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3.2海陆变迁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梁子湖期中)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2075年太阳老化,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以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以下现象主要是由地球板块运动产生的是( )
A.黄河在华北平原形成的地上河 B.喜玛拉雅山不断升高
C.地球的运动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
2.(2021·龙东)读右图归纳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大陆的内陆 B.分布在板块内部
C.主要分布在欧洲 D.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2021·茂名模拟) 新西兰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下图示意该国地形图、气候资料图以及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新西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②位于低纬度③A地降水比B地多④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1年3月,新西兰及其附近海域连续遭遇了三次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新西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
A.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D.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5.(2021·邛崃模拟)2020年5月27日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世界之巅。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B.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C.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D.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2021八下·漳平期中) 读材料与“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2018年11月26日0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福建广东多地有震感。
6.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板块内部
B.地震与火山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交界地带都是相互挤压的
D.板块内的海洋与陆地是稳定不动的
8.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在高楼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高楼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9.(2021·长沙模拟)玲玲带领地理兴趣小组从地震的发生地,发生时间和震级等方面收集有关地震的信息,开展最近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研究。所最终能得出的结论,最有可能是( )
A.地震多沿海岸线分布
B.分布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C.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地震频发
D.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10.(2021七下·清远期中)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B.境内山岭众多,平原面积狭小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1.(2021·石景山模拟)科学家在青海约5000米的汉台山等地,发现了距今2.5—3亿年间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当时的地理环境( )
A.是雪山起伏的高原 B.是温暖的海洋环境
C.由陆地变迁为海洋 D.陆地不断漂移扩大
12.(2021七下·重庆期中)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老挝 D.菲律宾
(2021七下·铜官期中)下图中虚线是东南亚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火山喷发时,盛行风向是( )
A.西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4.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当地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适合居住 B.耕地缺乏,火山灰土壤肥沃
C.火山壮观,利于冒险 D.风景优美,便于观看
15.(2021八下·高州月考)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3级地震。智利多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地震带
B.处在大洋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
C.处于太平洋与亚洲板块张裂的地方
D.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2021·房山模拟) 2020年11月10日,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沉到10909米深处,成为全球坐底最深的潜水器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17.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国家受地壳运动影响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寒潮
18.(2021八下·德惠月考)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 )
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B.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C.人类活动
D.全球气候变暖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淮南期末)下图为“七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B ;D 。
(2)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 (填字母或名称)。
(3)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填字母或名称)。
(4)图中M,N两地中, 地的地壳比较稳定, 地的地壳比较活跃(填字母),主要原因是 。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90%以上分布在环 沿岸和 地带。
20.(2021七上·永安期末)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2019年2月21日20时22分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地震(北纬42. 87度,东经142. 02度)发生 5.5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日本专家警告称,当地恐发生8.8级以上大地震。左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图和右图示意板块边界运动方向图,
(1)结合右图分析,日本地震频发,原因是该国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图中C处地震很少发生,原因是 。
(2)右图中A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原因是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3)右图反映的是板块的 运动(张裂拉伸/碰撞挤压),和左图中A、B两处中的 处相符合。
21.(2021七上·云县期末)读“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 (内部/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读图可判断,红海的面积在逐渐 (增大/减小)。
(3)喜马拉雅山是由甲 板块和乙 板块的 (挤压/张裂)运动形成的。
(4)九寨沟位于________上。
A.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以下是地震发生后的处置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教室,用书包护住头部,听从老师的安排
B.在高层建筑内,马上出门乘电梯下楼
C.在室外,躲在高大建筑的楼下
D.困在废墟中时,要不断大声呼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以上四个现象中,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板块运动产生的现象,其余三个不是地球板块产生的,故答案为:B。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主要的山系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这些山脉都是由于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答案】3.D
4.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3.读图分析可知: 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位于中纬度; A地位于迎风坡,降水比B地多;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因此河流无结冰期。故D符合题意。
4.读图,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 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因此多地震。故B符合题意
5.【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由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运动的,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该山脉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脉。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答案】6.D
7.B
8.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6.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包括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除一些小的群岛以外,其余都是海洋,故答案为:D。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处,故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既有挤压,也有张裂运动,故C错误。板块内部的海洋与陆地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有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B。
8.当地震发生时,在高档室内如来不及离开,可以躲到空间较小的卫生间、墙角或坚固的桌子下,故A错误、B正确。在室外要离开高大建筑物,包括电线杆、广告牌等,故C错误。在室外在躲在空旷的地方,不能进入建筑物内,故D错误。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处,这些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少地震。
故答案为:D
