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01 16:11:33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富拉尔基期末)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选择的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
A.迎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
D.站在原地,等待救援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山区引发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被掩埋。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是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泥石流发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高出爬。
2.(2021八下·襄汾期末)每逢暴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答案为:A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的冲刷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泥石流的发生常有季节性,一般在雨水多的季节容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容易逃生。我国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
(2021·濮阳模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受到强沙尘暴影响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在我国东部成功阻挡了沙尘暴南下不愧为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此山脉是(  )
A.秦岭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太行山
5.此次近10年以来最强沙尘,说明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仍然有限,我国生态脆弱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以下行为践行了“生态文明”的是(  )
A.增加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C.开垦陡坡,减少粮食压力
D.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
【答案】3.C
4.A
5.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1)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 主要源地在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2)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
3.由图可知,受沙尘暴影响的地区主要是我国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受强沙尘暴的影响,ABD错,C对。故答案为:C。
4.我国山脉众多,东部地区的山脉主要是秦岭,且由图可知,由于秦岭的阻挡,使沙尘暴难以影响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并且其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A对;祁连山、昆仑山是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不在东部地区,B错;太行山是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位于北方沙尘暴影响范围内,D错。故答案为:A。
5.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严重,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增加牲畜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会使到草场负载过渡,破坏草场,从而造成荒漠化,A错;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也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B错;开垦陡坡,会使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加剧,C错;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以及降低沙尘暴的影响,D对。故答案为:D。
6.(2021八下·高州月考)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在高层建筑中,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③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 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④在室外,应就近抱住树木或电线杆;
⑤在行驶的汽车内,不要停车,也不要下车;
⑥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A.①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 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在高层建筑中,迅速乘电梯逃离非常危险; 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 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在室外,应远离树木或电线杆; 在行驶的汽车内,要在宽阔的地方停车下车; 不要大哭大叫,以保存体力。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发生的前兆:1大地震来临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突然升、降。井水会发生打旋、冒泡、变色、变味等现象。2震前出现暴雨、大旱、大涝、大雪或骤然酷热等反常气候现象。3震前动物经常会发生异常现象,如鸡不进窝、飞上树,老鼠出洞乱窜,冬天蛇出洞等。
(2021八上·秦都期末) 2019年3月27日至31日,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强的降雨。本次强对流天气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这次强降雨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8.强雷电天气发生时,我们应尽量(  )
A.站在露天、空旷的地方观赏 B.在家上网或看电视
C.躲藏在大树下或汽车里 D.躲避在房屋等坚固的绝缘体下
【答案】7.C
8.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往往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结合生活中的常识我们可以知道强降雨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强雷暴天气会释放出大量能量,从而产生雷电,释放的大量能量会使空气振动,也会有电流经过,从而对人类带来危害。因此,为了防止雷电对人类的伤害,要想法把这些能量转移走或避开,因此强雷暴天气发生时,我们应尽量躲避在房屋等坚固绝缘掩体下。
7.由题目可知,此次强降雨给南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强降雨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洪涝,故答案为:C。
8.强雷电天气时,我们应该尽量躲避在房屋等坚固的绝缘体下,不应该站在室外,家里关闭电源,更不能躲在树底下或汽车里,故答案为:D。
9.(2021八上·万山期末)当灾害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遇上雷雨天气,迅速跑到大树下避雨
B.台风来临,应避免外出,并关闭门窗
C.地震来临时,位于高层应迅速跳楼逃生
D.被洪水围困,,应该积极抢救家里的贵重物品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遇到雷电天气时,要远离大树,故A错误。台风来临,应避免外出,并关闭门窗,故B正确。地震来临时,位于高层的不能跳楼逃生,故C错误。被洪水围困,应该先撤离,先保生命而不是先抢救贵重物品,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如身处一楼或者平房,要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当冰雹这种灾害性天气发生时,要躲在房屋中,以免被砸伤;而当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机会更大。
