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08 17:17:39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2021·本溪) 周末地理小组的同学去爬山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天气符号适合当日爬山的天气是(  )
A. B. C. D.
2.从下面四幅局部等高线图中,推断出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2021·常德)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3.如果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进行控制,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之比最可能变成(  )
A.29.2% B.30% C.60% D.71%
4.节能减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相符的是(  )
A.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
B.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
C.为节约,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
D.及时关灯
(2021·湘西)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每天在电视和手机上都能看到天气预报,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假如你看到明天天气预报中出现“ ”图天气符号,明天早上出门应该准备(  )
A.带雨伞防下雨 B.添衣保暖
C.戴口革防沙尘 D.携带迷你小风扇防中暑
(2021·盘龙模拟) 2021年4月30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四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拍摄时双方站立位置不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导致影子从清晨到正午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8.与当天天气状况最相符的是(  )
A. B.
C. D.
(2021·无锡)下图为春季某日我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
A.有微风和沙尘 B.雨夹雪天气
C.晴转多云天气 D.出现沙尘暴、大风天气
10.对于图示30°N附近的人们的生活。可以给出的建议是(  )
A.适宜户外运动 B.注意添衣防冻
C.出行帯好雨具 D.做好防晒保护
11.“气候"和“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气候的是(  )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2021·天水) 大豆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20~22℃,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5~28℃。下图为世界某国大豆主要种植区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国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 B.北半球亚寒带
C.南半球寒带 D.南半球亚热带
13.推测该国播种大豆的最佳时间是(  )
A.4月 B.6月 C.8月 D.10月
14.读“绿色交通等级图”,回答下题。
下列交通出行方式最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租汽车 B.单独驾驶小汽车
C.商务车 D.公共交通
(2021七下·临沭期末)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BDS)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为世界部分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中心)分布示意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理位置中,与肯尼迪航天中心距离最近的是(  )
A.(90°E,30°N) B.(90°E,30°S)
C.(90°W,30°N) D.(90°W,30°S)
16.库鲁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7.沿图中虚线所示海运路线,欧洲某国把卫星设备运往库鲁航天中心,途经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021·黔江) 10月初,三明某校学生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测量正午时标杆的影长变化。下左图示意测量场景,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8.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三明的天气是(  )
A. B. C. D.
19.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在此期间同学们发现(  )
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B.日出时间变早,日落变迟
C.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 D.标杆正午影子变短
(2021·赣州) 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通过种植中国培育的杂交水稻,基本摆脱了饥饿。读马达加斯加略图(图1)和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21.马达加斯加(  )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大部分在南温带 D.东临大西洋
22.下列有关甲乙两地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C.甲地冬冷夏热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23.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24.为解决非洲粮食问题,从马达加斯加摆脱饥饿的措施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
A.走科技兴农之路 B.增加农业人口
C.扩大耕地面积 D.大量进口粮食
25.(2021·昆明)2021年3月某日凌晨,家住北京的小明突然被空气中的“土味”呛醒,起床看到天空黄沙漫漫,遮天蔽日,出门5分钟小白鞋变小黄鞋…下列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上述现象的产生(  )
①植树种草 ②刀耕火种 ③退耕还林 ④过度放牧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1·内江)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6.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2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露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若王村的气温为23℃,则山峰的气温约为(  )
A.17.6℃ B.19.6℃ C.21.6℃ D.23.6℃
29.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增加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内江)如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如:4月气温为15℃,降水量为60mm)。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0.该地一定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1.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为(  )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冬季多雨 D.夏季多雨
32.西欧、北欧的居民到该地度假,沐浴温暖阳光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3.(2021·南充)下图为“南充市某年某月连续三天天气预报资料图”,下列关于该市这三天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日期 1日 2日 3日
天气 20℃~31℃ 21℃~29℃ 17℃~26℃
A.连续三天风和日丽 B.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第1日
C.天气由小雨转阴至晴 D.第3日大雨倾盆
34.(2021·无锡)英国冒险家贝尔需要拍摄一部自然景现题材的纪录片,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气族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贝尔选择在①地拍摄茂密雨林的记录片,下列四图能反映该地气候类型的是(  )
A.A B.B C.C D.D
35.(2019·山西)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越来越厚 B.厚薄交替变化
C.越来越薄 D.没有变化
(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逐渐增多 B.气温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气温逐渐升高
二、填空题
