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小学
1教学目标评论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3、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的大小,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并且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本节课的学习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做准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能选择正确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评论
~师:仔细观察,谁的体积大?
出示:
(预设:最后一个不一定,因为每个小正方体不一样大,所以无法比较。)
过渡语:看来在比较体积大小时应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比较、度量体积要统一体积单位。
师:你知道体积单位有哪些吗?
(预设: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千米)[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活动2【讲授】讲授评论
~二、
体积单位的建立,表象感知。
1、
认识1立方厘米
层次1:认
师:我手中有一块长方体的橡皮,要测量它的体积你觉得选择哪个单位合适?(立方厘米)从学具盒中找一找,量一量,想一想什么是
1立方厘米,互相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它。
学生活动
汇报:
[板书:棱长1cm的正方体。]
师:闭上眼睛摸一摸,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大约有多大。你能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记住它吗?
(预设:小橡皮,花生米,手指肚等)
[设计意图]通过找、摸和想生活中的1立方厘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为后面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学习做准备。
层次2:摆
老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两个图形,学生来说体积,然后学生自己摆一个体积为6立方厘米的图形。
学生摆
老师巡视
收集作品
展示
师:这么多不同的样子,怎么它们的体积都是6立方厘米?这是为什么?(预设:因为它们都含有6个1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层次3:估计并验证
师:我手里这个长方体的橡皮,你估计一下它的体积会是多少?
(学生猜然后验证汇报怎么摆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进一步感受立方厘米的大小,在摆的过程中利用几何直观培养数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认识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
层次1:认识1立方分米
出示一个大箱子让学生选择哪个测量更合适?
(预设:立方分米或立方米)
过渡语:根据前面的经验,你认为1立方分米有多大?
你能想象出来吗?你能把头脑中的想象制作出来吗?
学生先说说选择什么材料,再出示活动要求。
小组活动,制作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展示学生做的1立方分米,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棱长是1dm的正方体
[设计意图]先想象再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1立方分米的体积表象,同时展示不同的1立方分米,加强学生对于1立方分米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找生活中实物的例子。(预设:粉笔盒,大的魔方)
[设计意图]找生活中的实物作为参照,有利于估计体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层次2:认识1立方米
过渡语:那1立方米有多大呢?它是棱长为多大的正方体?
[板书: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
展示课前搭好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让学生钻到框架中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有了认识1立方厘米的经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认识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加强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和感悟。
师:现在来说说这个箱子用哪个体积单位合适呢?(立方分米)
学生先估计。然后用学生手中的立方分米来验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想生活中测量什么的体积才会用到立方米?(预设:集装箱、游泳池水的体积、房屋等)
4、
复习各种测量单位,沟通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根据课件复习介绍测量线段、面积以及体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体系。
小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很多活动,你觉得哪个活动你最喜欢或印象深刻?
活动3【作业】作业评论
~三、
作业:估计自己家中一些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记录下来,写一篇数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