10.(2021八上·万山期末)贵州地处山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预防和避免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
A.台风、滑坡、泥石流 B.沙尘暴、滑坡、泥石流
C.崩塌、滑坡、泥石流 D.台风、地震、泥石流
【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形十分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特点,同时该省区又是一个气候湿润的省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质结构较脆弱,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台风影响小,也不会出现沙尘暴,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平原相比,每逢暴雨,常常会发生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11.(2021八上·西乡期末)山区开发要防止泥石流的发生,下列地区中泥石流灾害最容易发生的是(  )
A.福建、四川的东部地区 B.江南丘陵、山东丘陵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山高沟深,地形陡峻;四川盆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经常发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而且四川盆地夏季降水集中,暴雨强度大,易发生泥石流灾害,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等地和东部低山地区,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山势陡峭,土质疏松,土壤缺少植被保护,遇到暴雨就很容易流失。
12.(2021八上·二道期末)2020年11月20日长春地区受冻雨天气影响,路面有积雪或结冰,部分树木折断。下列关于冻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质灾害②气象灾害③影响居民出行④破坏林业生产⑤引发泥石流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在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出现的一种气象灾害;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影响居民出行;冻雨过后形成的雨凇能立即粘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物体负重加大,常会压断树枝,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破坏林业生产。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13.(2021八上·临江期末)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支流:雅者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年径流量只有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干旱 C.台风 D.寒潮
【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而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属于气象灾害。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021八上·清新期末)小清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15.灾害乙多发区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 C.东南沿海 D.黄河流域
【答案】14.C
15.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4.读图可知,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故答案为: C。
15.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从低纬度海洋进入登录后,逐渐减弱和消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故答案为: C。
16.(2021八上·瑶海期末)2019年,世界多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澳大利亚延续数月的山林大火致使数万人撤离家园
B.欧洲多国强暴风雪导致至少7人丧生
C.印度尼西亚山洪暴发事件,造成63人遇难,数十人失踪
D.印度假酒事件,迫成156人死亡,44人在医院接受治疗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2019年发生的事件中,澳大利亚延续数月的山林大火致使数万人撤离家园和欧洲多国强暴风雪导致至少7人丧生属于气象灾害,印度尼西亚山洪暴发事件,造成63人遇难,数十人失踪属于地质灾害,都属于自然灾害;印度假酒事件,迫成156人死亡,44人在医院接受治疗与自然无关,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冰雹、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17.(2021八上·金乡期末)读“我国东部正常年份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雨带在Ⅱ地区的时间段大致是(  )
A.4—5月 B.6—7月 C.7—8月 D.9—10月
(2)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而停留在Ⅱ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1)B
(2)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Ⅱ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随着东南季风的增强而向北推移。一般来说,4-5月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A错误。6-7月移至长江流域,B正确。7-8月移至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C错误。9—10月退出中国大陆,D错误。故答案为:B。(2)如果锋面雨带推移速度慢,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则会出现南涝北旱,如果锋面雨带推移速度快,迅速推移到北方地区,且停留时间较长,则会出现南旱北涝,根据题意,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北方),而停留在Ⅱ地区(南方),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8.(2021八上·柳州期末)我国是自然灾害顿发的国家。下图为“我国某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  )
A.海洋灾害 B.气象灾害 C.水文灾害 D.地质灾害
(2)根据我国地形和降水分布特点推测,此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横断山区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图中反映的是山体滑坡,属于地质灾害的一种,故答案为:D。(2)由图可知,图中灾害是山体滑坡,往往发生在地形崎岖不平、降水丰富且集中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最有可能是横断山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9.(2021八上·揭阳期末)暑假期间,广东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暴雨引发水灾 B.地震
C.火山喷发 D.沙尘暴
【答案】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多台风、暴雨,因此暑假期间,广东省易出现暴雨引发的水灾。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不稳定时就容易招致洪涝和台风灾害。
二、综合题
20.(2020八上·大新期中)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是从①    (山脉)到巫山,经湖北省的西部、四川、贵州、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图中③   高原、④   盆地周围山区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3)⑤处多地震的原因是   。⑥处夏秋季节常受   (气象灾害)的威胁。
【答案】(1)太行山脉;云或滇
(2)二;黄土;四川
