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范畴,主要内容是认识体积、容积。教材首先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借助生活经验,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东西有多有少”。然后,教材提出了“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教材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揭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在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又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对60名学生进行相关前测发现:
1、仅有13%的学生能完全正确理解“物体占空间”的意思,60%的学生认为某个较小物体放在较大空间内才占有一定的空间,另外还有23%的学生认为所占空间指占地面积。
2、约30%的学生通过课外班、家长辅导或自己看书预习对体积有一定了解,知道两个物体比大小比的是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但还有不同比例的同学认为物体比大小比的是面积、表面积等其它特性,或者说不清究竟比的是什么。
3、近80%学生知道什么是容器且能举例,但所举例子大都是盛放液体的容器,说明学生对容器的认识有局限性。
4、约70%的学生理解容纳的意思,但个别学生提到容纳的物体的质量。另不理解容纳意思的学生,经了解全部是语文学习存在障碍,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技能目标: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杯、红薯、土豆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课的开始,我播放了动画片《乌鸦喝水》,引发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高?发现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水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接着我让学生看、找、想、说教室里哪些物体也是占空间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把数学与故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二、操作活动,感悟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1:体积的认识
(1)猜测
我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土豆和红薯,让学生让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有的学生说红薯大;有的说土豆大;还有的说一样大。那么谁猜得对呢?
(2)验证
我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和要求,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最后发表实验过程及结果,准备全班发言。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水量适当)。
第二歩:将红薯和土豆慢慢放入杯中。
第三歩:观察,发现水面都比原来高了,放红薯的杯子里水面升得高,知道了红薯占的空间大。我猜对了。
学生逐步明白了,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点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也不一样。接着我用课件演示了实验过程。学生在获得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出概念。(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为了深入理解体积的含义,我设计了:
(3)互动
①捏一捏
我让学生用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提问:橡皮泥的体积变了吗?孩子们纷纷说出:体积不变。通过捏橡皮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②掂一掂
我让学生蒙上眼睛,左手挂上铁块,右手挂上泡沫,掂一掂哪边物体重?猜猜那边体积大?学生误认为重的物体体积就大。从同学们的笑声中,明白了不同物体体积的大小,单从重量上去考虑也是片面的。这活动使学生对体积的认识更清晰更全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互动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活动2:认识容积
(1)理解容器
我让学生说,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有哪些?(出示容器)这些容器中哪些放的东西多,哪些放的少?同桌交流,在明确容器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容积。
(2)理解容积
我问:“同学们,这两个杯中,哪一个装水多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想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将它倒入另一个杯中进行比较。”也有的说:“我想把两个杯都装满水,分别倒入量杯,看哪杯水位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在这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从而巧妙地揭示出容积的概念。(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这时,我马上质疑,这半瓶饮料的体积是这个瓶子的容积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要装满一瓶饮料的体积才是这个瓶子的容积。这样学生便轻松地知道了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参与实验,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容积概念。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巩固练习
①垒硬币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②搭积木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2、拓展练习
①淘气和笑笑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淘气倒了3杯,而笑笑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②请一名同学上台吹气球,大家说,气球为什么变大了,空气有体积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巩固新知,同时用吹气球活动,使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更科学、全面。】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反思,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纵观全课教学设计:我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通过实验探索归纳概念。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