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2.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4.使用照相机照相,是属于(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
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6.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而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在另一侧所成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粗
B.a端变粗,b端变细
C.a、b端变粗
D.a、b端变细
7.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
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
9.透镜分为
和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透镜的中心叫做
。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
透镜。?
11.如图所示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字的情景,看到的“原”字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这个玻璃瓶相当于________镜。
12.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这个简易照相机的________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A端朝着________,B端朝着________.(填“较暗的室内”或“明亮的室外”)
13.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
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
(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
;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
(填“透镜”或“电路板”)。
14.某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10
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将一物体放在离放大镜30
cm处时,将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5.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__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__(填符号).
参考答案
1.答案为:B
2.答案为:C
3.答案为:C
4.答案为:B
5.答案为:D
6.答案为:A
7.答案为:A
8.答案为:C
9.答案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心.
10.答案为:发散,凹。?
11.答案为:虚;放大
12.答案为:凸透镜 半透明纸 较暗的室内 明亮的室外
13.答案为:凸;虚;小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电路板
14.答案为:小于 正立 虚 倒立、缩小的实像
15.答案为:(1)同一 (2)缩小 照相机 (3)变大 (4)上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