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活动课太阳直射斜射对地表的影响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金寨期末)下列四幅图是六安市的小明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六安位于北温带,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以上四幅图中,影子最短的A图是暑假时的日照图,故答案为:A。
【点评】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2.(2021七上·揭阳期末)生活在揭阳的贝贝同学通过观察发现,随着季节的不同,正午时分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也随之变化。请问下列哪个节气的正午时分贝贝同学看到旗杆的影子最短(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正午时分操场上,旗杆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低,正午时分操场上,旗杆影子最长;生活在北半球的揭阳的贝贝同学看到旗杆的影子最短是在夏至日,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3.(2020七上·百色期中)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
A.23.5° S B.赤道 C.66.5° N D.23.5° N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即春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又直射在赤道上,即秋分。所以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赤道。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这就造成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机会。
4.(2020七上·乐东月考)我国将2018年秋分日定为首个“农民丰收节”,该日太阳直射(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并且北移,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所以A错误;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所以B错误;当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并且南移,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所以C正确;当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021·玉泉模拟)在呼和浩特市工业园区,很多路灯都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为路灯供电。如图为某汽车驾驶室行车记录仪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车的行驶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6.正午时刻,该地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最小的日期(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5.D
6.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对于山体而言,南坡为阳坡,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由此得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5.呼和浩特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朝向正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此车的行驶方向与图中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相反,因此为自南向北行驶。故选D。
6.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一般垂直于太阳光照,所以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最小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呼和浩特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故选B。
7.(2021·平江模拟)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因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普通屋顶使冬季照射到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 使冬季照射到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大大增加。
故答案为:B
【点评】认识太阳光照图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可能从北方照射也有可从南方照射,不同的季节不一样,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都是从南边照过来,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都是从北方照过来。一般为了更好的采光,北半球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大多坐南朝北。但不论太阳怎么照射地球,地球上始终是白天和黑夜的面积各占一半。
8.(2021八下·宜兴期中)2018年4月10日12:25,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31号01组卫星,读下图,完成下题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
B.卫星发射当天,南半球处于夏季
C.卫星发射当天,酒泉昼短夜长
D.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4月10日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酒泉位于北温带,此时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所以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9.(2021七下·淅川期中)下列国家中,其首都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A.印度 B.尼泊尔 C.斯里兰卡 D.中国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国家的首都中,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和中国的首都北京都位于北温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位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其中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其他地区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2021八下·永定月考)某摄影爱好者赴挪威拍摄太阳美景,图a为“某日当地时间18时至次日6时的太阳高度变化影像(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b示意“挪威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拍摄地点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拍摄时间应该是( )
A.2月 B.6月 C.10月 D.12月
【答案】10.A
11.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0.由图中拍摄的太阳高度一天变化图可以看出,该地6时和18时太阳高度较大,说明该地出现了极昼现象,是位于图中北极圈以内的甲地,故答案为:A。
11.挪威处于北半球,图中所示挪威有极昼现象,该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季即6、7、8月。依据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1六下·广饶开学考)东营市的小明很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3.图示光照现象引起的原因(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2.D
13.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12.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除赤道以外的其余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一年中,对于北温带的东营市来说,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与图D相符,故答案为:D。
13.图示光照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的,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有关,与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无关,故答案为:D。
(2021九上·郓城期末)读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今天郓城县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时(1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处 B.b--c处 C.c--d处 D.d--e处
1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汛期
C.澳大利亚处于冬季
D.郓城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短
【答案】14.D
15.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14.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d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a、e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因此,1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d—e处。故答案为:D。
15.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昼期 ,A不符合题意;此时北半球正值夏季,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枯水期,B符合题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冬季,C不符合题意;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郓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2021七上·长春期末)在儿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 儿童节是6月1日,这一天靠近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因此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北回归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7.(2021七上·扶风期末)下图为扶风县(34°N、108°E)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表示夏至日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南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对于北温带的扶风县来说,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的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室内阳光的影子最小,以上三个太阳光线中,①表示的是冬至日的光照图,②表示的是春分和秋分日的光照图,③表示的是夏至日光照图,故答案为:C。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而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在夏至日是最大,在冬至日时最小。
18.(2021七上·陵城期末)下列四幅图是一地不同时间正午的太阳照射状况,其中地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多,读图可得,D图太阳高度角最大,其获得太阳热量最多,故答案为:D。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热量最多。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小,热量最少。
19.(2021七上·广汉期末)读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太阳直射在②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太阳直射在①点时,广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极昼
【答案】(1)C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在①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当太阳直射在①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广汉在北半球,所以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C;(2)B;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二、综合题
20.(2021七上·邵东期末)沂水县(约36°N)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活动过程和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2)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
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____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
(3)图2为我们沂水县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处。
(4)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沂水的张明亮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
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沂水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 (大或小)一些。
【答案】(1)由长变短再变长;自转
(2)A
(3)甲
(4)大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自转,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早晨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傍晚太阳高度角再次变小,影子变长;因此从日出到正午再到太阳落山,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
(2)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冬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据图可知,A的影子比B的影子长,说明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
(3)沂水县位于北半球,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正好运行至公转轨道的甲处。(4)由图可知,冬至日这一天,相同高度的两栋楼,北京楼房影子比沂水的长,说明这一天北京的太阳高度较低,因此,为了更好的采光,与沂水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
21.(2015七上·常熟期末)实践题.