36.(2020七上·恩施月考)气温即   ,在气象观测中,一般在一个漆成白色的   里的温度计上读数。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与生物的关系也很密切,如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
37.(2020七上·长白期末)某日小明去长白山天池游玩,到海拔1189.1米处,测得气温是25℃,当他到达长白山天池(海拔是2189.1米),气温应是
   ℃
38.(2020七上·左贡期末)我国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原因是   不同。(天气或者气候)
39.(2020七上·左贡期末)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40.(2020七上·靖宇期末)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    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   月气温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   。
三、综合题
41.(2021·无锡)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或“经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   。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   (“ 稀疏”或“密集”),说明温差   ;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
(3)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   (“高”或“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升高或‘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   (“高”或“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   (“相同”或“不同”)。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偏高”或“偏低”),主要原因是   。
42.(2021八下·东台期中)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填写气候名称)。
(2)②③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大的是   地(填序号)。
(3)图中④⑤两地纬度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4)①地其气候特征是   。
(5)图示的各大洲中,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均有分布的是   洲。
43.(2021八下·薛城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B、C、D地气温最高都出现在   月,所以它们都位于   半球;
(2)图四地中,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或雨热同期)的是   地。
(3)图中C气候的特征是    对应图二中的   地
(4)枣庄的气候属于   气候(填名称)气候特征是   
(5)图中⑨地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降水丰富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常见的天气符号如下: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1.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符号认识天气,以安排生产、生活,以上四个天气符号中,A表示的是雷电,B表示的是大雾,C表示的是晴天,D表示的是大雨,只有晴天适合爬山,故答案为:C。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峰处的等高线是中间高、四周低且呈封闭状态,以上四幅图中,A表示的是山峰,B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D处等高线是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地形,故答案为:A。
【答案】3.D
4.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节能减排需要政府合理规划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并监督实施,企业要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电,节煤节油,每个人要做到节省水电,不铺张浪费。
3.世界的海陆分布中,大概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及海洋大概占比70%。如果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进行控制,将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合,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变大,故答案为:D。
4.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及时关灯等措施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为实现碳中和做贡献,ABD对,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不利于垃圾的分类,不利于减少碳排放,C错。故答案为:C。
【答案】5.D
6.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最大特点是多变,直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广影响。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描述某地气候特征通常从这两个角度来说。
(2)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常见的天气符号如下:
5.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答案为:D。
6.读图可知:图中天气符号为降雪、霜冻,出现这种天气早上出门应该准备添衣保暖。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7.A
8.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即地球上的时刻“东早西晚”。
(2)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7.影子从清晨到正午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着地轴自转,以至于地球上的一点在不同时间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现象,A正确,跟公转、昼夜长短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无关,BCD错误,故答案为:A。
8.4月30日正值北半球的春季中后期,气候和暖,气温相对较高,A和D错误。图中老师的影子清晰可见,判断该日为阳光充足的晴天或多云天气,而B选项所示的是阴天,B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C
11.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常见的天气符号:
(2)天气是一定区域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时间短,是多变的;气候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9.读图分析可知,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出现沙尘暴、西北风六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30°N附近有中雨,因此当地人们出行要帯好雨具,不适宜户外运动, 也没必要做防晒保护。此时是春季, 没有必要添衣防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 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 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都描述的是天气。“ 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描述的是气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2.D
13.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步骤如下:首先判断半球,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第二步,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 —1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0℃者,为温带气候类型;最热月气温在5℃以下者,为寒带气候类型。第三步,以水定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2.读图可知,7月出现了最低温,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AB错误。最低温在0℃以上,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材料可知,大豆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20~22℃,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5~28℃;读图,4月和10月气温都在20℃以上,6月、8月气温较低,BC错误。而4月后气温下降,10月后气温上升,适宜大豆的生长及开花,所以A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能减少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答案为:D。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答案】15.C
