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本文语言精当等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随笔的写作知识,学习引论的多种写法,掌握本论部分的拓展方法,以及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等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研习文本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
建构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至关重要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疑难词语;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技巧,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理解文章思路,绘制文章结构示意图表;引论和本论部分写作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理解文章的层次思路;引论和本论写作思维训练。
教学方法
师生课堂讨论为主,重点、难点适当讲授为辅;以思维训练为主,知识了解为辅;以文本为主,适当延伸为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知人论世,理解文体
1.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明辨是非,充实精神,变化气质。读书,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去哪里读书?德国作家黑塞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新的启迪;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对图书馆也有一腔热情,他的《上图书馆》真切地道出了坐拥书城的体验。
2.魅力作家
(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本文的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王佐良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中美文学交流奖评委会委员和北京市翻译者曼谷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做出巨大的贡献。著有大量学术论著、散文、游记、序跋、书评、剧评和读书随感。多部著作获奖。于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等。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3.文体知识
这两篇文章都是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二、提出要求,组织自读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归纳各段段意,然后同桌二人共同研讨,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各部分段意;阅读《上图书馆》直接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三、抽查提问,评议点拨
在抽查提问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点拨,落实如下内容。
(一)《读书:目的和前提》
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或:真正的修养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动态的,是不断努力的过程。
第2段:获得真正教养的最主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或:指出真正教养的最主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说明研读世界文学可以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第3段:读书要从喜好开始,不能强迫自己去阅读。或: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第4段:研读世界文学的前提是人的个性和人格。或:读书是心灵的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敬重。
第5段:研读世界文学必须有个性,生动热情。或:有个性的、生动热情的阅读阐释真正的阅读。
第6段:以自己的阅读为例,说明总能从不感兴趣的书籍里发掘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有个性,生动热情的阅读。
(概括第6段的大意,要注意与第5段的联系,第5段是理论阐述,第6段是举自己的阅读实践作例证。)
第7段:要阅读高度发达的、最高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
第8段:批判不愿花时间读杰作的错误,指出读杰作要花力气、下功夫。或:通过正反对比,强调必须读杰作,读杰作需要花力气、下功夫。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阐述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以及获得真正的修养主要途径在于研读世界文学。
第二部分(第3—7):阐述怎样研读世界文学,这五段提出了四个观点,即:研读世界文学要读书要从喜好开始,不能强迫自己去阅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为前提;必须是有个性、生动热情的阅读;要选择高度发达的、最高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来阅读。
第三部分(8):发出号召,总结全文。
(二)《上图书馆》
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8):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
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
附:板书设计
读书:目的和前提
引
论
理论铺垫
修养在于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1段)
中心论点
获得修养的途径:研读世界文学。(2段)
本
论
要求之一
研读世界文学要从喜好开始。(3段)
要求之二
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为前提。(4段)
要求之三
研读世界文学必须有个性。(5、6段)
要求之四
要选择人类文化的精华来阅读。(7段)
结
论
正反对比,发出号召: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8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借鉴课文,学习写作。
借鉴课文,学习写法
(一)《读书:目的和前提》
借鉴一:引论怎么写?
问题设置1:我们写议论文,引论部分一般概述材料,引出论点,大约200字就解决问题,这篇文章引论的写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前,先用一段文字对中心论点中的一个关键性即真正的修养进行阐述,说明真正的修养对人生的意义,然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这说明文无定法,合乎逻辑就行。
问题设置2:假如我们要以“写作高手是写出来的”为中心论点作文,一般情况下引论部分怎么写?学习本文引论部分的写法,这篇文章开头应当怎么写?
明确:一般写法,可以引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等名言,然后引出“写作高手是写出来的”。仿照本文引论的写法,可以用一段文字阐释写作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然后第二段说明成为写作高手需要许多条件,而勤学苦练是最为重要的条件,顺势提出“写作高手是写出来的”的中心论点。
借鉴二:本论写什么?
问题设置1:我们写议论文,一般在提出中心论点后,要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来阐释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这篇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写了什么内容?与我们通常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本论部分不是围绕为什么说“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主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进行阐述,而是围绕“研读世界文学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展开的。一句话,本论部分没有写“为什么”,而是集中笔墨写“怎么办”。
问题设置2:大家在看课文,究竟有没有写“为什么”?在什么地方写了?