(3)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台风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是从①太行山脉到巫山,经湖北省的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图中③黄土高原、④四川盆地周围山区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3)⑤处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⑥处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威胁。
故答案为:(1)太行山脉、云或滇;(2)二、黄土、四川;(3)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台风;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21.(2019八上·中牟期中)读图(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问题。
(1)A地区是我国的华北地区,该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是   ,这种灾害多发生在   (季节)。请你简要说明该季节发生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2)C地区是   地区,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   )(双选)
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B.围湖造田,湖泊蓄水调洪能力降低
C.落差大,水流急
D.人工裁弯取直河道
(3)②灾害是   ,主要影响我国的   地区。
(4)①灾害对B岛   (填岛名)影响很小。请你解释主要原因。   
【答案】(1)干旱;冬、春;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
(2)长江中下游;AB
(3)台风;东南沿海
(4)海南岛;主要原因:地处热带,纬度低,寒潮几乎影响不到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发生的季节是冬半年,天气特征是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也伴随雨雪天气;影响地区是除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梅雨发生的季节是夏初,天气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等;影响地区是江淮流域;台风发生的季节是7~8月份最多,天气特征是狂风暴雨;影响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是春季,天气特征是空气中尘土、沙粒较多,空气能见度较低;影响地区主要是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涝灾;读图可知,A地区是我国的华北地区,该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是干旱,这种灾害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因为华北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
(2)读图可知,C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因为该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围湖造田,湖泊蓄水调洪能力降低;该地区是下游,落差不大,人工裁弯取直河道,可以减少洪涝灾害,故答案为:AB。
(3)读图可知,②灾害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是台风,台风发生的季节是7~8月份最多,天气特征是狂风暴雨;影响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
(4)读图可知,①灾害是寒潮,寒潮发生的季节是冬半年,天气特征是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也伴随雨雪天气;影响地区是除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寒潮对B海南岛影响很小,因为海南岛地处热带,纬度低,寒潮几乎影响不到。
【点评】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容易出现洪灾;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容易出现旱灾。
22.(2019八上·永春期中)左图示意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右图示意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在   季。
(2)从寒潮的影响地区来看:寒潮路径 A 依次经过我国的   高原、黄土高原和   平原;路径B经过①   盆地、河西走廊,进而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
(3)以下哪个省不受台风影响_______。
A.江西省 B.广东省 C.新疆 D.辽宁省
(4)当台风来临时,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
A.继续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B.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C.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牌
D.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5)下表显示本次寒潮活动期间拉萨和上海的天气状况,这三日拉萨的日最高气温均比上海   ,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冬;夏秋
(2)内蒙古;长江中下游;准噶尔
(3)C
(4)A
(5)高;寒潮路径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小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季,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2)寒潮路径 A 依次经过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B路径经过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后到达南方地区。(3)由图可以看出,以上四个省区中,新疆是不会受到台风影响,江西省、广东省和辽宁省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故答案为:C。(4)关于防灾有关措施的说法,继续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是错误的;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和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5)由图可知,这三天中,拉萨的气温比上海气温更高,是这由于拉萨所处位置高,寒潮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小。
【点评】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也是一个气象灾害的国家,冬季主要是受寒潮的影响,夏季主要受旱涝灾害、台风的影响。
23.(2018八下·钦州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系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此时西北和北方地区降水   ,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刮过时,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沙尘暴是在   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其分布地区主要是   气候(填气候类型)。
(3)图中数字所示的四大牧区中,未受到沙尘暴影响的是   牧区(填序号),该牧区特有的动物是   。
(4)北方路径经过   高原和   高原,由于   等治沙措施效果显著,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次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答案】(1)少
(2)冬;温带大陆性
(3)①;牦牛
(4)内蒙古;黄土;“三北”防护林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此时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风侵蚀和搬运形成沙尘暴;
⑵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土质干燥松散,在大风的作用下,将其吹入空中,也就是因为这类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的原因;
⑶从图上所示的四大牧区来看,只有西藏牧区没有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因西藏牧区所处的海拔高,并且在冬春季时,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吹的是西北风,所以西藏牧区受的影响较小。