16.A
17.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15.由图中可知,肯尼迪的位置大致是(90°W,30°N)附近,与C的坐标接近,与C距离最近,C正确。故答案为:C。
16.读图可知,库鲁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美洲没有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C、D错误。故答案为:A。
17.从图中航线可以看出,欧洲将卫星送至库鲁主要经过大西洋,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8.A
19.D
20.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8.由图可以看出,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晴朗天气,以上四个天气预报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天,B表示的是阴天,C表示的是大雾天气,D表示的是大雨天气,故答案为:A。
19.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10月初,此时地球是运行在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至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之间,即在图中④处,故答案为:D。
20.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太阳直射一直以南半球,故A错误。太阳直射继续向南移动,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日出时间越来越迟,日落变早,故B错误。标杆的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故C正确。标杆的正午影子越来越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1.B
22.D
23.C
24.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马达加斯加为非洲岛国,位于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马达加斯加岛中部为山地,沿海分布着狭小的沿海平原,中间高四周低。马达加斯加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西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21.由图可以看出,马达加斯加岛全部位于西经20°以东的东半球,故A错误。全部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故B正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小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南的南温带,故C错误。是位于印度洋上的岛屿,四面都是印度洋,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2.由图可知,甲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故A错误。乙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故B错误。甲和乙两地都是全年高温,故C错误。乙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3.图中甲和乙纬度相同,但由于甲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全年多雨,而乙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夏季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两地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C。
24.由题目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为解决粮食不足问题,是通过种植中国种植的杂交水稻摆脱饥饿,说明了发展农业生产应该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其余三项做法不可取,故答案为:A。
25.【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土味”小白鞋变小黄鞋说明为沙尘暴天气,①植树种草可以减少沙尘暴,①错误;②刀耕火种会加剧空气的污染,降低空气质量,②正确;③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沙尘暴的产生,③错误;④过度放牧会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加沙尘暴,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 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答案】26.C
27.A
28.B
29.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26.据图可知:③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7.野外露营地应选择地形坡度较缓和的开阔地,尽量避开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鞍部;②为山谷;③为山谷;④为陡崖;因此,最适合露营的是鞍部。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28.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从图中看出,王村海拔为300米,山峰海拔868米。若王村的气温为23℃,则山峰的气温约为:23℃-(868-300) ÷100×0.6≈19.6℃。
故答案为:B。
29.读图可得,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该部位是山脊,该部位会阻挡前方的视线,所以该地需安装凸面镜。
故答案为:D。
【答案】30.A
31.C
3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30.读图可知,图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可以判定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在此资料中无法体现:故答案为:A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1.结合气候资料来看,图中1月气温最低,降水多,7月气温最高,降水少,该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典型的冬季多雨。
故答案为:C。
32.据图可知:该地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降水量在20mm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降水量在100mm左右,据此判断该地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故西欧、北欧的居民到该地度假,沐浴温暖阳光的季节应是夏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3.【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1日晴,气温日较差11℃;2日阴,气温日较差8℃;3日小雨,气温日较差9℃。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天气符号:
34.【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读图,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 ①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析四副气候图可知,A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C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D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35.【答案】(1)A
(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2)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36.【答案】空气的温度;百叶箱;加快;22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即空气的温度,在气象观测中,一般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的温度计上读数;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很大,与生物的关系也很密切;如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点评】测量气温的工具为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由于一天中气温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除使用普遍温度计测量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37.【答案】19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如长白山天池的海拔是2189.1米,与海拔是1189.1米的相比,气温会低6℃,当1189.1米海拔是25℃时,天池的气温是19℃。
