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综合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13: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阅读佳作,提高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学会新闻鉴赏;向最美劳动致敬,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活动主题
探讨佳作,学会鉴赏,劳动光荣。
活动内容
通过对通讯和消息的拓展阅读,加深对新闻的了解和认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高新闻鉴赏能力;通过“劳动光荣”专题研讨会,向祖国千千万万劳动者致敬,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活动时间安排
适时穿插于第一单元课文学习之中。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一:获奖新闻阅读推荐会
1.活动方案: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新闻,新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选择一份报纸或一个新闻网站,浏览一周的内容,从中挑选出两篇你认为比较优秀的新闻作品。
小组合作,6—8人为一小组,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草拟一份优秀新闻评选标准。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消息和通讯各一篇,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与新闻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
2.新闻题材经典推荐篇目:
通讯:《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吴晗和他的一家》《“两弹”元勋邓稼先》《红山嘴,大雪即将封山》《在大海中永生》《历史,将铭记这一刻》《别了,“不列颠尼亚”》《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世纪大阅兵》《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总理为农民追工钱》《一份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伟人家中的追忆》《一个世纪的伟大穿越》《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中国道路世界瞩目》《万众一心,托起生命的希望》《永恒的经典历史的丰碑》《神舟连着中南海》《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四家村分红静悄悄》《十四万考生名单被出卖之后》《走向希望的春天——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今天,我们豪迈受阅》《栾城草农敢闹海》《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三西”扶贫记》《生命线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闪耀——习近平主席、中央军委领导和推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纪实》《更高举起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写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弄潮儿向涛头立——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活动纪实》《关键抉择,必由之路——献给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消息:《拉萨发生暴力事件》《郭浩东施工队巧绘北京奥运场馆“双唇”》《胡锦涛在四川地震灾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冲破六年封关山东禽肉产品重返欧盟市场》《跨越1000万辆:新的台阶
新的起点》《一场特殊的婚礼》《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冻土带成功钻获“可燃冰”》《平潭大开发
共筑两岸人民美好家园》《179小时,王家岭见证生命奇迹》《一堆木头与一连串车祸》《高举国旗,呼唤救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短短一个月“拒资”十亿元》《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去年我省28个县(市、区)财政研发投入为零》《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习近平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三北”造林记》《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1445种全新病毒科被发现》《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23年圆梦,福建晋江水流进金门》
3.新闻阅读推荐语示例:
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推荐语:
太行山有着古老的历史和传说,在近代,太行山是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无数革命的传说成为了一种永久的经典,而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本认为太行山上的传说成为一种历史而载入史册,没想到,林州人硬是在这艰易的年代中,把太行的传奇带上了一个新的境界,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异景。
异景并没有结束。
红旗渠精神便像红旗渠水一样永远流淌着,它时时刻刻融入了林州人的血液。不论是外地的仍是本地的,不论是名人仍是寻常人,面临这上千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都会发出不由自主地赞叹,他们赞叹的不但仅是这样一条流淌着林州命脉的渠水,更主要的是流淌着林州人的一种血液,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血液,一种不屈的血液,仿佛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子的形象便在这条渠上环绕纠缠着,久久不能从人的眼里散去。
修红旗渠造就了无数的工匠,而外出盖楼却武装了无数的工匠。他们带来了进步前辈的理念,带来了进步前辈的信息,也带来了极新的林州。
记住吧,历史永远是人书写的,历史只会记住那些敢于前进的人。所有的抱怨都会成为一种绊脚石,只有下定决心,才能成功,才能在精神家园中自在的徘徊。
消息《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推荐语:
刊登在《珠江晚报》2017年5月11日要闻版上的消息《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一文,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最高奖一等奖。这篇消息除题材重大、内涵丰富、生动感人外,从新闻采写上来看,它有如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赞赏。
