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影》精品资料包(原创同步练习、教案、课件、视频朗读(电视散文))

文档属性

名称 7.《背影》精品资料包(原创同步练习、教案、课件、视频朗读(电视散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08:28:3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7.《背影》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 ) tuí唐( ) 琐屑( ) 嘱托( )
2. 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变卖典质(抵押) 妥贴(恰当,合适)
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 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 触目伤怀(心)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 )
(2)凄惨暗淡,不景气。 ( )
(3)衰颓败落。 ( )
(4)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 )
(5)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
(6)细小而繁多(的事)。 ( )
4.“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朱自清,字____ ,我国著名________、________、学者、民主战士。《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_________散文。文章通过记述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_______之情。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7.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
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13.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疼爱你的事。因为爱是不能忘记的。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诗句哪一句可体现父母爱子之情?有些诗句是你没有学过的,你可以猜一猜。
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⑵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背影,做完以上题目,你一定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并把它说给父母听,爱要说出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
1. 籍 颓 xiè zhǔ 2. D 3.(1)狼藉 (2)惨淡 (3)颓唐 (4)触目伤怀 (5)情郁于中 (6)琐屑 4.愚蠢 略 5.略 6.佩弦 散文家 诗人 记叙 浦口送别 关爱 思念
二、
(一)7.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8.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9.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10.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11.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12.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二)9、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10、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11、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12、(1)13、没有统一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朱自清(1898 /11 / 22—1948 / 8 / 12 )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东海,定居于扬州。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如:《 桨声灯影的秦淮河》 、《 温州的踪迹》 、《 荷塘月色》 、《 背影》 等等,至今仍被后人咏诵不已。特别是《 背影》 一作,深刻的父子之情,是现实社会的一股暖流。
作者简介
1.体会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体会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和理解描写的词语.
2.分析刻画父亲背影的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
3.理解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的写法。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完成以下测评
差使( ) 交卸( ) 赋闲( ) 踌躇( )
迂腐( ) 栅栏( ) 颓唐( ) 琐xiè ( )
蹒shān ( ) zhǔ ( ) 托 狼 ( ) jí chān ( ) 扶
1、给下列加粗字组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    )。[失业在家]
②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    )的笑。[神色、态度不自然] 
③他死时,前来(    )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④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    )了一会。[犹豫不决] 
2、根据后面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词语。
tuí
chā
xiè