【点评】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38.【答案】气候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受气候的影响,南方气候湿热,适合种植水稻,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点评】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通常用阴晴雨雪来表示,是时刻在变化的,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9.【答案】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地势因素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答案为: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以我国为例,因为我国南北跨度大,因此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量越来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同时我国有很多高大的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又由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0.【答案】7;2;年较差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 2月气温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年较差。
【点评】根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程度。 一般气温曲线越平直表示气温变化越小,反之,表示气温变化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41.【答案】(1)纬线;20;热带
(2)密集;大;终年严寒
(3)高;降低;低;不同
(4)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热带。
(2) 读图分析可知,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差大;从等温线的数值小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终年严寒。
(3)读图分析可知, 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高,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4)读图分析可知, 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因此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偏低。
故答案为:(1)纬线;20;热带;(2)密集;大;终年严寒;(3)高;降低;低;不同;(4)
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2)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是相同的。等温线数值大,表示气温高。等温线数值小,表示气温低。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3)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42.【答案】(1)温带大陆性
(2)③
(3)海陆位置
(4)全年(终年)高温多雨(只答高温或多雨不对)
(5)亚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一年内降水稀少。
(2)②③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大的是③地,该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地区。
(3)图中④⑤两地纬度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⑤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①地属于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5)图示的各大洲中,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均有分布的是亚洲,该大洲被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穿过。
【点评】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和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分布在热带雨林两侧;3.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5.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6.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7.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在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10.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分布在极圈以内,分苔原带和冰原带;11.高原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43.【答案】(1)7;北
(2)B
(3)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②
(4)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图中B、C、D地气温最高都出现在7月,所以它们都位于北半球。
(2)读图可知,图四地中,A地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D全年温和湿润,所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或雨热同期)的是B。
(3)图中C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为图中的②,地中海沿岸。
(4)枣庄在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图中⑨地在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所以是地形因素,故答案为:C。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1 / 1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2021·本溪) 周末地理小组的同学去爬山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天气符号适合当日爬山的天气是(  )
A. B. C. D.
2.从下面四幅局部等高线图中,推断出表示山峰的是(  )
A. B.
C. D.
【答案】1.C
2.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常见的天气符号如下: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1.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符号认识天气,以安排生产、生活,以上四个天气符号中,A表示的是雷电,B表示的是大雾,C表示的是晴天,D表示的是大雨,只有晴天适合爬山,故答案为:C。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峰处的等高线是中间高、四周低且呈封闭状态,以上四幅图中,A表示的是山峰,B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D处等高线是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地形,故答案为:A。
(2021·常德)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3.如果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进行控制,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之比最可能变成(  )
A.29.2% B.30% C.60% D.71%
4.节能减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相符的是(  )
A.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
B.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
C.为节约,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
D.及时关灯
【答案】3.D
4.C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节能减排需要政府合理规划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并监督实施,企业要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节水节电,节煤节油,每个人要做到节省水电,不铺张浪费。
3.世界的海陆分布中,大概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及海洋大概占比70%。如果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进行控制,将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合,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变大,故答案为:D。
4.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及时关灯等措施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为实现碳中和做贡献,ABD对,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不利于垃圾的分类,不利于减少碳排放,C错。故答案为:C。
