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4.2《定风波》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4.2《定风波》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11: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定风波第一课时
苏轼
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词,掌握本首诗词的表现手法。
3.理解苏东坡豁达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苏”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四门生:
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背景介绍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因此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落差。
第一步
读“文”
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料峭
qiào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诵读要求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诵读感知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缘由。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景象和感受(雨后感)。
定风波(第二课时)
苏轼
学习目标
1.抓关键词语,分析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2.反复朗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
这一首词哪个字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哪一个字?他们的含义都一样吗?
找意象

喜雨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韦应物《幽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苦雨
苏轼《浣溪沙》:潇潇暮雨子规啼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雅雨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陆游(《小园四首》其一):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韦庄《破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禅雨
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方岳《听雨》: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蒋捷《虞美人·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白居易《秋雨夜眠》: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赏析探究
“莫听”
“超然物外”
“何妨”
“谁怕”
向风雨挑战
“吟啸且徐行”
潇洒安闲
泰然自若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小结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失意中豁达自解的旷达情怀。
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