一是打破惯性思维大胆创新。在各行各业高喊“创新”的今天,媒体人面对的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信息传播技术加速迭代,也需要创新。这篇消息的两位作者,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的海量报道中,另辟蹊径,以记者现场穿越海底隧道的最新事实为由头,引出“二次精调”这一鲜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创举。这不能不说是记者打破惯性思维,进行大胆创新的胜利。
二是背景材料运用得当。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一文的记者,在这篇消息中使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补充、说明、分析解释是很得当的。运用当事人必要的直接引语,更增强了消息的可信度和现场感。而且背景材料运用得也很活,他没有像有的记者常把背景材料放在第二段或第三段,黑压压的一片,读来让人头疼。而是把背景材料打散了用,穿插于几个自然段中,让人读来顺畅、自然、深刻,这是很值得赞赏的。
三是坚持“走转改”,在体验采访中,建设者们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惊天秘密,被称为交通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其关键性控制工程“最终接头”被建设者们二次“精调”了,将对接精度由15厘米缩小到毫米级。于是,记者围绕“追求极致”和“勇于担当”的大国工匠精神,用消息的形式,以现场穿越海底隧道的最新事实为由头,引出了最终接头二次“精调”的斗智斗勇过程和令人惊叹的成绩,让受众看到了敬业、严谨、果断的大国工匠精神,切身感受到超级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意义;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活动二:“劳动光荣”专题研讨会
1.活动方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心底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教师组织一个专题研讨会。
(1)研讨主题:劳动光荣。主题集中,但话题丰富。
(2)研讨话题可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专题研讨。
话题1: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话题2: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话题3: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
话题4: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3)准备工作:
①教师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并任命各小组的组长。做好4个阄,分别是上述4个话题,然后由4个小组长抓阄,确定好各小组研讨的话题。
②各小组有30分钟的研讨时间。
③30分钟后,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就本组的话题做一个精辟而又内容丰富的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
④最后评选最佳选手和最美小组。
2.各小组发言资料
【话题1
发言资料】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青春是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青春是抒写诗情画意的篇章,每个人有不同的青春靓色,但我觉得劳动的青春最为美丽!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劳动息息相关。希腊盲诗人荷马说:“劳动是人类的命运。”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都离不开劳动。
劳动能创造人类财富。试想想你生活的所需,哪一样不是劳动所得?一粥一饭,是农民躬耕田畴的果实;一丝一缕,是工人辛勤劳作所得。你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是劳动创造的。没有劳动,何来享用的财富。可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不理解劳动,你问他吃的粮食是哪儿来的?他会大言不惭地说:“粮店里买的!”甚至还有一些人不愿意劳动,鄙视劳动。
劳动能净化人的灵魂。这让人想起了东汉时有一位叫陈蕃的人,他学问渊博,胸怀大志,可他的屋子秽物满地,别人说他,他却分辩说:“大丈夫应扫天下,为什么在意扫一间房子呢?”客人一针见血地批评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啊!连手边事都不愿做,做不好,你怎么能做大事呢?其实这里还不仅是扫地这样一件小事,而是有关修身修心的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尘未除何以净心灵?劳动是能净化心灵的。有位名人说,若一个人心灵有了尘垢,唯一擦拭的方式就是劳动。明朝朱伯庐的《治家格言》的开篇语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也就是说要求儿孙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劳动”,其实就是修一颗“民生在勤,有勤不匮”的本心。
劳动还能创造辉煌。中华民族有一个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劳动模范杨善洲,劳动二十年,让千亩荒山披上了绿装;黄大发带领人民群众靠劳动的双手,历经30余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达9400米的“生命渠”;王锐旭,兼职猫创始人,他发扬艰苦劳动的精神,为中国劳动力市场贡献青春力量;还有航天事业的追梦人,通过艰苦劳动,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次惊喜……让人不得不感慨习主席的话:“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这话说得多好哇!可我还要说劳动者最幸福。当你拖着疲惫的劳动身躯,坐下歇息时,你幸福感会特别强烈;当你看着你劳动的成果熠熠闪光的时候,你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当你心情抑郁的时候,你将自己投身于劳作之中,幸福就会挤走烦恼……难怪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劳动,应是人生最亲密的动词!劳动,应是人类最珍惜的伴侣!老师们,同学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劳动汗水与智慧。新中国70年的辉煌,也正是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去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复兴中学人从现在起,从我做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吧!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光荣,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话题2
发言资料】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劳动创造价值,态度决定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交流。为了这次演讲,昨天我花了好几百元钱,特意买了一身行头。你们说,我穿这身,帅气么?