(2021·湘西)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每天在电视和手机上都能看到天气预报,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假如你看到明天天气预报中出现“ ”图天气符号,明天早上出门应该准备(  )
A.带雨伞防下雨 B.添衣保暖
C.戴口革防沙尘 D.携带迷你小风扇防中暑
【答案】5.D
6.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最大特点是多变,直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广影响。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描述某地气候特征通常从这两个角度来说。
(2)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常见的天气符号如下:
5.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描述的是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属于天气;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答案为:D。
6.读图可知:图中天气符号为降雪、霜冻,出现这种天气早上出门应该准备添衣保暖。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盘龙模拟) 2021年4月30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四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拍摄时双方站立位置不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导致影子从清晨到正午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8.与当天天气状况最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7.A
8.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1小时。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即地球上的时刻“东早西晚”。
(2)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7.影子从清晨到正午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着地轴自转,以至于地球上的一点在不同时间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现象,A正确,跟公转、昼夜长短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无关,BCD错误,故答案为:A。
8.4月30日正值北半球的春季中后期,气候和暖,气温相对较高,A和D错误。图中老师的影子清晰可见,判断该日为阳光充足的晴天或多云天气,而B选项所示的是阴天,B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无锡)下图为春季某日我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
A.有微风和沙尘 B.雨夹雪天气
C.晴转多云天气 D.出现沙尘暴、大风天气
10.对于图示30°N附近的人们的生活。可以给出的建议是(  )
A.适宜户外运动 B.注意添衣防冻
C.出行帯好雨具 D.做好防晒保护
11.“气候"和“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气候的是(  )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答案】9.D
10.C
11.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1)常见的天气符号:
(2)天气是一定区域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时间短,是多变的;气候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9.读图分析可知,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出现沙尘暴、西北风六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30°N附近有中雨,因此当地人们出行要帯好雨具,不适宜户外运动, 也没必要做防晒保护。此时是春季, 没有必要添衣防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 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 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都描述的是天气。“ 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描述的是气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1·天水) 大豆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20~22℃,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5~28℃。下图为世界某国大豆主要种植区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国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 B.北半球亚寒带
C.南半球寒带 D.南半球亚热带
13.推测该国播种大豆的最佳时间是(  )
A.4月 B.6月 C.8月 D.10月
【答案】12.D
13.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点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步骤如下:首先判断半球,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第二步,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 —1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0℃者,为温带气候类型;最热月气温在5℃以下者,为寒带气候类型。第三步,以水定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2.读图可知,7月出现了最低温,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AB错误。最低温在0℃以上,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材料可知,大豆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20~22℃,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5~28℃;读图,4月和10月气温都在20℃以上,6月、8月气温较低,BC错误。而4月后气温下降,10月后气温上升,适宜大豆的生长及开花,所以A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4.读“绿色交通等级图”,回答下题。
下列交通出行方式最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租汽车 B.单独驾驶小汽车
C.商务车 D.公共交通
【答案】D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能减少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答案为:D。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2021七下·临沭期末)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BDS)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为世界部分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中心)分布示意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地理位置中,与肯尼迪航天中心距离最近的是(  )
A.(90°E,30°N) B.(90°E,30°S)
C.(90°W,30°N) D.(90°W,30°S)
16.库鲁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7.沿图中虚线所示海运路线,欧洲某国把卫星设备运往库鲁航天中心,途经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答案】15.C
16.A
17.C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点评】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15.由图中可知,肯尼迪的位置大致是(90°W,30°N)附近,与C的坐标接近,与C距离最近,C正确。故答案为:C。
16.读图可知,库鲁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美洲没有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C、D错误。故答案为:A。
17.从图中航线可以看出,欧洲将卫星送至库鲁主要经过大西洋,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黔江) 10月初,三明某校学生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测量正午时标杆的影长变化。下左图示意测量场景,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8.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三明的天气是(  )
