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语文
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
(2012·全国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天津)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2012·天津)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青青子衿,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4)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 青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2012·浙江)(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012·浙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2012·四川)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2012·上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2012·山东)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2012·辽宁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案】相同点: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①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
(2012·湖南版)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第二句的“天涯”,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内怀离思,感情怅惘凄伤。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2012·湖南版)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分)
【答案】边塞
【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2012·湖南版)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闾阎扑地,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2012·湖北版)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2012·广东)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闻,养蚕人家为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4分)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2012·福建版)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宋〕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① 玉花:喻雪花。
( 1 )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宋·杨维桢《燕子辞》)
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软”以视觉写触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该题是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即常说的“诗眼”的分析。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了情趣。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2012·重庆)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