⑷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方路径从蒙古吹进我国以后,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内蒙古的西部,也就是内蒙古高原,而再南下吹到黄土高原,由于我国多年前开始加强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所以目前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次数也在减少。
【点评】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使得沙地面积增加,在冬春季节时,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加上西北的北方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过境时,将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西藏牧区最有代表性的特有动物就是牦牛,因牦牛耐寒,牦牛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枯草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活,繁衍后代,并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主要来源。
24.(2017七上·大庆期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5月14日以来,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多次遭受强降雨袭击,持续时间较长,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10省份受灾严重。
(1)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   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
(2)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   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   季风。
(3)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   活动不稳定造成的。
(4)受灾严重的十省区中,北回归线穿过省区的简称是   、   。
【答案】(1)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2)东南;西南
(3)夏季风
(4)桂;粤(可互换)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灾害,要求学生具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
(1)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雨热同期。
(2)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3)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的。
(4)受灾严重的十省区中,北回归线穿过省区的简称桂、粤(可互换)。
故答案为:(1)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2)东南、西南;(3)夏季风;(4)桂、粤(可互换)。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学生从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析。
(2)回答此题的关键熟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
(3)考查旱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学生加强理解。
(4)考查的是我国省级区域的相关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牢记各个省的位置和简称。
1 / 1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富拉尔基期末)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选择的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
A.迎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B.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
C.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
D.站在原地,等待救援
2.(2021八下·襄汾期末)每逢暴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2021·濮阳模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受到强沙尘暴影响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在我国东部成功阻挡了沙尘暴南下不愧为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此山脉是(  )
A.秦岭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太行山
5.此次近10年以来最强沙尘,说明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仍然有限,我国生态脆弱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以下行为践行了“生态文明”的是(  )
A.增加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C.开垦陡坡,减少粮食压力
D.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
6.(2021八下·高州月考)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在高层建筑中,应迅速乘电梯逃离;
③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 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④在室外,应就近抱住树木或电线杆;
⑤在行驶的汽车内,不要停车,也不要下车;
⑥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A.①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④⑤
(2021八上·秦都期末) 2019年3月27日至31日,我国南方地区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强的降雨。本次强对流天气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这次强降雨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8.强雷电天气发生时,我们应尽量(  )
A.站在露天、空旷的地方观赏 B.在家上网或看电视
C.躲藏在大树下或汽车里 D.躲避在房屋等坚固的绝缘体下
9.(2021八上·万山期末)当灾害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遇上雷雨天气,迅速跑到大树下避雨
B.台风来临,应避免外出,并关闭门窗
C.地震来临时,位于高层应迅速跳楼逃生
D.被洪水围困,,应该积极抢救家里的贵重物品
10.(2021八上·万山期末)贵州地处山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预防和避免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
A.台风、滑坡、泥石流 B.沙尘暴、滑坡、泥石流
C.崩塌、滑坡、泥石流 D.台风、地震、泥石流
11.(2021八上·西乡期末)山区开发要防止泥石流的发生,下列地区中泥石流灾害最容易发生的是(  )
A.福建、四川的东部地区 B.江南丘陵、山东丘陵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12.(2021八上·二道期末)2020年11月20日长春地区受冻雨天气影响,路面有积雪或结冰,部分树木折断。下列关于冻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质灾害②气象灾害③影响居民出行④破坏林业生产⑤引发泥石流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3.(2021八上·临江期末)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支流:雅者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年径流量只有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干旱 C.台风 D.寒潮
(2021八上·清新期末)小清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15.灾害乙多发区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 C.东南沿海 D.黄河流域
