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丽多姿的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能用口头、书面和简笔画等方式描述和探究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目的、内容、计划、方法、过程、结论等)。
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保护周围动物和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教学难点
1、观察动植物时缺乏耐心、不能深入、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
2、对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不易理解。
3、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一、观察陆生生物
观察陆生生物,首先要抓住陆地环境的特点,即水分不充分、温度变化大,环境复杂,陆生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较大。
1、陆生植物
其对环境的适应是从根、茎、叶、花、果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展开。
(1)根:将陆生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有发达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2)叶:一般的叶:绿色扁平状,以利吸收光能,但在特定的环境中有的陆生植物的叶发生了适应的变化。
(3)茎:一般的茎:是直立的,以支持叶捕获阳光。茎的种类有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4)花:有风媒花和虫媒花,也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5)果:有鲜艳颜色和香甜的味道,能吸引动物捕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陆生动物
其有发达的附肢和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适应陆地环境。
(1)鸟类: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了翼,适应空中飞行。
(2)绵羊:冬季到来之前长毛,夏季到来之前脱毛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3)骆驼:有3个胃,其中第一胃能贮水,驼峰中贮有脂肪,脂肪分解时也能产生水。
(4)拟态: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他们常利用体形、体色的变化来逃避敌人的攻击,叫拟态。
二、观察水生生物
要抓住水环境的特点来观察水生生物:水环境温度变化稳定,捕食也相对较容易,因此结构简单,但氧气不充分,动物运动时的阻力比空气大。
1、水生植物
(1)有低等植物:它们的细胞直接接触水,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如绿藻、海带等(藻类)。
(2)高等植物:它们的根没有陆生植物发达,但往往有通气组织。如荷花、水稻、芦苇等。
2、水生动物
分为鱼类、哺乳类和两栖类三种。
(1)鱼类:身体呈纺锤形,用鳃呼吸。
特殊的鱼类: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上方,这样能适应海底的环境。
(2)哺乳类:体形似鱼,但仍需在水面呼吸,鼻有瓣膜。
常见的哺乳类动物:鲸、海豚。
(3)两栖类:幼体似鱼,用鳃呼吸;成体有附肢,用肺、皮肤呼吸。
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青蛙、大鲵。
三、总结
生物的艳丽多姿是与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有关。
篇三:《1
艳丽多姿的生物》教案1
《1
艳丽多姿的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能针对陆生植物茎和叶的特殊类型举出实例,并能说出该种异化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2、知道树叶类型与地域分布和气候环境间的关系。
3、能说出植物花和果实的普遍类型和特殊种类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方式。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植物的特定形态与某种环境的对应关系。
2、能使用生活实际经验强化知识的学习,也能用书本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形态结构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2、养成保户动植物和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陆生植物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特点和特殊化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仪器
ppt多媒体课件、植株或标本、各种类型植物器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观察法等。
教学过程
一、章节引入
1、陈述:“我们的地球处处生活着植物、动物以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中大多数是我们的朋友,与人类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协调统一的美丽画卷。”
播放ppt图片,吸引学生眼球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图片中的各种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艳丽多姿与生活的环境有关系并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得到“栖息地(生境)”概念。
二、本课时引入
陈述:“陆地为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生长于陆地上的生物为陆生生物,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认识陆生生物。”
三、展开
1、引导学生讨论:日常见到的陆生植物大部分都是生长在什么上面的?
2、展示一棵完整的植物体,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回答陆生植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指明学习重点为;叶、茎、花和果实。
3、展开“叶”这一部分知识:
①发放准备的各种陆生植物叶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指导学生总结结构特点。并说明叶片吸收阳光制造有机物的作用。
②发放仙人掌样品,提问:“仙人掌有叶吗”?
基于学生回答指明为了适应
环境,有些植物的叶片发生了异化,如仙人掌。
③结合实际生长地区再次提问:“仙人掌叶的这种结构适应怎样的环境”?
④陈述:“还有种常见的叫做捕蝇草的陆生植物叶片也发生了异化。”说明其叶片的特点,并播放图片。
⑤再次给予学生针状叶片和阔叶,通过比较分析引出阔叶树和针叶树这一分类。
播放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图片并提问:“你知道哪些树会落叶,它们为什么要落叶吗?”“常绿阔叶树是终身不落叶的吗?”
4、展开“茎”这一部分知识:
利用学生常识,阐述陆生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直立的,支撑着枝叶伸向空中。
提问:“生活中大家见过茎不直立的植物吗?”
总结学生回答,播放图片,讲解各种类型的茎。并总结这是对陆地生存空间的一种适应。
5、观察水生植物
①向学生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活跃课堂气氛。
②实验: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及其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篇四:艳丽多姿的生物
艳丽多姿的生物
篇五:教案
艳丽多姿的生物—陆生植物
《艳丽多姿的生物—陆生植物》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本节教材属于华师大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前几章主要学习了地理天文方面的知识,本章是学生首次接触的生物知识。而本课时是本章的第一课时,前面几章内容我用环境来概括,即我们生存的一个大环境,本节课就要探讨环境和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结构图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学习本节课的学生在之前学习了生物生存的大环境(如昼夜与四季、变化的地形等),但对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他们不知道为何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如此多样。
【能力方法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能根据我给出的信息总结出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存在着相适应的关系,同时也要求学生能认真正确观察视频资料和我给出的实物,并对所见所闻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分析和总结,因此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本节课的能力要求较高,他们的思维虽然很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仍在发展阶段,因此需要老师的指导。
【情感态度方面】日常生活中,学生其实经常接触陆生植物,如树、草、花等,但是他们
没有深入思考这些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对其认识仍停留在感性阶段。
三:课时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
了解常见的陆生植物;
?