chóu chú

zhà





赋闲
尴尬
吊唁
踌躇
听课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思考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
描写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
直接刻画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周围的事物或借助别人的反应来侧面突出人物。
本文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与叙述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文中四次写到背影,描述的是父亲的背影。
请你朗读第一次描写背影的语句。你认为哪个关键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它画下来。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其中“最不能忘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
朗读第二次描写背影。你认为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珊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作者是在火车上观察车厢外到那边月台买橘子的父亲,距离应该是较远的。
动作:
穿戴:
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珊地走 攀着 慢慢探身 向上缩
穿过 爬上 微倾
文章第 6 段买橘送行,具体写父亲的背影,很感人。这一段是分几层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
第四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写父亲执意要给儿子买橘子。
写买橘回来。
写父亲过铁路买橘。
写父子依依惜别。
第一层:写父亲执意自己去买橘子。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于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
第二层:写父亲过铁路买橘。
“他往车外看了看”,后来“我”也看了,两人看的是不是一样?为什么对父亲的看写得很简略,而“我”的看却写得较详细?
父亲只是看看有没有橘子可买,而“我”呢,不仅看到有卖东西的人,而且看到要过月台,穿铁道,爬上爬下很不容易。本来想不让父亲去的,可是“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一层写出了父亲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拳拳爱心。
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其实,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尽管这轻松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但也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第三层:写买橘回来。
第四层:写父子依依惜别。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看儿子旅途的安全。“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厢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叮嘱,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亲。
在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
朗读第三次和第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比较一下这四次描写背影,作者哪一次写的详细,哪些粗略?哪些是写看到眼前的背影,哪些不是眼前的背影?
全文是以“背影”贯穿始终,“背影”是这篇叙事散文的线索。通过回忆背影来表现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写背影
略写
第二次写背影
虚写
实写
详写
第三次写背影
第四次写背影
略写
实写
略写
虚写
比较四次流泪,体会“我”的思想感情。请你把文中描写流泪以句子找出来并分析原因,完成表格填写。
描写流泪的句子 原 因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家里祸不单行,我悲伤而流泪
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我不舍与父分别,而流下惜别之泪。
我的眼泪又来了。
父亲不辞辛苦为我买橘子,感动而流泪.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总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想念父亲而流下思念的泪。
这篇散文语言朴实,感情深沉自然。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感情出发点,选取日常生活中平凡小事,以此牵情,文章别具特色。四次写父亲的背影,四次写儿子的流泪,我们要注意把握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父子深情的。
总 结
作业
选取一个感情的切入点,描绘出父亲或母亲与你的亲情,例如:父亲的背影、母亲的手……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106/V20266.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266.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7.《背影》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刻画父亲背影的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
3.理解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的写法。
学习重点:
体会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和理解描写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东海,定居于扬州。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如:《 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荷塘月色》、《背影》等等,至今仍被后人咏诵不已。特别是《背影》一作,深刻的父子之情,是现实社会的一股暖流。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
三、前提测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差使( ) 交卸( ) 赋闲( ) 踌躇( )迂腐( )栅栏( )颓唐( )
琐xiè( ) 蹒shān ( ) zhǔ( )托 狼( ) jí chān ( )扶
2、根据后面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词语。
①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 )。(失业在家)
②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 )的笑。(神色、态度不自然)
③他死时,前来( )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④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 )了一会。(犹豫不决)
四、听课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思考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
正面描写:直接刻画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周围的事物或借助别人的反应来侧面突出人物。
本文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与叙述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文中四次写到背影,描述的是父亲的背影。
五、思考与探究
1、请你朗读第一次描写背影的语句。你认为哪个关键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它画下来。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其中“最不能忘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
2、朗读第二次描写背影。你认为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珊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作者是在火车上观察车厢外到那边月台买橘子的父亲,距离应该是较远的。
3、试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分别用了哪些词语?
穿戴: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
动作:
蹒珊地走 攀着 慢慢探身 向上缩 穿过 爬上 微倾
4、文章第 6 段买橘送行,具体写父亲的背影,很感人。这一段是分几层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第一层:写父亲执意要给儿子买橘子
第二层:写父亲过铁路买橘。
第三层:写买橘回来。
第四层:写父子依依惜别。
5、第一层:写父亲执意自己去买橘子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明确: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于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
6、第二层:写父亲过铁路买橘。
(1)“他往车外看了看”,后来“我”也看了,两人看的是不是一样?为什么对父亲的看写得很简略,而“我”的看却写得较详细?
明确:父亲只是看看有没有橘子可买,而“我”呢,不仅看到有卖东西的人,而且看到要过月台,穿铁道,爬上爬下很不容易。本来想不让父亲去的,可是“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一层写出了父亲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拳拳爱心。
7、第三层:写买橘回来。
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明确:其实,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尽管这轻松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但也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8、第四层:写父子依依惜别。
在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看儿子旅途的安全。“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厢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叮嘱,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亲。
9、朗读朗读第三次和第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体会浓浓的父爱。
10、比较一下这四次描写背影,作者哪一次写的详细,哪些粗略?哪些是写看到眼前的背影,哪些不是眼前的背影?
第一次写背影——略写——虚写
第二次写背影——详写——实写
第三次写背影——略写——实写
第四次写背影——略写——虚写
全文是以“背影”贯穿始终,“背影”是这篇叙事散文的线索。通过回忆背影来表现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11、比较四次流泪,体会“我”的思想感情。请你把文中描写流泪以句子找出来并分析原因,完成表格填写。
描写流泪的句子 原 因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家里祸不单行,我悲伤而流泪
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我不舍与父分别,而流下惜别之泪。
我的眼泪又来了。 父亲不辞辛苦为我买橘子,感动而流泪。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总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想念父亲而流下思念的泪。
六、总结
这篇散文语言朴实,感情深沉自然。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感情出发点,选取日常生活中平凡小事,以此牵情,文章别具特色。四次写父亲的背影,四次写儿子的流泪,我们要注意把握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父子深情的。
七、作业
选取一个感情的切入点,描绘出父亲或母亲与你的亲情,例如:父亲的背影、母亲的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