【点评】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由太平洋板块与周期其他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主要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10.【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1.【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可知,放射虫生活在温暖的海里,随后由于海陆变迁,这里由海洋变为陆地,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12.【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以上这些东南亚国家中,有“火山国”称号的是印度尼西亚,该国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故答案为:B
【点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是东南亚国家。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首都为雅加达。
【答案】13.C
14.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同一条线上的厚度相同,等值线越密,厚度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厚度小。火山灰是指由火山喷发出而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在爆发性的火山运动中,固体石块和熔浆被分解成细微的粒子而形成火山灰,会使得土壤变得肥沃。
13.迎风坡火山灰堆积多,厚度大,等厚度线密集,背风坡火山灰堆积少,厚度薄,等厚度线稀少,读图可以,当地西南方向等厚度线密集,是迎风坡,吹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口稠密,耕地缺乏,而且火山灰土壤肥沃,收成高,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跟气候适宜、利于冒险、风景优美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6.由图可得,是世界上主要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答案为:D。
17.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挤压和张裂,板块运动容易引发地震、火山等灾害,所以C正确。台风、洪涝是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夏季,所以AB错误。寒潮也是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冬季,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
18.【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 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因此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19.【答案】(1)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C)
(3)亚欧板块(A);印度洋板块(F)
(4)N;M;N处于板块中间,M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在两板块碰撞处
(5)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B是以非洲为中心的非洲板块,D是以美洲为中心的美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C表示的太平洋板块。
(3)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位于A亚欧板块与F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4)图中M、N两地中,位于内部的N比较稳定,而位于板块交界处的M比较活跃。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均位于板块交界处,90%以上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20.【答案】(1)环太平洋;位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2)亚欧;印度洋
(3)碰撞挤压;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火山、地震多。C处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陆,地壳比较稳定,所以很少发生地震。
(2)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A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根据图中箭头的运动方向可知,右图反应的是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和左图中的A处相符合,A处也是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B处从板块运动方向来看,发生的是板块张裂运动。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全世界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1.【答案】(1)交界处
(2)增大
(3)欧亚;印度洋;挤压
(4)B
(5)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的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此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而产生的,故红海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张裂运动而不断增大。
(3)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甲亚欧板块与乙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4)读图可知,九寨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故答案为:B。
(5)地震发生时,需要正确逃生;在教室,要用书包护住头部,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着急乱窜,A对;在高层建筑内,不要马上出门乘电梯下楼,容易发生危险,B错;在室外,躲在高大建筑的楼下可能被砸到,不安全,C错;困在废墟中时,不断大声呼救会消耗体力,当有人在附近可以呼救,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 / 1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3.2海陆变迁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梁子湖期中)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2075年太阳老化,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以寻找新家园的故事。以下现象主要是由地球板块运动产生的是( )
A.黄河在华北平原形成的地上河 B.喜玛拉雅山不断升高
C.地球的运动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以上四个现象中,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板块运动产生的现象,其余三个不是地球板块产生的,故答案为:B。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2)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2021·龙东)读右图归纳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大陆的内陆 B.分布在板块内部
C.主要分布在欧洲 D.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主要的山系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这些山脉都是由于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故答案为:D。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2021·茂名模拟) 新西兰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下图示意该国地形图、气候资料图以及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新西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②位于低纬度③A地降水比B地多④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1年3月,新西兰及其附近海域连续遭遇了三次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新西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
A.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D.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答案】3.D
4.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3.读图分析可知: 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位于中纬度; A地位于迎风坡,降水比B地多;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因此河流无结冰期。故D符合题意。
4.读图,根据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 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因此多地震。故B符合题意
5.(2021·邛崃模拟)2020年5月27日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世界之巅。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B.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C.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D.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由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运动的,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该山脉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脉。故答案为:A。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2021八下·漳平期中) 读材料与“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2018年11月26日0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福建广东多地有震感。
6.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板块内部
B.地震与火山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交界地带都是相互挤压的
D.板块内的海洋与陆地是稳定不动的
8.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在高楼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高楼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答案】6.D
7.B
8.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6.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包括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除一些小的群岛以外,其余都是海洋,故答案为:D。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处,故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既有挤压,也有张裂运动,故C错误。板块内部的海洋与陆地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有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B。
8.当地震发生时,在高档室内如来不及离开,可以躲到空间较小的卫生间、墙角或坚固的桌子下,故A错误、B正确。在室外要离开高大建筑物,包括电线杆、广告牌等,故C错误。在室外在躲在空旷的地方,不能进入建筑物内,故D错误。故答案为:B。