16.(2021八上·瑶海期末)2019年,世界多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澳大利亚延续数月的山林大火致使数万人撤离家园
B.欧洲多国强暴风雪导致至少7人丧生
C.印度尼西亚山洪暴发事件,造成63人遇难,数十人失踪
D.印度假酒事件,迫成156人死亡,44人在医院接受治疗
17.(2021八上·金乡期末)读“我国东部正常年份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雨带在Ⅱ地区的时间段大致是(  )
A.4—5月 B.6—7月 C.7—8月 D.9—10月
(2)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而停留在Ⅱ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18.(2021八上·柳州期末)我国是自然灾害顿发的国家。下图为“我国某地发生的自然灾害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  )
A.海洋灾害 B.气象灾害 C.水文灾害 D.地质灾害
(2)根据我国地形和降水分布特点推测,此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横断山区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19.(2021八上·揭阳期末)暑假期间,广东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暴雨引发水灾 B.地震
C.火山喷发 D.沙尘暴
二、综合题
20.(2020八上·大新期中)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是从①    (山脉)到巫山,经湖北省的西部、四川、贵州、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图中③   高原、④   盆地周围山区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3)⑤处多地震的原因是   。⑥处夏秋季节常受   (气象灾害)的威胁。
21.(2019八上·中牟期中)读图(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问题。
(1)A地区是我国的华北地区,该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是   ,这种灾害多发生在   (季节)。请你简要说明该季节发生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2)C地区是   地区,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   )(双选)
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B.围湖造田,湖泊蓄水调洪能力降低
C.落差大,水流急
D.人工裁弯取直河道
(3)②灾害是   ,主要影响我国的   地区。
(4)①灾害对B岛   (填岛名)影响很小。请你解释主要原因。   
22.(2019八上·永春期中)左图示意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右图示意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在   季。
(2)从寒潮的影响地区来看:寒潮路径 A 依次经过我国的   高原、黄土高原和   平原;路径B经过①   盆地、河西走廊,进而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
(3)以下哪个省不受台风影响_______。
A.江西省 B.广东省 C.新疆 D.辽宁省
(4)当台风来临时,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
A.继续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B.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C.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牌
D.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5)下表显示本次寒潮活动期间拉萨和上海的天气状况,这三日拉萨的日最高气温均比上海   ,其主要原因是   。
23.(2018八下·钦州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系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此时西北和北方地区降水   ,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刮过时,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沙尘暴是在   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其分布地区主要是   气候(填气候类型)。
(3)图中数字所示的四大牧区中,未受到沙尘暴影响的是   牧区(填序号),该牧区特有的动物是   。
(4)北方路径经过   高原和   高原,由于   等治沙措施效果显著,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次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24.(2017七上·大庆期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5月14日以来,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多次遭受强降雨袭击,持续时间较长,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10省份受灾严重。
(1)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   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
(2)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   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   季风。
(3)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   活动不稳定造成的。
(4)受灾严重的十省区中,北回归线穿过省区的简称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山区引发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被掩埋。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是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泥石流发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高出爬。
2.【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答案为:A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的冲刷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泥石流的发生常有季节性,一般在雨水多的季节容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容易逃生。我国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
【答案】3.C
4.A
5.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1)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 主要源地在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2)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
3.由图可知,受沙尘暴影响的地区主要是我国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受强沙尘暴的影响,ABD错,C对。故答案为:C。
4.我国山脉众多,东部地区的山脉主要是秦岭,且由图可知,由于秦岭的阻挡,使沙尘暴难以影响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并且其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A对;祁连山、昆仑山是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不在东部地区,B错;太行山是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位于北方沙尘暴影响范围内,D错。故答案为:A。
