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
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阳光
空气
水
温度
人
水草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3生物怎么适应环境?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那些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想一想
议一议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根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普查结果,野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雅安、广元、阿坝、甘孜、凉山10个市(州)的33个县(市、区)162个乡镇。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分布县增加了5个,分布乡镇增加了29个。全省有野生大熊猫1206只,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增加297只,增幅达33%。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前三县均在四川,分别是平武县230只、汶川县187只、宝兴县143只。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其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鱼儿离不开水
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思考?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问题1:鱼儿离开了水会怎么样?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
。
死亡
问题2:鱼儿生活在水中就一定能活吗?
不一定,还有水质的好坏,天敌等因素影响。
问题3:环境只是指生存的空间吗?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光
空气
温度
水
土壤
七星瓢虫
蚜虫
老鼠
蛇
杂草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蝗虫
蜘蛛
蚯蚓
课本13页麦田示意图中一株小麦的生活受到哪些因素(生态因素)影响?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同种生物和相关的其他生物)。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水的影响
沙漠
热带雨林
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多
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仅有少许动植物
温度的影响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阔叶林
针叶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北极狐和沙漠狐耳朵长短不同”
环境影响生物
(温度)
大雁南飞
晒太阳的蛇
跃起的海豚
空气的影响
大雨过后的蚯蚓为什么爬出地面?
蚯蚓依靠皮肤进行呼吸,大雨过后,土壤中充满雨水,缺乏空气,蚯蚓因缺氧而爬出地面。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爬山虎
鼠妇
阳光的影响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厚德
尚学
笃行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实验法(对照实验)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是?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鼠妇又称“潮虫”。
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椭圆形,属于节肢动物门、是一种
动物。它们身体大多呈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呈灰褐色、黑色;常能卷曲成团。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
甲壳
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处,大都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
讨论:1、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用具?
3、实验时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除了光照外,其他条件是否应该一样?(怎样才能保持一样?)
4、往木盒放置鼠妇时应放在什么位置?(一定要这样做吗?为什么?)
5、最后明确实验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光对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10只鼠妇、盒子、玻璃板(一半遮光)、湿土
明亮和阴暗;
应该保持一样
一定要同时放在盒子的中间,以减少误差。
(1)放湿土(均匀)
(2)放鼠妇(同时)
(3)盖玻璃板
(4)观察
阴暗(纸板)
明亮(玻璃板)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生活吗?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依据: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走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制订计划
各小组根据教材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参考书上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自行设计实验计划。
控制实验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思考:
设计对照实验“无光组”
: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光照就是此实验中的变量)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厚德
尚学
笃行
对照实验
光
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温度会影响蚊虫的生活吗?
水草对金鱼的生活有影响吗?
实验变量
变量
光
:
温度:
水分:
明亮
阴暗
高温
低温
潮湿
干燥
对照
对照
对照
确定变量后
除了变量不同
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1)实验记录: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平均
明亮
阴暗
(2)实验结果:明亮处鼠妇数量为2.3只,阴
暗处鼠妇数量为7.7只。
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表达和交流:
汇报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各组第10次的平均值。
4
3
6
7
0
10
2
8
2.3
7.7
实施计划
实验完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阳光;
温度
水分
空气等。
2、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用1只做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用多只可以减小误差,得出可信的结论,当然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如果全班六个小组,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6次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思考并讨论
1、在设计实验时,应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
外,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两种环境的对照。
2、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_______。
3、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4、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光照
阴暗与明亮
避免偶然性
C
放回大自然
检测
5、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一般过程通常包括
、
、
、
、
、
。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8、在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其实验变量是(
)
A
光
B
温度
C
空气
D
土壤潮湿程度
D
9、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下列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
泥土
光线
温度
纸盒的左半侧
10
只
湿土
明亮
20℃
纸盒的右半侧
10
只
湿土
阴暗
30℃
A、左右两侧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
20℃;
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C
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___,其他因素(如温度、土壤等)都应
。
相同。
光
6、(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__的实验。(2)设置实验变量:一组实验只有一种________的条件(研究条件),即一个变量。
相同
不同
10、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D
11、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B、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C、水、温度、时间等可以是实验变量
D、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述,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B
如果竹子开花死了是否会影响大熊猫的生活呢?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七星瓢虫吃蚜虫
鸟吃虫
蝗虫啃食玉米的叶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蜘蛛捕捉蝗虫
竞争(相互争夺食物、配偶、空间等)
2只巨蜥竞争山羊
鸟类和蛇为了口粮竞争
杂草和水稻
竞争关系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争夺配偶
寄生(对一方有利,对一方有害)
田鸡体内的绦虫
人脸的螨虫
菟丝子(一年生寄生植物)
寄生关系:
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根瘤菌和大豆植物共生
共生(双方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群居生活的蜜蜂、白蚁
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间分工合作,组成大家庭
麝牛群体保护幼牛
观察与讨论
观察下列这些生物,想想它们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它们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排尿少,温度达到40.7℃才出汗
骆驼刺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12米
仙人掌叶子变成刺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骆驼能适应炎热缺水的沙漠生活
骆驼能适应炎热缺水的沙漠生活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是主角
海狮的脂肪很厚
枯叶蝶神似枯叶
蛇的鳞片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胖
胖
的
海
豹
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
的厚度可达60毫米。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蚯蚓松土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大树底下好乘凉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蚯
蚓
能
疏
松
土
壤
实例1: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沙漠公路两旁的绿化
实例2:
沙地植物能防风固沙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
环境
影响
适应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小结
生态系统中
1、影响某生物生存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
同种生物
相关的不同生物
竞争
合作
竞争
合作
捕食
寄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关系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6、你能否判断下列各属于生物适应环境还是生物影响环境呢?
松树生活在干旱环境中
蚯蚓生活的地方,土壤疏松
雷鸟在冬天羽毛是白色的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
5、判断题
①.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②.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水(
)
③.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
④.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
×
×
×
√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7.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8.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变量外,其他量都相同
B.
所有量都不同
C.除变量外,其他量都不同
D.所有量都相同
9.在“探究湿度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时,实验的变量是(
)
A.温度
B.地点
C.植被的数量
D.湿度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c
A
D
D
1.下图是与小麦有关的生态因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如果在田地里有一群蚂蚁,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____。
阳光、水等
田鼠、人等
竞争
合作
11、填空题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
12、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14、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15、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
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6.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
(
)
A.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C
C
D
D
C
17、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18、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19、鲫鱼生活在淡水中,影响鲫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水、空气、小鱼等
B.水、温度、藻类植物及饵料
C.水、阳光、温度、空气等
D.温度、阳光、水、其他鱼类
20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2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间的(
)关系。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C
C
D
A
A
22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B、荒漠生活的骆驼尿液极少
C、缺氮时植株矮小
D、蝗虫体色与环境相近
23在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是因为:(
)
A、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和法国梧桐存在竞争
24“草盛豆苗稀”,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C.争夺者
D.寄生者
D
C
D
亲爱的同学们,记得要预习哟!
厚德
尚学
笃行
让每个孩子实现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