明确:写了,就在提出中心论点的第2段,第2段7句话,前两句提出中心论点,后5句话阐述阅读世界文学的意义,指出读书可以完善自我,使人生更充实,更高尚,更有意义,这就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的阐释。
问题设置3:如果以“写作高手是写出来的”为中心论点写议论文,本论部分内容如何安排?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还是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呢?
明确:首先要根据写作目的来定。若要鼓励人们克服懒汉思想,积极投入写作练习,本论部分则可写“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作用。如果要解决人们的畏难情绪,指导人们如何投入“写”的练习中,本论部分则可以从怎么“写”的角度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其次要根据自己掌握材料的情况来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方面材料充分,便于写作,就决定写什么。另外,本论部分也可以采用纵向深入的结构来写,先写“为什么”,再写“怎么做”。
借鉴三:怎样安排分论点?
问题设置1:文章本论部分极为丰富,五大段各有分工,绝不缠头裹足,这也是我们写议论文最为缺乏的,本论部分怎样才能充分展开,形成“猪肚”之势呢?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借鉴。
明确:本文本论部分的四点,第一点从喜好还是强迫的角度进行阐述,谈的是读书方法;第二点从阅读者要有个性和人格追求的角度进行阐述,谈的是读者;第三点谈的是个性化阅读,第四点谈的是所读的书本身。不难看出,要是本论部分内容丰富而又不重复,就要学会变换阐述角度。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考察本论部分,还可以发现,前面几段侧重理论阐述,后几段侧重事实叙述,这也是变换角度的方法。
问题设置2:那么,以“写作高手是写出来的”为中心论点作文,本论部分怎样变换角度写出两三个分论点呢?
明确:从“为什么”方面进行阐述,可以从知识、语言、思想、实践等角度思考,提出相应的分论点,如:“写”巩固并丰富了知识;“写”锻炼了语言能力;“写”训练了思维;“学”是理性接受;“写”是实践活动;等等。从“怎么做”方面进行阐述,可以从时间、内容、形式等角度思考,提出适当的分论点,如:“写”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写”要长期坚持,不可一蹴而就;“写”需要关注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写”要不拘一格;等等。
借鉴四:如何安排议论的语言?
问题设置1: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要达到准确,增加词语的修饰和限制成分,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请从第1段里找出例子加以体会。
明确:“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若换成“修养一如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就可能立即遭到反对,因为并非所有的“修养”和所有的“体育”都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这样的表达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以“真正”来限制“修养”和“体育”,就缩小了范围,表意就更为精准了。
问题设置2:多用对照式并列复句,可以使议论观点鲜明,表意也更为丰富。试从第2段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①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②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③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赏析略)
(二)《上图书馆》
借鉴一: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
问题设置1: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何可以借鉴之处?
明确:开头总领全文,突出上图书馆之“乐”;主体部分具体叙述在三个图书馆的读书之“乐”;结尾扣住“乐”作总结,照应开头。
问题设置2:若以“唐诗宋词千年行”为题,记述阅读唐诗宋词的情景和感受,借鉴《上图书馆》的结构方法,这篇文章怎样构思?
明确:开头先简要叙述自己阅读唐诗宋词的情景,例如:“我是传统的女孩,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喜欢拿着唐诗宋词,在晨光里夕阳下浅吟低唱,在旷野里溪流旁放声高歌。”文章主体部分以三首唐诗宋词为例,具体叙述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尾照应开头,抒情作结,例如:“我是传统的女孩,我喜欢在传统的纸质书里讨生活,我喜欢在唐诗宋词徜徉,我要用中国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养育自己,做精神的贵族!”
借鉴二:精选典型,以点带面。
问题设置1:作者一生肯定上过好多图书馆,为什么单写这三个图书馆?
明确:三个图书馆具有代表性,“公书林”是中学阶段的,是最初接触的图书馆;清华图书馆是大学阶段的,作者在这里进入知识和感情上的新世界;包德林图书馆是留学期间的,这时国内正在进行大战,与家人失去联系,包德林图书馆陪他度过了内心不平静的日子。
问题设置2:写叙事类随笔,如何选择材料,《上图书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材料要同中有异,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类材料只选择一则就可以了,不宜雷同。
问题设置3:前面“唐诗宋词千年行”那篇文章,你准备选择哪几首诗词的阅读记述来表达主题?
明确:可以从注重友情、悲悯情怀和坚定豪迈等角度选择诗篇,也可以从山水田园、边塞军旅、怀古咏史等角度选择诗篇,等等。
五、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完成命题作文“唐诗宋词千年行”。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