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元素周期表(课件共13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2元素周期表(课件共13页+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5 17:41: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节
元素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槭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目标】
1.通过基于原子中“基本”的粒子——质子,对元素排队,得到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说出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2.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复习原子的构成、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归类(元素)、原子的符号表征(元素符号)等,从多角度对原子建模。
3.以周期表的功能为线索对原子多角度建模的过程中感悟:人类不断探索科学的意义和智慧;元素周期表是上述智慧的集大成者,具有极为奇妙和强大的功能,它的诞生是科学史上的一项辉煌成就。
【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些信息。
难点:揭示“建表”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创设情境]家里来客人,要吃饭的时候,坐位置,讲究长幼尊卑,要排个序。而我们的元素一百多种,如何给它们排序,来更好地认识它们呢?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世纪,来感受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历史。
2.新课讲授
[展示]投影早期的元素周期表,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的趣事。
[提问]①为什么要给当时的元素排个序列?
②当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序的?
③你可以按照其他的原则来给元素排序吗?
[学生活动]倾听化学故事,思考探索的真谛,质疑门捷列夫的方法。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知识的教育,创设化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思维。
[讲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农药、催化剂等)。
[展示]新版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活动]观察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展示]单元格。
[学生活动]指出单元格中各部分的含义,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提问]观察元素周期表,每一个元素符号前都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回答]这些数字是逐渐递增的。
[讲解]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强调]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将此等量关系拓展得到如下等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元素周期表上共有几个横行和几个纵行?
[回答]7个横行和18个纵行。
[讲解]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因此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追问]元素周期表上有几种颜色?
[回答]一种颜色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金属,另一种颜色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非金属。
[展示]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观察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析最外层电子数排布规律。
[补充]元素按元素种类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金属都有“钅”(汞除外,汞是液态字旁),固态非金属都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都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都有“氵”字旁。
[学生活动]分组做三个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2)化合价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3)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请每组一位同学展示你得到的曲线,并说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呈现周而复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实际上这种变化依赖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
每一横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由1增至8(第一周期为2)],电子层数相同。
每一横行开头,都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每一纵列,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
[设计意图]通过三条曲线的画出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律。
【课堂小结】
[提问]请同学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梳理规整,建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课堂板书】
1.单元格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课题2
元素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
第二课时
01
学习目标
【重点】能说出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些信息。
【难点】揭示“建表”的方法和意义。
1.通过基于原子中“基本”的粒子——质子,对元素排队,得到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说出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2.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复习原子的构成、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归类(元素)、原子的符号表征(元素符号)等,从多角度对原子建模。
3.以周期表的功能为线索对原子多角度建模的过程中感悟:人类不断探索科学的意义和智慧;元素周期表是上述智慧的集大成者,具有极为奇妙和强大的功能,它的诞生是科学史上的一项辉煌成就。
学习目标
02
第一部分
元素周期表的简介
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表中除收录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外,还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27个空位,并大胆地预言了11种未知的新元素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后来都得到了验证。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农药、催化剂等)。
20
Ca

40.08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
元素名称
单元格
(1)每一格:
每一格中包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横行(周期):共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
(3)纵列(族):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合为一族),共16个族
(4)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
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元素分类
找规律: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每一横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由1增至8(第一周期为2)],电子层数相同。
每一横行开头,都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每一纵列,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
1
2
3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