知道陆生植物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及它与环境的适应性;
?
学会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
【过程方法目标】
?
通过由观察视频资料形成植物形态和习性的多样性是与之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体
验观察归纳方法;
?
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动手能力,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观察捕蝇草捕食、小麦的花传粉和蒲公英传播等视频及我给出的多种树叶的形态体
验观察归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运用植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之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植物各种各样的
特征,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陆生植物的各种形态和结构;陆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生活环境的适应。
【教学难点】:陆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五:教学方法
?
通过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形成陆生植物的形态结构
与它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六:教学器具
【教学器具】几种形状不一样的树叶,仙人掌,ppt,视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生物课程,所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分这么几个部分展开:一、栖息地(生境);二、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三、植物生存环境的分类: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导入部分:同学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几章学习的内容,第一章星空巡礼,第二章昼夜与四季,第四章变化的地形,我把这些内容用两个字来概括——环境,我们之前学得都是我们生物生存的一个环境,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五章艳丽多姿的生物,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和生物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我的导入部分,我这样导入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之前学的天文地理,现在学生物,不要以为这些是没有关系的,其实他们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然后是课的主要内容的学习。首先我们学的是栖息地(生境),大家看ppt上的三幅图片,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生物生活在哪里么?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空中……我们把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也叫生境。那我们根据栖息地的不同可以把生物分成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陆生生物里面又包括陆生植物和陆生动物,今天我主要来学习陆生植物。我们知道陆生植物生活在陆地上,陆地的环境和水环境又有哪些不同呢?陆地的水分与水中比较少,环境和地形比水中复杂,这就觉得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接下来我们学习的是植物的六大器官,①根,植物生长在土壤里,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养分和空气,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这些物质的,这也是根的作用之一,根的还一个作用是固定,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大家看ppt里的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的根有270厘米,扎得很深,因为它生长在干旱缺水的地方,所以它的根要努力往下生长去吸收水分,所以它的根的这种形态是对环境即干旱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第二张图片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它生长的环境水分是比较充足的。②茎,茎根据形态不同分成直立茎,茎坚实直立向上生长(如松、柏、杨),匍匐茎,茎紧贴地面向四周生长(如红薯、草莓),攀援茎,靠卷须绕着竿子往上生长(如爬山虎、葡萄、),缠绕茎,整株植物绕着竿子向上生长(如牵牛花、豆角),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是对陆地生存空间的适应;③叶,大多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呈扁平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树根据树叶的形状不同分为阔叶树和针叶树,阔叶树根据对温度的适应不同分为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亚热带中部是常绿阔叶树,亚热带北部是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温带是落叶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在冬季落叶是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常绿阔叶林也会落在,它是在新叶长出来之后老叶才落的。还有些变态的叶子,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多汁的茎具备了叶的功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能吸收和储存水分,仙人掌这些特征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捕蝇草的叶子有两片,每片叶片外面有刚毛,叶表面有细毛和消化腺点,捕蝇草生活在缺氮肥的土壤中,因此需要通过捕食来获取氮肥,这特征也是对缺氮这种环境的适应;④花,看ppt的图片,像这些能吸引昆虫帮助传播花粉的花称为虫媒花。
花的鲜艳色彩是植物对昆虫传播花粉的一种适应。小麦的花不鲜艳,花粉很小、很轻,依靠风的传播,这种花称为风媒花。像小麦这种花的特征是植物对风力传播花粉的适应;⑤果实,果实鲜艳色彩和香甜气味是植物对传播种子的一种适应。蒲公英的果实色彩并不鲜艳,动物对它不感兴趣,但它们能借助风力传播。这也是植物对风力传播种子的一种适应;⑥种子,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种皮组成,观看视频,种子是先长根的,子叶和真叶在光照下是绿色的,黑暗中是浅黄色的,绿豆胚芽是钩状,为了减少出土时与土壤的摩擦从而保护胚芽,菜农生产绿豆芽在黑暗且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进行。植物生存的环境除了无机环境(空气、水分、阳光等),还有生物环境(如周围的动植物)。最后是课外拓展——植物之最。在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学习中,我会结合实例(比如我会课前准备几片形状不一样的叶子,拿真实的仙人掌让他们观察找到仙人掌的叶和茎),观看视频(如捕蝇草捕食的过程,小麦的花传粉的视频,蒲公英的果实传播的过程,种子萌发的视频),让学生对这些有感性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一定的基础,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学习,而不单单是死记硬背。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总结和课堂反馈。根据板书对本节课做一个小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课堂反馈可以让我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实际应用知识的机会。
八:板书设计
5.1艳丽多姿的生物
(一)陆生植物
一、栖息地(生境):生物居住和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