽滤时,应先 ,然后 。
高二化学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6分)
(每空1分,共6分)
(1) 吸 ; 增大 (2) D ;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
(3) 70 ; +580
(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21世纪教育网/wxt/list.aspx ClassID=306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