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一:导读原著,制定计划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三步阅读法;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相关信息。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探讨整本书阅读方法;总结研读方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三步阅读法。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点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土中国》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该书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通览全书,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事过境迁,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仍然充满活力,值得借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乡土中国》。
二、了解原著作者
1.本书的作者为费孝通,请通过资料搜集,制作一张费孝通知识积累卡片。
方法指导:要求列出作者基本信息、简要生平和学生成就。
(
费孝通知识卡片: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汉族,江苏吴江人,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费孝通对故乡的关注从未间断,他的成名作《江村经济》,就是以家乡的开弦弓村为标本完成的。1999年至2004年相继出版的《费孝通文集》(16卷本),这是他一生重要学术成就的集纳,也是我国社会科学的一项丰硕成果。
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费孝通关于社会学的大部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等。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以前,费孝通经历坎坷,尽管身处逆境,还是仗义执言,提出“为社会学说几句话”“再为社会学说几句话”。1957年以后费孝通主要从事翻译和边界问题研究。第三阶段是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重建中国社会学的一段时间。费孝通为今日中国社会学作出了总体设计,勾画了今日中国社会学的蓝图,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风格。为解决社会问题、医治社会疾病出谋划策。
)
2.把握概要:通过略读阅读请简要说说《乡土中国》是一部怎样的书?也可以画出本书的架构的思维导图。
三、介绍阅读方法
第一步:略读。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略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大致理解书中重要观点。
第二步:精读。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借助回答教材中的阅读导引来检测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借助书本每一章前的文本梳理勾连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研读。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后,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的专题,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讨论展示。
四、制定阅读计划
通读原著根据教材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老师列出的任务清单指导下制定出个人阅读计划表。
任务清单:
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
呈现方式
时间安排
略读为主
略读原著,掌握作者基本情况和原著的概况信息;梳理全书的基本结构
本书月度计划书,阅读笔记和圈点批注
课内2课时;课外阅读和准备3天时间
精读为主
理解各篇目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理解作者研究方法和思路;分析各篇目的表达技巧
阅读笔记和各章专项作业
课内4课时,课外两周时间
研读
把握原著的重要观点、内容体系和逻辑结构;探究其论证的技巧和语言特色;学习分析原著中深刻的文化视角,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研读任务和专项作业以及阅读笔记
课内4课时,课外一周时间
测试
整理阅读成果,总结阅读经验,学习建构自己学术阅读的方法体系以及学术性写作策略
阅读笔记、展示课、能力检测
课内2课时,课外一周时间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