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二节 2课时《离子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二节 2课时《离子反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8 09:11:25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解质的电离”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电离与离子反应”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本节课的知识承载着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和“分类观”的价值功能,相关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的发展,为今后学生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分析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等形成有力支撑,也为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点设置及呈现顺序方面变化不大,但在许多地方做了优化,如:增加了导电性对比实验,增加了导电情况微观示意图,增加了真实情境,增加了阿伦尼乌斯的电离模型,对导电的本质原因有了更详细的介绍等等。这意味着本节课的教学有了更丰富的素材,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了金属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且借助物质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的原因有了粗浅的认识(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并基于此了解酸、碱的概念及同类物质性质的相似性。此外,学生还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还对物质的分类有了较系统的认识等等。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时可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归纳,但需要注意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以帮助他们理解。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能从物质组成的视角与电离的视角对典型的物质进行分类,并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常见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2.能根据电解质冲剂以及其他物质的导电性证据进行推理、归纳,形成初步结论。
3.能将电解质电离的相关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分析化学科学在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和贡献。
【评价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冲剂相关问题的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电解质电离过程的系统认识水平。
2.通过对电解质冲剂导电实验以及其它证据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水平以及概念归纳水平。
3.通过对电解质在生活中应用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2.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法(导电性对比实验)
2.归纳法(酸、碱、盐定义的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归纳)
六、教学设计思路
电解质冲剂与本节课内容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选其作为情境。每个环节都使用与电解质冲剂相关的问题进行驱动,即“电解质冲剂中的‘电’是否与导电相关”→“怎样用化学的语言表征电解质冲剂溶于水的变化”→“为什么叫电解质冲剂”。学生对电解质冲剂导电性实验的宏观现象、导电原因的微观解释与符号表征形成了整体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物质的所属类别,让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悄然有序地融为一体,既保证了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又达成了认识思路(“宏-微-符”三重表征)的结构化。此外,各环节均呈现了一些信息,学生可根据所给信息(证据)自行推理,从而归纳出相关概念。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情境探究,认识本质
同学们运动完可能会喝电解质饮料,关于它,老师有两个疑问:电解质饮料是如何起作用的?电解质究竟是什么?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首先,电解质饮料有个“电”字,它是否和导电有关呢?请观察一组(电解质冲剂粉末、蒸馏水、电解质冲剂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为什么电解质冲剂粉末不导电,蒸馏水的导电性很弱,但两者混合后所得溶液导电性很强呢?(展示电解质冲剂粉末的配料,为NaCl、KCl、MgSO4等物质。)
(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进行分析。
水是怎样促使离子自由移动的呢?
(剖析NaCl固体溶于水的微观示意图、播放动画。)
除了这种方式可以破坏Na+和Cl的相互作用之外,是否还有其它方式呢?
(播放熔融NaCl的导电实验视频。)
请根据电离发生的条件,将概念归纳出电离的概念。
拓展:法拉第认为电离与“通电”有关,阿伦尼乌斯则认为无关,你同意谁的观点?
(介绍阿伦尼乌斯的电离模型)
观察示意图、观看动画与视频,描述NaCl固体溶于水的电离过程以及NaCl受热融化的电离过程;归纳电离的概念;辨析电离的条件,体会科学的暂定性。
环节二:
符号表征,明确分类
化学学科有其专属语言。那么,我们如何用化学语言表示电解质冲剂粉末中NaCl、KCl、MgSO4的电离过程?
(介绍电离方程式及其书写的注意事项)
请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H2SO4、HNO3、NaOH、KOH、Ba(OH)2
请同学们分析给出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尝试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碱、盐进行分类。
分析电离方程式的特点并体会其重要意义;分析所给的电离方程式,归纳出酸、碱、盐的本质并辨析某物质的类别。
环节三:
辨别明晰,归纳概念
我们了解了电解质冲剂粉末在水中发生了电离,其水溶液能够导电,但是“电解质”是一个固有名词,那到底什么是电解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电解质冲剂中所含物质的特点,尝试归纳出电解质的概念。
(呈现电解质冲剂中所含物质的导电性及类别的表格。)
(呈现其它表格,引导学生完善电解质的概念并得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对比归纳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并辨析某物质的类别。
环节四:
回扣主题,拓展应用
请大家思考:电解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为什么湿手易触电?
(板书结课:学习过程、知识点、“三重表征”等)
思考、梳理。
九、板书设计
十、课堂测评
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熔融的BaSO4能导电,所以属于电解质
B.氨水能导电,所以NH3属于电解质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所以氯化氢属于非电解质
D.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2.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与Cl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是电解质,所以硫酸在熔融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盐酸能导电,但盐酸不是电解质
4.强电解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电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3溶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具有很强的导电性,所以它是强电解质
B.NH3?H2O虽然极易溶于水,但在水中是部分电离的,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C.铜、NaCl、稀硫酸导电能力很强,是强电解质
D.不溶于水的盐(CaCO3等)都是弱电解质
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SO4
=
Na+
+
H
+
+
SO
B.Ba(OH)2
=
Ba2+
+
(OH)
C.KClO3
=
K+
+
Cl+
3O
D.MgCl2
=
Mg2+
+
Cl
题号(参考答案)
1(
A
)
2(
D
)
3(
D
)
4(
B
)
5(
A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电离与离子反应”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承载着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的价值功能,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的发展,让学生构建“微粒观”,通过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与旧人
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点设置及呈现顺序方面变化不大,但在许多地方做了优化,如:减少:硫酸钠和氯化钾的实验实验,增加了实验现象和溶液中离子的变化,减少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实验以及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实验,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这意味着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更简洁,更有利于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电解质的电离的学习中已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有了认识(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并基于此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及同类物质性质的相似性。此外,学生还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能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还对物质的分类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时可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归纳,但需要注意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以帮助他们理解。
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离子反应的本质。
2.
能根据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
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评价目标】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离子过程的认识以及对“三重表征”的理解。
2.
通过对硫酸钠和氯化钡实验以及其它证据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以及概念归纳能力。
通过对离子方程式在生活中应用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本质
2.归纳法:通过典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掌握书写规则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本质,因此选其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分析点。每个环节都使
用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的相关的问题进行驱动,学生对氯化钡和硫酸钠实验的宏观现象、原因的微观解释与符号表征形成了整体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离子反应的本质,让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悄然有序地融为一体,既保证了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又达成了认识思路(“宏-微-符”三重表征)的结构化。此外,各环节均呈现了一些信息,学生可根据所给信息(证据)自行推理,从而归纳出相关概念。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情境探究,认识本质
【课堂引入】化工厂排放物中的离子的检验某地河流附近的化工厂排放物可能有:BaCl2、CuCl2、HCl;若不经过处理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如何检验它们的阳离子?
真实情景,引发思考
【实验探究,本质溯源】向盛有2ml
BaCl2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
Na2SO4稀溶液,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BaCl2