9.(2021·长沙模拟)玲玲带领地理兴趣小组从地震的发生地,发生时间和震级等方面收集有关地震的信息,开展最近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研究。所最终能得出的结论,最有可能是( )
A.地震多沿海岸线分布
B.分布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C.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地震频发
D.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处,这些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少地震。
故答案为:D
【点评】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由太平洋板块与周期其他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主要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10.(2021七下·清远期中)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
B.境内山岭众多,平原面积狭小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1.(2021·石景山模拟)科学家在青海约5000米的汉台山等地,发现了距今2.5—3亿年间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当时的地理环境( )
A.是雪山起伏的高原 B.是温暖的海洋环境
C.由陆地变迁为海洋 D.陆地不断漂移扩大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可知,放射虫生活在温暖的海里,随后由于海陆变迁,这里由海洋变为陆地,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12.(2021七下·重庆期中)有“火山国”之称的国家是( )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老挝 D.菲律宾
【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以上这些东南亚国家中,有“火山国”称号的是印度尼西亚,该国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故答案为:B
【点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是东南亚国家。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首都为雅加达。
(2021七下·铜官期中)下图中虚线是东南亚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火山喷发时,盛行风向是( )
A.西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4.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但当地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适合居住 B.耕地缺乏,火山灰土壤肥沃
C.火山壮观,利于冒险 D.风景优美,便于观看
【答案】13.C
14.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同一条线上的厚度相同,等值线越密,厚度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厚度小。火山灰是指由火山喷发出而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在爆发性的火山运动中,固体石块和熔浆被分解成细微的粒子而形成火山灰,会使得土壤变得肥沃。
13.迎风坡火山灰堆积多,厚度大,等厚度线密集,背风坡火山灰堆积少,厚度薄,等厚度线稀少,读图可以,当地西南方向等厚度线密集,是迎风坡,吹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其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口稠密,耕地缺乏,而且火山灰土壤肥沃,收成高,适合发展农业生产。跟气候适宜、利于冒险、风景优美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2021八下·高州月考)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3级地震。智利多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地震带
B.处在大洋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
C.处于太平洋与亚洲板块张裂的地方
D.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021·房山模拟) 2020年11月10日,中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沉到10909米深处,成为全球坐底最深的潜水器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17.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国家受地壳运动影响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寒潮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6.由图可得,是世界上主要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答案为:D。
17.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挤压和张裂,板块运动容易引发地震、火山等灾害,所以C正确。台风、洪涝是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夏季,所以AB错误。寒潮也是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冬季,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
18.(2021八下·德惠月考)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原因是 ( )
A.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B.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C.人类活动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 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因此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二、综合题
19.(2021七上·淮南期末)下图为“七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B ;D 。
(2)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 (填字母或名称)。
(3)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填字母或名称)。
(4)图中M,N两地中, 地的地壳比较稳定, 地的地壳比较活跃(填字母),主要原因是 。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90%以上分布在环 沿岸和 地带。
【答案】(1)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C)
(3)亚欧板块(A);印度洋板块(F)
(4)N;M;N处于板块中间,M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在两板块碰撞处
(5)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B是以非洲为中心的非洲板块,D是以美洲为中心的美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C表示的太平洋板块。
(3)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位于A亚欧板块与F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4)图中M、N两地中,位于内部的N比较稳定,而位于板块交界处的M比较活跃。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均位于板块交界处,90%以上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20.(2021七上·永安期末)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2019年2月21日20时22分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地震(北纬42. 87度,东经142. 02度)发生 5.5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日本专家警告称,当地恐发生8.8级以上大地震。左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图和右图示意板块边界运动方向图,
(1)结合右图分析,日本地震频发,原因是该国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图中C处地震很少发生,原因是 。
(2)右图中A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原因是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3)右图反映的是板块的 运动(张裂拉伸/碰撞挤压),和左图中A、B两处中的 处相符合。
【答案】(1)环太平洋;位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2)亚欧;印度洋
(3)碰撞挤压;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火山、地震多。C处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陆,地壳比较稳定,所以很少发生地震。
(2)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A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根据图中箭头的运动方向可知,右图反应的是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和左图中的A处相符合,A处也是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B处从板块运动方向来看,发生的是板块张裂运动。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全世界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1.(2021七上·云县期末)读“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 (内部/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读图可判断,红海的面积在逐渐 (增大/减小)。
(3)喜马拉雅山是由甲 板块和乙 板块的 (挤压/张裂)运动形成的。
(4)九寨沟位于________上。
A.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以下是地震发生后的处置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教室,用书包护住头部,听从老师的安排
B.在高层建筑内,马上出门乘电梯下楼
C.在室外,躲在高大建筑的楼下
D.困在废墟中时,要不断大声呼救
【答案】(1)交界处
(2)增大
(3)欧亚;印度洋;挤压
(4)B
(5)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的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此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而产生的,故红海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张裂运动而不断增大。
(3)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甲亚欧板块与乙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4)读图可知,九寨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故答案为:B。
(5)地震发生时,需要正确逃生;在教室,要用书包护住头部,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着急乱窜,A对;在高层建筑内,不要马上出门乘电梯下楼,容易发生危险,B错;在室外,躲在高大建筑的楼下可能被砸到,不安全,C错;困在废墟中时,不断大声呼救会消耗体力,当有人在附近可以呼救,D错,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