不过,买衣服的钱,不是找父母要的。是我自己挣的。这几年打暑假工,攒了一些钱。自己劳动所得,花着踏实。
我在餐馆端盘子的时候,碰见过初中同学。他惊讶我哪有时间,学习这么忙。而且,我家不差钱,似乎没必要这样做。
首先声明一点,我打暑假工挣钱,不是为体验生活,实实在在的,是想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我一直认为,劳动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热爱劳动,就是不热爱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中间,有些同学是不太热爱劳动的,脏衣服也要攒回家让妈妈洗,或者送去洗衣店。还有一些同学,鄙视劳动,也鄙视劳动者。认为“干粗活”没出息。这种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值得深思。
我们在闲聊的时候,畅想过未来。未来也许是这样,一切体力劳动及危险的工作,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人类只需享用它们创造的财富即可。只要机器人足够智能、数量足够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甚至有一天,人类还可以脱离肉体的束缚而永生不死,也永远不需要劳动。那多美好。
按照科技发展的速度,那一天也许可期。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无需劳动,也脱离了肉体束缚,人类还是人类么,不就变成了存储器里的一段代码吗?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价值?
我们曾经以为,“劳动是一种需要”这句话非常荒谬。事实上,它正在被验证。很多退休的老人,衣食无忧,却仍然选择继续工作。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用劳动创造价值,生命才有意义。热爱生活的人,必定热爱劳动。所以,劳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切财富都源于劳动,即使是大自然的馈赠,也需要人取得。试图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必遭人唾弃。我们都知道,因为历史的机缘,美国得以站在世界食物链的顶端,长期以来,以美元国际化为手段收割他国财富。可以它始终是没有安全感的,今天制裁这个明天制裁那个,现在又对华为的5G技术表现出巨大的恐慌,显而易见,是心里不踏实。
有些为人父母者,对孩子过分呵护,生怕孩子磕着碰着累着,代劳一切。或者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不让孩子沾体力劳动这种“卑下”的事。导致一些孩子长大后,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三观也不正,根本无法适应社会。
有同学问,我们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基本局限在校园,大多数时间要学习,怎样才能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呢?
热爱劳动,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学校,自己洗衣服,定期晒洗被子,主动打扫寝室。在家,学习做饭烧菜,整理房间。假期里,有条件的话,找安全可靠的地方,打工挣点零花钱。
当你做到这些,就会发现,自己不但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积极向上的人。
达芬奇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这句话告诉我们,热爱劳动的人,是快乐幸福的。
劳动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只有热爱劳动,我们才有美好的未来。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才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愿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谢谢大家!
【话题3
发言资料】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古至今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奉献,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要善于奉献,只有奉献了,付出了,才会领悟到其中的乐趣。奉献,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奉献而不奢求回报,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奉献,就等于他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
奉献是什么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奉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奉献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默默无闻;奉献是“采得百花成蜂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高尚品质;奉献是“随风潜入夜,瑞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一分绿意。这就是奉献,既简单又复杂。它简单,却让你怎么也说不清;它复杂,却又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奉献只在一念之差。科学家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从15岁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如果他当时选择了放弃,那么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鲍尔·海斯德虽然辛苦,但他快乐。他们不只把“为人们奉献”当做一种信念,而是赋予了很大的行动。奉献可以使饥寒交迫的人得到食物;可以使渴望知识的人得到知识;可以使……奉献并不在于大小,只要你善于留意,你就会变成奉献者。让我们继续发扬中华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精神。让我们为社会出一份力,城市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