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vip.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vip.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芦花荡》教案
教学目标:
1.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4.培养的爱国热情,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芦花荡》。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提防(dī ) 竹篙(ɡ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hè) 仄歪(zè) 趴(pá) 蹿(cuán) 飒(sà)
3、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白洋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听读课文后,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4、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品味赏析,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学生讨论,明确答案。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六)、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明确 :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7、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七)、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四、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老英雄的性格特征:
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芦花荡》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疟( )子 ②寒jìn( ) ③蹿了一蹿( )
④zè( )歪 ⑤飒( )飒 ⑥阴惨( )
2.根据语境解词并模仿造句。
①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月明风清:
造句:
②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央告:
造句:
③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转弯抹角:
造句:
④……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张皇失措:
造句:
3.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__,选自《 》,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 。
4.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A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5.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 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 ,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能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 ”“不是!”“你村里有干部 ”“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 ”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947年3月
14.“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具体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仇恨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慧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抗日战争虽已远去,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①yào ②噤 ③cuān ④仄 ⑤sà ⑥cǎn
2.①指月色皎洁,清风宜人。 ②央求,恳求。 ③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造句略)
3.孙犁 孙犁文集 白洋淀纪事之二 抗日战争时期
4.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一)
A.
5.“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6.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7.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8.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9.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B.
10.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11.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12.“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13.“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二)
14.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15.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
16.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
17.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18.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
孙 犁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
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
《芦花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4.培养的爱国热情,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预习检查
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仄歪( ) 趴( ) 蹿( ) 飒( )
ɡāo
dī
wěi
yào
jìn
hè
zè
pá
cuán
sà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白洋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小说的“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
找出文章开篇揭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描写,结合社会环境简要分析:
——精析第二自然段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暗示了时代背景:炮火纷飞的抗战时代渲染了紧张、神秘的气氛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写出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1—8 )
护送
(9—19)
受伤
(20—54)
复仇
(55—63)
——序幕
——开端
—— 发展
——高潮和结局
重点研读(一)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老英雄的
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
的作用:
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