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5 15:02:3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1900年的几张国外明信片
导入新课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的签订
了解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史实及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及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1.兴起
1.义和团的兴起
材料一:窃自中西通商以来,西洋教法盛行中国,天主福音等堂几遍天下,虽至穷乡僻壤,皆有各国教士潜往传教。从教之人大半皆系无赖痞徒,平日犯法生事,无所不为。或因案为官所捕,或因事为众所纠,一旦入教,即以教堂为护身符逋逃薮”,鱼肉乡里,倾害善良,百姓望而生畏。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由来:19世纪末,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成员:农民和手工业者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性质: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义和团成员
2.发展
(1)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2)义和团纷纷进入京津地区,并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3)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京津地区。
(1)口号:
“扶清灭洋”。
(2)进步性和落后性: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3.对义和团的认识







(1)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2)准备: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3)爆发: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1.八国联军侵华
根本原因:
时间:
国家:
义和团的反抗
(毁洋物杀洋人)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引起列强的强烈不满,联合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镇压义和团运动
进一步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1900年6月初
西摩尔率兵进攻天津
廊坊阻击战
大沽口守军抗击联军舰队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天津
北京
廊坊狙击
撤回天津
攻陷大沽炮台
攻陷天津
攻陷北京
战争经过
1900年7月
1900年8月
慈禧太后
对外宣战
慈禧西逃
嫁祸、“痛剿”义和团,派人与各国议和
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廊坊大捷历时9天,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八国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国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6000万两之多。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乾清宫
主观因素:
意义:
义和团运动什么会失败?有什么历史意义?
客观因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视频:《辛丑条约》的签订
1.概况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庆亲王奕劻
李鸿章
内容
危害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
政治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的帮凶
军事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
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外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量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内容、危害、影响: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小组合作探究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课堂小结
进入20世纪,虽然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但义和团运动彰显的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感染、启迪着后来的革命者。
反抗外来侵略历来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主题之一。我们应该对义和团战士说句真心话: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结束语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抗击八国联军》微课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史实及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2.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3.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及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重难点】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00年的几张国外明信片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的兴起
材料一:窃自中西通商以来,西洋教法盛行中国,天主福音等堂几遍天下,虽至穷乡僻壤,皆有各国教士潜往传教。从教之人大半皆系无赖痞徒,平日犯法生事,无所不为。或因案为官所捕,或因事为众所纠,一旦入教,即以教堂为护身符逋逃薮”,鱼肉乡里,倾害善良,百姓望而生畏。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由来:19世纪末,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成员:农民和手工业者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性质: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发展
(1)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2)义和团纷纷进入京津地区,并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3)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京津地区。
3.对义和团的认识
(1)口号:
“扶清灭洋”。
(2)进步性和落后性: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模块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2)准备: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3)爆发: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时间:1900年6月初
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廊坊大捷历时9天,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八国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国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6000万两之多。
义和团运动什么会失败?有什么历史意义?
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模块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视频:《辛丑条约》的签订
1.概况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危害、影响: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量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小组合作探究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
结束语:
进入20世纪,虽然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但义和团运动彰显的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感染、启迪着后来的革命者。
反抗外来侵略历来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主题之一。我们应该对义和团战士说句真心话: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抗击八国联军》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