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13:2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论语》十二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②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选自《论语·子张》,有删改)
注:①公孙朝:卫国大夫。②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坠于地
坠:下坠
B.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告:告诉
C.叔孙武叔毁仲尼
毁:毁谤
D.犹可逾也
逾:逾越,超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官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B.譬之官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C.譬之官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D.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武之道,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弛张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
B.官墙,指的是王宫的围墙,如王官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
C.仞,是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
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
人:在家
B.泛爱众而亲仁
泛:广泛
C.贤贤易色
易:改变
D.能致其身
致:招致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文中是对孔子的尊称。
B.弟子:多指门徒或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文中指孔子的三千门徒。
C.弟:文中指“悌”,是敬爱兄长的意思。“孝悌”是孔子非常重视的道德准则。
D.仁: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指有仁德的人。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谨信、爱众、亲仁等,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学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完善道德修行之后才追求的。
C.子夏认为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贤贤”就是尊崇贤者,就是“亲仁”,是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父母,能竭其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则《论语》选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①乎?”
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注:①彻: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抽一。②二:十分抽二的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
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
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
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11.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