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a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b把测量结果纪录下来,并绘图.
c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
观测结果:
如图是某市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
了.请你帮助他区分一下.
原理应用:
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
请你分析:
(1)A图是 季测绘;B图是 季测绘.
拓展延伸:
(2)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
南方同学测绘的是 图;北方同学测绘的是 图.
(3)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 (冬、夏) 季的光照情况.青岛和广州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青岛 广州(填大于或者小于).
【答案】(1)冬;夏
(2)B;A
(3)冬;大于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的,B为夏季测绘的;归纳分析得知:季节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长短就不同;(2)我国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影子短,为B图;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影子长,为A图.冬季,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如果冬季采光较好,其他季节采光会更好.(3)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季的光照情况;青岛位于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远,广州位于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较近,因此青岛表现为阳光斜射的厉害,楼距应该大于广州.
故答案为:(1)冬;夏;(2)B;A;(3)冬;大于.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2.(2015八上·咸丰月考)创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某中学小明同学,对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将支架由固定式改为可调式,如图1所示,请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2)细心的芳芳同学发现市内部分公交线路路边停车点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图2所示。请说明这种变化的好处。
【答案】(1)能充分受到太阳光照射,获取更多热能。
(2)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太阳能热水器将支架由固定式改为可调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效率。(2)市内部分公交线路路边停车点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的好处是有利于道路的畅通;保障乘客和行人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3.(2017七上·玉林月考)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课后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甲、乙两图为不同季节的中午木杆影长记录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两图为4月1日或7月1日的记录图,那么 图为4月1日的记录图。
(2)甲图杆影长为3米,那么再过一个月,影长 (>、=、<)3米。
(3)据图推测,6月13日木杆影长大约为 米。
(4)要全面掌握正午影长的周年变化,要着重观测记录哪些日子的影长?为什么?
【答案】(1)甲
(2)<
(3)1
(4)6月22日和12月22日;因为6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两个光照图中,甲图是4月1日的影子,因为4月1日比7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
(2)若甲图杆影长3米,那么再过一个月,影子长会小于3米,因为再过一个月正午太阳高度更大,影子会更短。
(3)由图推测,6月13日时木杆影子长大约1米,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很短。
(4)要全面掌握正午影长的周年变化,要着重观测记录6月22日和12月22日,因为6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故答案为:(1)甲(2)<(3)1(4)6月22日和12月22日;因为6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点评】本题考查正午影子长短的有关知识,这是实用性很强的题目,有助于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付诸到现实生活中。
24.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2)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 。
(3)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
【答案】(1)D
(2)120;晴天较多(气候干燥或降水少)
(3)C
(4)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成都和重庆太阳辐射量低,重庆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图示: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是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
(3)营销太阳能热水器应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城市。图中昆明、兰州、北京太阳辐射高;贵阳、重庆、成都太阳辐射少,不适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很大,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点评】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的原因有: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四川盆地因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等值线图的判读可以联系等高线判断的知识。
1 / 1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活动课太阳直射斜射对地表的影响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金寨期末)下列四幅图是六安市的小明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一幅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暑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 )