A. B. C. D.
19.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在此期间同学们发现(  )
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B.日出时间变早,日落变迟
C.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 D.标杆正午影子变短
【答案】18.A
19.D
20.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8.由图可以看出,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晴朗天气,以上四个天气预报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天,B表示的是阴天,C表示的是大雾天气,D表示的是大雨天气,故答案为:A。
19.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10月初,此时地球是运行在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至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之间,即在图中④处,故答案为:D。
20.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太阳直射一直以南半球,故A错误。太阳直射继续向南移动,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日出时间越来越迟,日落变早,故B错误。标杆的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故C正确。标杆的正午影子越来越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赣州) 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通过种植中国培育的杂交水稻,基本摆脱了饥饿。读马达加斯加略图(图1)和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21.马达加斯加(  )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大部分在南温带 D.东临大西洋
22.下列有关甲乙两地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C.甲地冬冷夏热 D.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23.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24.为解决非洲粮食问题,从马达加斯加摆脱饥饿的措施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
A.走科技兴农之路 B.增加农业人口
C.扩大耕地面积 D.大量进口粮食
【答案】21.B
22.D
23.C
24.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马达加斯加为非洲岛国,位于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马达加斯加岛中部为山地,沿海分布着狭小的沿海平原,中间高四周低。马达加斯加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西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21.由图可以看出,马达加斯加岛全部位于西经20°以东的东半球,故A错误。全部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故B正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小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以南的南温带,故C错误。是位于印度洋上的岛屿,四面都是印度洋,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2.由图可知,甲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故A错误。乙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故B错误。甲和乙两地都是全年高温,故C错误。乙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3.图中甲和乙纬度相同,但由于甲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全年多雨,而乙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夏季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两地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C。
24.由题目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为解决粮食不足问题,是通过种植中国种植的杂交水稻摆脱饥饿,说明了发展农业生产应该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其余三项做法不可取,故答案为:A。
25.(2021·昆明)2021年3月某日凌晨,家住北京的小明突然被空气中的“土味”呛醒,起床看到天空黄沙漫漫,遮天蔽日,出门5分钟小白鞋变小黄鞋…下列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上述现象的产生(  )
①植树种草 ②刀耕火种 ③退耕还林 ④过度放牧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土味”小白鞋变小黄鞋说明为沙尘暴天气,①植树种草可以减少沙尘暴,①错误;②刀耕火种会加剧空气的污染,降低空气质量,②正确;③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沙尘暴的产生,③错误;④过度放牧会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加沙尘暴,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 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对人体健康有害。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2021·内江)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6.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2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露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若王村的气温为23℃,则山峰的气温约为(  )
A.17.6℃ B.19.6℃ C.21.6℃ D.23.6℃
29.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增加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安装凸面镜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26.C
27.A
28.B
29.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26.据图可知:③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7.野外露营地应选择地形坡度较缓和的开阔地,尽量避开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鞍部;②为山谷;③为山谷;④为陡崖;因此,最适合露营的是鞍部。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28.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从图中看出,王村海拔为300米,山峰海拔868米。若王村的气温为23℃,则山峰的气温约为:23℃-(868-300) ÷100×0.6≈19.6℃。
故答案为:B。
29.读图可得,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该部位是山脊,该部位会阻挡前方的视线,所以该地需安装凸面镜。
故答案为:D。
(2021·内江)如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如:4月气温为15℃,降水量为60mm)。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0.该地一定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31.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为(  )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冬季多雨 D.夏季多雨
32.西欧、北欧的居民到该地度假,沐浴温暖阳光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30.A
31.C
3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30.读图可知,图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可以判定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在此资料中无法体现:故答案为:A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1.结合气候资料来看,图中1月气温最低,降水多,7月气温最高,降水少,该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典型的冬季多雨。
故答案为:C。
32.据图可知:该地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降水量在20mm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降水量在100mm左右,据此判断该地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故西欧、北欧的居民到该地度假,沐浴温暖阳光的季节应是夏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3.(2021·南充)下图为“南充市某年某月连续三天天气预报资料图”,下列关于该市这三天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日期 1日 2日 3日
天气 20℃~31℃ 21℃~29℃ 17℃~26℃
A.连续三天风和日丽 B.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第1日
C.天气由小雨转阴至晴 D.第3日大雨倾盆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1日晴,气温日较差11℃;2日阴,气温日较差8℃;3日小雨,气温日较差9℃。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天气符号:
34.(2021·无锡)英国冒险家贝尔需要拍摄一部自然景现题材的纪录片,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气族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贝尔选择在①地拍摄茂密雨林的记录片,下列四图能反映该地气候类型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解析】【分析】读图,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 ①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析四副气候图可知,A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C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D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35.(2019·山西)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越来越厚 B.厚薄交替变化