5.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严重,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增加牲畜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会使到草场负载过渡,破坏草场,从而造成荒漠化,A错;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也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B错;开垦陡坡,会使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加剧,C错;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以及降低沙尘暴的影响,D对。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 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在高层建筑中,迅速乘电梯逃离非常危险; 在教室,应迅速跑出教学楼,如不能迅速跑出,就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用书包 护住头部,待主震过后,迅速跑出教学楼; 在室外,应远离树木或电线杆; 在行驶的汽车内,要在宽阔的地方停车下车; 不要大哭大叫,以保存体力。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发生的前兆:1大地震来临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突然升、降。井水会发生打旋、冒泡、变色、变味等现象。2震前出现暴雨、大旱、大涝、大雪或骤然酷热等反常气候现象。3震前动物经常会发生异常现象,如鸡不进窝、飞上树,老鼠出洞乱窜,冬天蛇出洞等。
【答案】7.C
8.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往往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结合生活中的常识我们可以知道强降雨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强雷暴天气会释放出大量能量,从而产生雷电,释放的大量能量会使空气振动,也会有电流经过,从而对人类带来危害。因此,为了防止雷电对人类的伤害,要想法把这些能量转移走或避开,因此强雷暴天气发生时,我们应尽量躲避在房屋等坚固绝缘掩体下。
7.由题目可知,此次强降雨给南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强降雨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洪涝,故答案为:C。
8.强雷电天气时,我们应该尽量躲避在房屋等坚固的绝缘体下,不应该站在室外,家里关闭电源,更不能躲在树底下或汽车里,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遇到雷电天气时,要远离大树,故A错误。台风来临,应避免外出,并关闭门窗,故B正确。地震来临时,位于高层的不能跳楼逃生,故C错误。被洪水围困,应该先撤离,先保生命而不是先抢救贵重物品,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如身处一楼或者平房,要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当冰雹这种灾害性天气发生时,要躲在房屋中,以免被砸伤;而当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机会更大。
10.【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形十分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特点,同时该省区又是一个气候湿润的省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质结构较脆弱,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台风影响小,也不会出现沙尘暴,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山区在农业多种经营、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部分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平原相比,每逢暴雨,常常会发生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11.【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山高沟深,地形陡峻;四川盆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经常发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而且四川盆地夏季降水集中,暴雨强度大,易发生泥石流灾害,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等地和东部低山地区,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山势陡峭,土质疏松,土壤缺少植被保护,遇到暴雨就很容易流失。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在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出现的一种气象灾害;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影响居民出行;冻雨过后形成的雨凇能立即粘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物体负重加大,常会压断树枝,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破坏林业生产。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13.【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而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属于气象灾害。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答案】14.C
15.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4.读图可知,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故答案为: C。
15.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从低纬度海洋进入登录后,逐渐减弱和消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故答案为: C。
16.【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2019年发生的事件中,澳大利亚延续数月的山林大火致使数万人撤离家园和欧洲多国强暴风雪导致至少7人丧生属于气象灾害,印度尼西亚山洪暴发事件,造成63人遇难,数十人失踪属于地质灾害,都属于自然灾害;印度假酒事件,迫成156人死亡,44人在医院接受治疗与自然无关,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冰雹、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17.【答案】(1)B
(2)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Ⅱ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随着东南季风的增强而向北推移。一般来说,4-5月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A错误。6-7月移至长江流域,B正确。7-8月移至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C错误。9—10月退出中国大陆,D错误。故答案为:B。(2)如果锋面雨带推移速度慢,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则会出现南涝北旱,如果锋面雨带推移速度快,迅速推移到北方地区,且停留时间较长,则会出现南旱北涝,根据题意,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北方),而停留在Ⅱ地区(南方),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8.【答案】(1)D
(2)A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图中反映的是山体滑坡,属于地质灾害的一种,故答案为:D。(2)由图可知,图中灾害是山体滑坡,往往发生在地形崎岖不平、降水丰富且集中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最有可能是横断山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9.【答案】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多台风、暴雨,因此暑假期间,广东省易出现暴雨引发的水灾。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不稳定时就容易招致洪涝和台风灾害。
20.【答案】(1)太行山脉;云或滇
(2)二;黄土;四川
(3)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台风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是从①太行山脉到巫山,经湖北省的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图中③黄土高原、④四川盆地周围山区是泥石流多发地区。