A. B.
C. D.
2.(2021七上·揭阳期末)生活在揭阳的贝贝同学通过观察发现,随着季节的不同,正午时分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也随之变化。请问下列哪个节气的正午时分贝贝同学看到旗杆的影子最短(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2020七上·百色期中)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
A.23.5° S B.赤道 C.66.5° N D.23.5° N
4.(2020七上·乐东月考)我国将2018年秋分日定为首个“农民丰收节”,该日太阳直射(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2021·玉泉模拟)在呼和浩特市工业园区,很多路灯都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为路灯供电。如图为某汽车驾驶室行车记录仪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车的行驶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6.正午时刻,该地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最小的日期(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2021·平江模拟)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8.(2021八下·宜兴期中)2018年4月10日12:25,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31号01组卫星,读下图,完成下题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
B.卫星发射当天,南半球处于夏季
C.卫星发射当天,酒泉昼短夜长
D.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9.(2021七下·淅川期中)下列国家中,其首都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A.印度 B.尼泊尔 C.斯里兰卡 D.中国
(2021八下·永定月考)某摄影爱好者赴挪威拍摄太阳美景,图a为“某日当地时间18时至次日6时的太阳高度变化影像(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b示意“挪威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拍摄地点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拍摄时间应该是( )
A.2月 B.6月 C.10月 D.12月
(2021六下·广饶开学考)东营市的小明很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3.图示光照现象引起的原因(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九上·郓城期末)读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今天郓城县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时(1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处 B.b--c处 C.c--d处 D.d--e处
1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汛期
C.澳大利亚处于冬季
D.郓城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短
16.(2021七上·长春期末)在儿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17.(2021七上·扶风期末)下图为扶风县(34°N、108°E)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表示夏至日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18.(2021七上·陵城期末)下列四幅图是一地不同时间正午的太阳照射状况,其中地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量最多的是( )
A. B.
C. D.
19.(2021七上·广汉期末)读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太阳直射在②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当太阳直射在①点时,广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极昼
二、综合题
20.(2021七上·邵东期末)沂水县(约36°N)某中学初一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活动过程和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完成下列要求。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此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2)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A、B图。
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____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
(3)图2为我们沂水县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处。
(4)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沂水的张明亮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
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沂水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 (大或小)一些。
21.(2015七上·常熟期末)实践题.
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个、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a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b把测量结果纪录下来,并绘图.
c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和绘图.
观测结果:
如图是某市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
了.请你帮助他区分一下.
原理应用:
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
请你分析:
(1)A图是 季测绘;B图是 季测绘.
拓展延伸:
(2)若A,B两图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
南方同学测绘的是 图;北方同学测绘的是 图.
(3)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 (冬、夏) 季的光照情况.青岛和广州两地的楼间距有何差异?青岛 广州(填大于或者小于).
22.(2015八上·咸丰月考)创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某中学小明同学,对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将支架由固定式改为可调式,如图1所示,请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2)细心的芳芳同学发现市内部分公交线路路边停车点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图2所示。请说明这种变化的好处。
23.(2017七上·玉林月考)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课后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甲、乙两图为不同季节的中午木杆影长记录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两图为4月1日或7月1日的记录图,那么 图为4月1日的记录图。
(2)甲图杆影长为3米,那么再过一个月,影长 (>、=、<)3米。
(3)据图推测,6月13日木杆影长大约为 米。
(4)要全面掌握正午影长的周年变化,要着重观测记录哪些日子的影长?为什么?
24.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2)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 。
(3)仅考虑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应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适?