C.越来越薄 D.没有变化
(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逐渐增多 B.气温逐渐降低
C.降水逐渐减少 D.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1)A
(2)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2)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二、填空题
36.(2020七上·恩施月考)气温即   ,在气象观测中,一般在一个漆成白色的   里的温度计上读数。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与生物的关系也很密切,如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
【答案】空气的温度;百叶箱;加快;22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气温即空气的温度,在气象观测中,一般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的温度计上读数;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很大,与生物的关系也很密切;如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点评】测量气温的工具为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由于一天中气温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除使用普遍温度计测量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37.(2020七上·长白期末)某日小明去长白山天池游玩,到海拔1189.1米处,测得气温是25℃,当他到达长白山天池(海拔是2189.1米),气温应是
   ℃
【答案】19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如长白山天池的海拔是2189.1米,与海拔是1189.1米的相比,气温会低6℃,当1189.1米海拔是25℃时,天池的气温是19℃。
【点评】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38.(2020七上·左贡期末)我国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原因是   不同。(天气或者气候)
【答案】气候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受气候的影响,南方气候湿热,适合种植水稻,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点评】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通常用阴晴雨雪来表示,是时刻在变化的,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9.(2020七上·左贡期末)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地势因素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答案为: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以我国为例,因为我国南北跨度大,因此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量越来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同时我国有很多高大的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又由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0.(2020七上·靖宇期末)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    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   月气温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   。
【答案】7;2;年较差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 2月气温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年较差。
【点评】根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程度。 一般气温曲线越平直表示气温变化越小,反之,表示气温变化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三、综合题
41.(2021·无锡)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或“经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   。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   (“ 稀疏”或“密集”),说明温差   ;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
(3)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   (“高”或“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升高或‘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   (“高”或“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   (“相同”或“不同”)。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偏高”或“偏低”),主要原因是   。
【答案】(1)纬线;20;热带
(2)密集;大;终年严寒
(3)高;降低;低;不同
(4)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热带。
(2) 读图分析可知,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差大;从等温线的数值小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终年严寒。
(3)读图分析可知, 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C地高,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可知同纬度的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4)读图分析可知, 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因此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偏低。
故答案为:(1)纬线;20;热带;(2)密集;大;终年严寒;(3)高;降低;低;不同;(4)
偏低;D地区比E地区海拔高。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2)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是相同的。等温线数值大,表示气温高。等温线数值小,表示气温低。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3)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42.(2021八下·东台期中)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填写气候名称)。
(2)②③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大的是   地(填序号)。
(3)图中④⑤两地纬度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4)①地其气候特征是   。
(5)图示的各大洲中,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均有分布的是   洲。
【答案】(1)温带大陆性
(2)③
(3)海陆位置
(4)全年(终年)高温多雨(只答高温或多雨不对)
(5)亚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一年内降水稀少。
(2)②③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大的是③地,该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地区。
(3)图中④⑤两地纬度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⑤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①地属于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5)图示的各大洲中,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均有分布的是亚洲,该大洲被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穿过。
【点评】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和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分布在热带雨林两侧;3.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5.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6.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7.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在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10.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分布在极圈以内,分苔原带和冰原带;11.高原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43.(2021八下·薛城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B、C、D地气温最高都出现在   月,所以它们都位于   半球;
(2)图四地中,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或雨热同期)的是   地。
(3)图中C气候的特征是    对应图二中的   地
(4)枣庄的气候属于   气候(填名称)气候特征是   
(5)图中⑨地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降水丰富
【答案】(1)7;北
(2)B
(3)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②
(4)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图中B、C、D地气温最高都出现在7月,所以它们都位于北半球。
(2)读图可知,图四地中,A地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D全年温和湿润,所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或雨热同期)的是B。
(3)图中C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为图中的②,地中海沿岸。
(4)枣庄在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图中⑨地在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所以是地形因素,故答案为:C。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