(3)⑤处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⑥处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威胁。
故答案为:(1)太行山脉、云或滇;(2)二、黄土、四川;(3)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台风;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21.【答案】(1)干旱;冬、春;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
(2)长江中下游;AB
(3)台风;东南沿海
(4)海南岛;主要原因:地处热带,纬度低,寒潮几乎影响不到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1)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发生的季节是冬半年,天气特征是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也伴随雨雪天气;影响地区是除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梅雨发生的季节是夏初,天气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等;影响地区是江淮流域;台风发生的季节是7~8月份最多,天气特征是狂风暴雨;影响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是春季,天气特征是空气中尘土、沙粒较多,空气能见度较低;影响地区主要是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涝灾;读图可知,A地区是我国的华北地区,该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是干旱,这种灾害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因为华北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
(2)读图可知,C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因为该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围湖造田,湖泊蓄水调洪能力降低;该地区是下游,落差不大,人工裁弯取直河道,可以减少洪涝灾害,故答案为:AB。
(3)读图可知,②灾害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是台风,台风发生的季节是7~8月份最多,天气特征是狂风暴雨;影响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
(4)读图可知,①灾害是寒潮,寒潮发生的季节是冬半年,天气特征是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也伴随雨雪天气;影响地区是除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寒潮对B海南岛影响很小,因为海南岛地处热带,纬度低,寒潮几乎影响不到。
【点评】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容易出现洪灾;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容易出现旱灾。
22.【答案】(1)冬;夏秋
(2)内蒙古;长江中下游;准噶尔
(3)C
(4)A
(5)高;寒潮路径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小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季,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2)寒潮路径 A 依次经过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B路径经过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后到达南方地区。(3)由图可以看出,以上四个省区中,新疆是不会受到台风影响,江西省、广东省和辽宁省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故答案为:C。(4)关于防灾有关措施的说法,继续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是错误的;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和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5)由图可知,这三天中,拉萨的气温比上海气温更高,是这由于拉萨所处位置高,寒潮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受寒潮影响小。
【点评】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也是一个气象灾害的国家,冬季主要是受寒潮的影响,夏季主要受旱涝灾害、台风的影响。
23.【答案】(1)少
(2)冬;温带大陆性
(3)①;牦牛
(4)内蒙古;黄土;“三北”防护林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此时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风侵蚀和搬运形成沙尘暴;
⑵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土质干燥松散,在大风的作用下,将其吹入空中,也就是因为这类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的原因;
⑶从图上所示的四大牧区来看,只有西藏牧区没有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因西藏牧区所处的海拔高,并且在冬春季时,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吹的是西北风,所以西藏牧区受的影响较小。
⑷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方路径从蒙古吹进我国以后,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内蒙古的西部,也就是内蒙古高原,而再南下吹到黄土高原,由于我国多年前开始加强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所以目前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次数也在减少。
【点评】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使得沙地面积增加,在冬春季节时,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加上西北的北方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过境时,将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西藏牧区最有代表性的特有动物就是牦牛,因牦牛耐寒,牦牛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枯草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活,繁衍后代,并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主要来源。
24.【答案】(1)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2)东南;西南
(3)夏季风
(4)桂;粤(可互换)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灾害,要求学生具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
(1)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雨热同期。
(2)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3)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的。
(4)受灾严重的十省区中,北回归线穿过省区的简称桂、粤(可互换)。
故答案为:(1)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2)东南、西南;(3)夏季风;(4)桂、粤(可互换)。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学生从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析。
(2)回答此题的关键熟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
(3)考查旱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学生加强理解。
(4)考查的是我国省级区域的相关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牢记各个省的位置和简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