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休闲假日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休闲假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7-03 15: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休闲假日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斯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程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运算顺序是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表述解决问题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课时分配:3课时。
第一课时 乘加和乘减
教学内容:
乘加和乘减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旅游前要做些什么准备吗?(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要花多少停车费?)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交流:
(9 9 9 9 5=41人;先算4组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9×4=36人,36 5=41人;9×4 5=41人)(先算乘法)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4)师:我们来看“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吧!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4×3=12(元)50—12=38(元)
或者:50—4×3=50—12=38(元)
师:谁愿意把你计算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
强调: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1题。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就用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评议。)
2.出示第2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3.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练习时要将每个算式的得数算出来,然后判断对错,最后进行改正。学生先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评价。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
作业设计:
把你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9×4 5
=36 5
=41(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乘加的意义的基础上,熟练算式中有乘有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乘加的意义的基础上,熟练算式中有乘有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算式中有乘有加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45 2×6= 57 3×8= 41 1×6=
38 2×9= 78 4×9= 25 3×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你们小组同学给图片分分类,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多少图片。(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4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列式计算并交流算法。(根据有关信息可以进行拓展练习。)
(2)出示第5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分给他们的座位够吗?帮他们想一想他们可以怎样坐车?
(3)出示第6题(计算题)
让学生先独立做,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出示第7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先估计一下哪队得分最多?哪队得分最少?
再算一算他们各的多少分?
根据得分排出名次,最后连线。
5)出示第8题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45 2×6= 57 3×8= 41 1×6=
38 2×9= 78 4×9= 25 3×5=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
除法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游玩时租过船吗?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租船的(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这些船够吗?一共需要多少辆索道?)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些船够吗?”这个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交流:
45÷5=9(条)9—1=8(条),还差一条船
(先算乘法)
也可以这样算:45÷5—8=1(条)
(先算除法)
(4)师:我们来看“一共需要多少辆索道?”这个问题吧!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30÷6=5(辆)2 5=7(辆)或者:2 30÷6=2 5=7(辆)
师:谁愿意把你计算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
强调: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1题。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就用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评议。)
2.出示第2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强调: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
学生先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评价。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
作业设计:
把你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一共需要多少辆索道?
2 30÷6
=2 5
=7(辆)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熟练算式中有除有减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熟练算式中有除有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算式中有除有加减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45 16÷4= 57 28÷7= 41 6÷3=
38 9÷3= 78 4÷2= 25 15÷3=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你们小组同学给图片分分类,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多少图片。
(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3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然后列式计算并交流算法。
引导学生看图编故事(数学信息)
(根据有关信息可以进行拓展练习。)
(2)出示第4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魔术箱里到底是什么数?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最后进行评价
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类似的练习。
(3)出示第5题
(开放性练习)
让学生先仔细看图,互相说说图中的意思
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做,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5)出示“聪明小屋”
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45 16÷4= 57 28÷7= 41 6÷3=
38 9÷3= 78 4÷2= 25 15÷3=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