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了解汉朝建立后出现的困境,学习汉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辩证的看待汉朝取得的成就与灭亡的原因。
2.时空观念
正确认识汉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看待汉时期采取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及意义。
3.史料实证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史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的信息的能力,能够调动历史知识和史料来对历史问题进行说明。
4.历史解释
能够结合汉朝时代背景对汉朝采取措施的原因和意义进行历史解释,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思两汉衰亡的原因。
5.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和判断力,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两汉衰亡的原因。
难点: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汉朝的丧葬殓服“金缕玉衣”,介绍制作方法和用料,使学生了解到整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的,引导学生从侧面认识到汉朝经济的强盛。再展示史料:“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西汉文物“金缕玉衣”,激起学生对学习汉朝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从侧面认识到汉朝的经济的繁荣,再通过史料使学生认识到实际上汉初经济凋敝,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探索汉朝从建立到兴盛与衰亡的史实中,从而进入本课课程。
一、大一统之困境——西汉建立
1.西汉建立
通过引导学生绘制秦至汉朝代更替的时空轴,使学生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到巩固的时空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素养。
2.文景之治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面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手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上》
设问:汉兴几十年间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史料与教材,使学生认识理解汉朝建立后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吸取秦亡教训,采取黄老之学,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汉承秦制,进而理解“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3.大统一之困境
材料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材料2:(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材料3:丞相(按:田蚡)入奏事,荐人二千石(按:郡守)。……上乃曰:‘君除(按:任免)吏尽未?
材料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材料5:(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设问: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西汉出现了哪些困境?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汉初经济恢复,但西汉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诸侯势大,豪族膨胀,丞相擅权,思想不一,匈奴犯境这些问题。
二、大一统之策略——巩固大一统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出汉朝面临困境,汉武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困境
措施
诸侯势大
豪强膨胀
丞相擅权
思想不一
匈奴犯境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培养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看待这一系列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和唯物史观。
思考1:秦朝已经废分封行县制,汉承秦制,为何有诸侯王国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地图和柱状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初为惩秦孤立之败,汉朝大封异姓和同姓诸侯国,随着王国实力增大,威胁中央集权。
思考2:汉武帝与汉景帝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方式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种削弱诸侯方式的比较,认识到削藩通过强力夺权、武力镇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推恩令则通过利诱转移矛盾,实现问题解决的平稳过渡,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推恩令在解决王国问题上的高明之处。
思考3:在解决王国问题的同时,如何加强对地方控制,壮大中央权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有效提取信息,认识到为了加强中央权力,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1)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监察地方。(2)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3)①中央垄断铸币权、盐铁经营权;
②插手商业贸易,推行均输平准;③整顿商业税收。(4)确立察举制,以德才为标准。
思考4、三公九卿制与中朝是什么关系,中朝如何加强皇权?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三公九卿与中朝的关系,深入理解中朝为何能加强皇权。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也。
——《汉书·董仲舒传》
展示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认识统一思想、完成意识形态的统一是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必然选择。
思考5:观察秦朝和西汉疆域图,和秦朝相比西汉的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疆域图的对比,使学生认识经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的疆域较秦始皇时扩大了近一倍,这促进了汉民族形成,加强了边疆的管理,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通过表格让学生自主梳理东汉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经过两汉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东汉巩固统一措施
方面
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三、大一统之深思——两汉衰亡原因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思考7:提取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这一现象造成了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的年龄都比较小而且寿命都不长,这容易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阅读教材24页,结合材料与所学思考豪强势力发展与东汉政汉衰亡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认识豪强势力发展,加速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地方害据等问题,这是汉朝衰弱的重要原因。
思考8、比较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
【设计意图】通过两汉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今天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重视民生、保障民生、选贤任能。
四、大一统之回望——两汉文化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梳理两汉在史学、文学、医学、科学的成就。
两汉文化
方面
成就
史学
文学
医学
科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感悟中国传统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