Na2SO4

2NaCl
+
BaSO4

本质:Ba2++SO42-=BaSO4

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环节二:
现象分析,明确概念
【思考与分析】这个反应具有什么特征?它们在哪种环境中发生?反应需要什么条件?1.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研究体系: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3)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置换反应:活泼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金属盐的反应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这种离子反应能不能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过程?如何表示?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方程式都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注意: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请同学们思考离子方程式如何来书写呢?书写有什么规则呢?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Na2SO4

BaCl2的为例
①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拆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简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是否相等
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环节三:
辨别明晰,巩固应用
【思考并运用】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了解了BaCl2中的Ba2+的检验,CuCl2中的Cu2+如何检验呢?写出这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CuCl2+2NaOH=Cu(OH)2↓+2NaCl
离子方程式:
Cu2++2OH-=Cu(OH)2↓
辨别明晰,巩固应用
环节四:
回扣主题,拓展应用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流程图思考粗盐(主要物质为NaCl,还含泥沙和一些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的提纯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和离子方程式:
回扣主题,拓展应用
环节五:
学以致用,探究意义
【探究运用】根据以上所学,离子方程式有什么优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运用?1.离子方程式意义: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②看物质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④看是否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学以致用,探究意义
九、课堂测评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2H++CO32-=CO2↑+
H2O
B.
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C.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溶液反应
H++OH-=H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HCO3-+H+=
H2O+CO2↑
2.
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
+
SO42-

BaSO4↓表示的是(

A.
BaCl2
+
K2SO4
=
BaSO4↓
+
2KCl
B.
BaCO3
+
H2SO4
=
BaSO4↓+
CO2↑+H2O
C.
Ba(OH)2+
H2SO4=
BaSO4↓+2H2O
D.
Ba(OH)2
+
2KHSO4
=
BaSO4↓+K2SO4+2H2O
3.
下列各组离子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K+、CO32-、SO42-
B.
Mg2+、Ca2+、Cl-、NO3-
C.
Ag+、Al3+、Cl-、NO3-
D.
H+、Ba2+、OH-、SO42-
4.
下列各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稀硝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稀盐酸与NaHCO3溶液反应
B.
稀硝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稀硝酸与K2CO3溶液反应
C.
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稀醋酸与KOH溶液反应
D.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
5.
下列反应能够发生,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
MgCl2溶液与Na2SO4溶液
B.
Ba(OH)2溶液与稀硝酸
C.
MnO2催化H2O2分解制取O2
D.
KOH溶液与Ba(NO3)2溶液
题号(参考答案)
1(
D)
2(
A
)
3(
B)
4(
B
)
5(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