A.郑州、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北京 D.福州、广州、成都
(4)某校(40°N)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杆。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六安位于北温带,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以上四幅图中,影子最短的A图是暑假时的日照图,故答案为:A。
【点评】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2.【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正午时分操场上,旗杆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低,正午时分操场上,旗杆影子最长;生活在北半球的揭阳的贝贝同学看到旗杆的影子最短是在夏至日,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物体影子最长。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3.【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即春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又直射在赤道上,即秋分。所以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方是赤道。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这就造成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机会。
4.【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并且北移,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所以A错误;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所以B错误;当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并且南移,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所以C正确;当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答案】5.D
6.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对于山体而言,南坡为阳坡,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由此得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2)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影子越短。
5.呼和浩特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朝向正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此车的行驶方向与图中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相反,因此为自南向北行驶。故选D。
6.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一般垂直于太阳光照,所以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最小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呼和浩特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因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普通屋顶使冬季照射到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 使冬季照射到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大大增加。
故答案为:B
【点评】认识太阳光照图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可能从北方照射也有可从南方照射,不同的季节不一样,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都是从南边照过来,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都是从北方照过来。一般为了更好的采光,北半球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大多坐南朝北。但不论太阳怎么照射地球,地球上始终是白天和黑夜的面积各占一半。
8.【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4月10日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酒泉位于北温带,此时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所以A正确,B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9.【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国家的首都中,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和中国的首都北京都位于北温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位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其中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其他地区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答案】10.A
11.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0.由图中拍摄的太阳高度一天变化图可以看出,该地6时和18时太阳高度较大,说明该地出现了极昼现象,是位于图中北极圈以内的甲地,故答案为:A。
11.挪威处于北半球,图中所示挪威有极昼现象,该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季即6、7、8月。依据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12.D
13.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12.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除赤道以外的其余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一年中,对于北温带的东营市来说,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与图D相符,故答案为:D。
13.图示光照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的,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有关,与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无关,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
14.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d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a、e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因此,1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d—e处。故答案为:D。
15.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黄河科考站处于极昼期 ,A不符合题意;此时北半球正值夏季,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沿岸的河流处于枯水期,B符合题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冬季,C不符合题意;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郓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达一年中最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 儿童节是6月1日,这一天靠近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因此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北回归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7.【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南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对于北温带的扶风县来说,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的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室内阳光的影子最小,以上三个太阳光线中,①表示的是冬至日的光照图,②表示的是春分和秋分日的光照图,③表示的是夏至日光照图,故答案为:C。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而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在夏至日是最大,在冬至日时最小。
18.【答案】D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多,读图可得,D图太阳高度角最大,其获得太阳热量最多,故答案为:D。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热量最多。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小,热量最少。
19.【答案】(1)C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在①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当太阳直射在①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广汉在北半球,所以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C;(2)B;
【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20.【答案】(1)由长变短再变长;自转
(2)A
(3)甲
(4)大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自转,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早晨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傍晚太阳高度角再次变小,影子变长;因此从日出到正午再到太阳落山,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
(2)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的物体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冬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据图可知,A的影子比B的影子长,说明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
(3)沂水县位于北半球,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正好运行至公转轨道的甲处。(4)由图可知,冬至日这一天,相同高度的两栋楼,北京楼房影子比沂水的长,说明这一天北京的太阳高度较低,因此,为了更好的采光,与沂水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大一些。
【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
21.【答案】(1)冬;夏
(2)B;A
(3)冬;大于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的,B为夏季测绘的;归纳分析得知:季节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长短就不同;(2)我国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影子短,为B图;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影子长,为A图.冬季,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如果冬季采光较好,其他季节采光会更好.(3)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季的光照情况;青岛位于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远,广州位于南方距离太阳的直射点较近,因此青岛表现为阳光斜射的厉害,楼距应该大于广州.
故答案为:(1)冬;夏;(2)B;A;(3)冬;大于.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2.【答案】(1)能充分受到太阳光照射,获取更多热能。
(2)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太阳能热水器将支架由固定式改为可调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效率。(2)市内部分公交线路路边停车点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的好处是有利于道路的畅通;保障乘客和行人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3.【答案】(1)甲
(2)<
(3)1
(4)6月22日和12月22日;因为6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两个光照图中,甲图是4月1日的影子,因为4月1日比7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
(2)若甲图杆影长3米,那么再过一个月,影子长会小于3米,因为再过一个月正午太阳高度更大,影子会更短。
(3)由图推测,6月13日时木杆影子长大约1米,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很短。
(4)要全面掌握正午影长的周年变化,要着重观测记录6月22日和12月22日,因为6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故答案为:(1)甲(2)<(3)1(4)6月22日和12月22日;因为6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日子,12月22日是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日子。
【点评】本题考查正午影子长短的有关知识,这是实用性很强的题目,有助于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付诸到现实生活中。
24.【答案】(1)D
(2)120;晴天较多(气候干燥或降水少)
(3)C
(4)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成都和重庆太阳辐射量低,重庆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图示:福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J/cm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是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
(3)营销太阳能热水器应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城市。图中昆明、兰州、北京太阳辐射高;贵阳、重庆、成都太阳辐射少,不适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很大,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撑杆设计成活动杆,目的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点评】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的原因有: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四川盆地因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等值线图的判读可以联系等高线判断的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