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思维发展和提升
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和创造
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和理解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课前唱诵《虞美人》;利用网络搜索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初步把握李煜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讨论拓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虞美人》的作者——李煜。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学生代表朗读本词。
2.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学生自由评价)
3.老师指导朗诵:入情入境地读,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把握节奏: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感情基调:低沉、凄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和节奏。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学生再次齐读全词,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
学生讨论并回答:愁(词眼);改。
2.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明确:
改: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②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以实写虚,突出词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③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出写“愁”的名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
学生总结“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教师适当点拨: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②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人生短暂无常,昔日九五至尊——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
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五、拓展阅读(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首词与《虞美人》创作于同一年,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明确:本词运用了倒叙和对比的艺术手法,将梦里和梦醒进行对比,梦中欢乐越多,梦醒之后就会越苦,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后作业
1.根据你对李煜的了解,写一段话给李煜。
2.背诵全词。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