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
??四、实施措施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进度
1、养植物????2课时
2、谁的植物长得好????2课时
3、我们离不开植物????2课时
4、水?????2课时
5、把它们放进水里????2课时
6、空气????2课时
7、拉力????2课时
8、推力????2课时
9、巧用力????2课时
10、认识船????2课时
11、设计和制作小船???2课时
12、改进小船????2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
1课时
教学内容:1、养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
第
2课时
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第
3课时
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二、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
、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第二单元??水和空气
第
4课时
教学内容:4、水.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初步掌握水的分辨方法,了解水的用途.
教学重点:水的分辨方法.
教学难点: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秋天的郊野,湖水清澈,空气新鲜,让人流连忘返,关于水和空气,我们知道多少?雨后,草叶上挂满了水珠,说一说,水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水的特点:水有固定的形状吗?观察一杯水,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2、引导归纳: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说一说:什么是扇闻法,没有经过消毒的水不能随便喝.
4、引导学生根据水的特征,找出哪杯液体是水.
三、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说一说,水有哪些用途:灌溉、饮用、清洗、发电、游泳、灭火、行船、降温、除尘等
第
5课时
教学内容:5、把它们放进水里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溶解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溶解作用.
教学难点:水的溶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思考一下,放进汤里的盐怎么就不见了?哪里去了呢?
二、新课教学:把下列物质分别放进水里,并轻轻搅拌,会怎样?白砂糖、酸梅晶、食盐、沙子、食用油.
1、酸梅晶在水里是怎样变化的?
2、如果不数年地往一定量的水里加入食盐并搅拌,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3、教师引导作答:不可能,水可以溶解盐,但溶解是有限度的.
三、拓展与应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可不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找回来?在不能继续溶解的盐水里放一根筷子,第二天,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动手试一试吧!
第
6课时
教学内容:6、空气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特点,能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和水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用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看一看,袋子里有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观察空气,想办法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先用牙签扎一个小孔,放在面颊上、放进水里冒气泡.
2、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空气是什么样的.
3、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有颜色吗?对比水的特点,说一说空气的特点.
4、引导作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三、拓展与应用:比较水和空气,水和空气都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体.不同点是,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水往下流,空气往四面八方飘散.水有溶解现象,空气没有溶解现象.
?
第三单元??推和拉
第7课时
教学内容:7、拉力
教学目标:了解拉力,知道拉力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拉力,生活中哪里用到拉力.
教学难点:生活中哪里用到拉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都喜欢荡秋千,秋千是怎样荡起来的?怎样越荡越高?
二、新课教学:
1、拔河时,需要选样用力?
2、体验拉力,两人一组做拉人游戏,体会拉人和被拉的感觉.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3、拉一拉重物,有什么发现?变形或移动.
4、拉橡皮筋和弹簧,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
5、说一说,拉力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要?找找身边类似的现象.
三、拓展与应用:生活中哪里用到拉力:拉面、放风筝、提线木偶、拉雪橇等.
第
8课时
教学内容:8、推力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推力现象,了解推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推力会使物体产生怎样的变化.
教学难点:推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怎样用力才能使轮椅向前移动?
二、新课教学
1、体验推力,两人一组做推人游戏,体会推人和被推的感觉.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2、推一推重物,有什么发现?变形或移动.
3、推一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
4、说一说,推力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
三、生活中哪里用到推力,如,推车、开门、打乒乓球、推土机推土等.
第
9课时
教学内容:9、巧用力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什么时候该用拉力,什么时候用推力.
教学重点:推力与拉力的用法.
教学难点:巧用推力和拉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什么时候该用拉力,什么时候该用推力?
二、新课教学:
1、趣味运动会,两人一组,想办法把一箱重物平移到指定的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多?
2、三人一组运球,怎样做到球不掉落?
3、说一说,怎样用力才能羸得比赛?
4、学生游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游戏后引导学生说出用力方法.
三、拓展与应用:巧用拉力和推力.生活中,许多事情既要用到拉力,也要用到推力,用得合理,才能把事情做好,还有哪些地方既要用到拉力,也要用到推力?如,给篮球打气、推磨、划般、钓鱼等.
第四单元??制作小船
第
10课时
教学内容:10、认识船
教学目标:认识船由哪些部分构成,了解各种各样的船.
教学重点:船的一般构成.
教学难点:船的一般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见过什么样子的船?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小结.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各种各样的船,把它们画下来.
2、船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小结:船由桅杆、船头、船尾、甲板、船舱、船舷、帆等构成.
3、思考:其他船也是由这些部分构成的吗?基本上是的.但也有不是的.
三、拓展与应用:各种各样的船:有竹筏、有篷的木船、帆船、蒸汽轮船、客轮、货轮、打捞船、破冰船、科考船、航空母舰等.同学课余时间上网收集各种各样的船样子.
第
11课时
教学内容:11、设计和制作小船
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
教学重点:小船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小船的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课本上的一艘小船,说说这艘小船的基本构成,让我们也来做一只小船吧!
二、新课教学
1、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纸板、吸管、木块、泡沫塑料、布头、竹签、彩纸、剪刀、小刀、装订机、胶水、双面胶、颜料笔、空纸盒、空瓶子、尺子、线头等.
2、设计一种船,把船的样子画下来,并标出每部分所用的材料.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3、学生设计,教师指导,并选择设计较好的作品讲评.
4、制作小船: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制作小船.学生制作,教师在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讲评.
三、学生作品展览.把学生中完成较好的作品,选择部分出来进行展览.
四、作业布置:我们还能做哪种船,动手试一试吧!
第
12课时
教学内容:12、改进小船
教学目标:学会测试并改进自己制作的小船.
教学重点:测试并改进自己制作的小船.
教学难点:根据测试与评议结果改进小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展示一下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船吧!学生作品展示,教师评议.
二、新课教学
1、测试小船能不能平稳地浮在水面上.把自己制作的小船,放在装满水的盆子里,看一看小船能不能平稳地浮在水面上.如果能,则小船设计合理,如果不能,则要思考如何改进.
2、相互评议,说说每一种小船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包括船体平不平衡、设计美观、结构是否完整、船舱是否进水等.
3、根据测试与评议结果改进自己制作的小船.比如:桅杆高度是否合理,船舱密封性能好不好.甲板与船尾大小是否合适等.
4、教师引导总结:我们设计制作小船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制作小船、测试小船、发现问题、改进小船、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