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赏析生动的语言
登月英雄
预习检查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尽情地说。( )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
4.仰着头直立着。( )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畅谈
感知内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顺序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76万公里、195个小时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4.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研读赏析
1.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3.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主题探究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
拓展延伸
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开发利用月球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
失重、头晕、呕吐、昏厥
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
太空垃圾问题
小结
从我们对月球一无所知因而对它产生无数幻想到人类登月成功,这期间人类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航天技术虽然还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我们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也不远了。
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
延伸练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 你会做些什么 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9.《月亮上的足迹》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_,真实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过多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但字里行间,读者能体会到登月成功后,作者透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以及作者对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叹。
2.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介绍的登月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 )
A.宇航员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不能长时间呆在月球上。
B.人类登止月球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7月21日。
C.月球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
D.首次登上月球的三位美国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4.“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⑴1969年7月的拜访月球,是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土星五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出现表现时间的数词,有的甚至精确到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这句话连用三个“预定”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词填空:
⑴他们终于代表全人类( )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A.登上 B.拜访 C.征服 D.考察
⑵他们( )来到发射架下,乘下电梯,来到指令舱前。
A.健步 B.迈出 C.踏步 D.快速
⑶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 )。
A.遥遥相望 B.遥遥在望 C.遥遥相对 D.触手可及
⑷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 )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A.想念 B.渴望 C.神往 D.盼望
阅读下面的对话,然后回答9-12题。
甲:现在这广告怎么啦!老拿词语开涮呢!做蚊香广告,叫“默默无蚊”;做女帽广告叫“一戴添娇”;做止咳药广告叫“咳不容缓”。说不定哪天做香肠广告会冒出个“吃心不改”呢!
乙:真是糟透了!为了维护语言的纯洁,应禁止用篡改词语的方法做广告!
丙:这就不对了!企业做广告,一是花了钱的,二是不违法的。人家有自己的自由,别人管不着。况且从语言角度讲,人家只不过利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不能算篡改。
甲:那也要注意社会公益,不能污染文化市场啊!弄得小学生都不知道词语的本来面目了。
丁:你们都是瞎扯,听听我的高见吧! 我看哪,用也可以,但不能滥用,不能一味地摹仿别人的广告创意。
戊:其实,谐音双关用好了也可以。人家“百年润发”就把影星“润发”的名字和“润发”的广告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效果很好嘛!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巧妙、自然。
9.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五位同学的谈话,主要有几种观点 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种:不能这样滥用词语做广告。
B.两种:①不能这样滥用词语做广告。②可以利用词语谐音双关做广告。
C.三种:①不能这样滥用词语做广告。②可以利用词语谐音双关做广告。③可以利用词语谐音双关做广告,但要巧妙自然,不能滥用。
D.四种:①不能这样做。②可以这样做;③要注意社会公益。④可以这样 做,但不可以滥用。
11.文中有一句用语不得体,把它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你也加入了争论,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不知为什么,每当一想起那个盛夏的晚上,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心里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
那天傍晚,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我面对着两道数学题,一张张语文练习篇子,还有作文,烦极了。我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闲逛。路过一家图书馆,我便走了进去。
图书馆里人不算多,几个老干部模样的人正在那儿看着报纸,几个年轻人在书架上翻找资料。我到书架前找了几本连环画报,坐在椅子上翻起来。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忽听“啪”的一声,把我从画报的故事情节中“惊醒”,我抬起头,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吃力地拾起摔在地上的拐杖,嘴里还轻轻地说着:“对不起。”我注视着这姑娘,见她一身朴素的打扮,右腿已被截去。这时,我心中一动,抬起头再看她的脸,汗水正从她的额头上流下来,她用手臂拭了一下额头的汗,又低下了头。她手里拿一本厚厚的外文资料,”边看边写,汗水向断了线的珍珠,一滴滴地往下掉。在她旁边的桌子上有一块干面包,一个空水壶倒在地上。显然,她在这儿少说也渡过了一个下午,她,在这闷热的盛夏,在书海之中,渡过了整整一个下午,也许更长。
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一位强者在大海的风浪里拼搏,奋斗 。这要是一个健全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她靠的是什么?意志,坚强的意志;毅力,惊人的毅力。 看看她,想想自己,自己不正是缺乏这种精神吗?
一阵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我的沉思。啊,已经十点半了,到闭馆的时间了。我漫步在大街上,望着星光闪耀的天空,感慨万千。⑴这时,从背后传来拐杖的声音,越来越近。我倾听着,一会儿这声音仿佛超过了我,远远地超过了我,消失在远方。
一阵凉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冷战,清醒了许多,⑵我回想起刚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说不出来的力量,我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每当那“哗哗”声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它就像一面小小的战鼓,激励我奋勇前进。
13.这篇文章中的“我”与拄拐杖的姑娘在哪些地方形成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5、6、7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每一段各写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三段联系起来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4自然段对拄拐姑娘多次描写,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行动、语言、心理 B.行动、心理、外貌
C. 行动、语言、外貌 D.行动、语言
17.从全文看,对“找”进行的描写,运用的方法是:( )
A.行动、语言 B.行动、心理
C.心理、外貌 D.外貌、语言
18.“我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强者在大海的风浪里拼搏、奋斗。”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 )
A.拄拐姑娘
B.一位强者在大海的风浪里拼搏、奋斗。
C.大海的风浪
D.拄拐姑娘刻苦攻读。
《月亮上的足迹》答案
1.纪实报道;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议论、抒情;喜悦;聪明才智 2.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 3.B 4.从表面现象看,这“一小步”是宇航员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行走的步伐,而实质上对于宇航事业和整个人类来说,这一步象征了人类征服太空旅途中的一座里程碑,因此它是巨大的飞跃。 5.依次是:议论、描写、说明、记叙 6.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二是因为这些时间都有纪念意义。 7.表明飞船一切尽在人类预料之中,说明登上月球这一高科技的严密性,也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语言。 8.略 9-12.略 13.智力 14.逻辑顺序 15.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16.准确性、严密性 17.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了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8.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9.《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赏析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感知内容
预习检查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尽情地说。( 畅谈)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可望而不可即)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遥遥在望)
4.仰着头直立着。(昂首挺立)
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
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
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顺序
2.76万公里、195个小时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4.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三、研读赏析
自由讨论,全班交流
1.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3.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四、主题探究
1.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
五、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面的彩图以及课件中的图片,对于登月的全过程有没有疑问,或有别的想法,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比如:
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
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
明确:
1.开发利用月球
2.失重、头晕、呕吐、昏厥
3.太空垃圾问题
六、小结
从我们对月球一无所知因而对它产生无数幻想到人类登月成功,这期间人类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航天技术虽然还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我们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也不远了。
七、延伸练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 你会做些什么 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