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化石吟》精品资料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6.《化石吟》精品资料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08:30:04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
什么是化石?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前提测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huàn( ) guǒ( )藏
cōng lóng( ) zhuó yuè( )
骸( )骨 潜( )行
档( )案 猛犸( )


葱茏
卓越
hái
qián
dàng

2、词语填空
奇( )  ( )骨 ( )行 ( )茏 ( )雅
( )服 海( )石( ) 日( )星( )
3、给下面中心词填上恰当的修饰语
( )的神话 ( )的骸骨 ( )的真理
( )的密码 ( )的大自然
( )的魔法师 ( )的雕刻家
前提测评










奇幻
冰冷
平凡
珍贵
令人叹服
高明
卓越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感知内容,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和节奏
(2)每节二四句尾字压韵,朗读时要读得响亮—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读出疑问的语气,抒发出赞美之情
3、说说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4、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法,展现了化石所显示的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研究的伟大意义
品味探究
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5.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3、4、5、6节是化石的“话”。
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诗歌共七节,可分为三层。其中1、2节是第一层,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想像。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第7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问有答。
7.阅读第1节,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请结合你所知道的生物学知识,谈谈有关生物进化的话题。
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8.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特点。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小结
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反思拓展
1.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2.根据你所知道的的科学技术,谈谈让灭绝的物种重生的方法。
3.你学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6.《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用音乐导入。
播放音乐《木鱼石的传说》,教师解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 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 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2、出示课题,并析题:解释“什么是化石”。并播放化石图片,教师进行解说。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二、前提测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huàn(幻) guǒ(裹)藏 cōng lóng(葱茏)zhuó yuè(卓越 )
骸(hái)骨 潜(qián)行 档(dàng)案 猛犸(mǎ )
2、词语填空
(1)奇(幻) (2)(骸)骨 (3)( 潜)行(4)(葱)茏 (5)(幽)雅 (6)(叹)服
(7)海(枯)石(烂) (8)日(转)星(移)
3、给下面中心词填上恰当的修饰语
(1)(奇幻)的神话 (2)( 冰冷)的骸骨 (3)( 平凡)的真理 (4)( 珍贵)的密码 (5)(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6)( 高明)的魔法师
(7)( 卓越)的雕刻家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感知内容,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和节奏
(2)每节二四句尾字压韵,朗读时要读得响亮—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读出疑问的语气,抒发出赞美之情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4、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法,展现了化石所显示的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研究的伟大意义
三、品味探究
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明确:诗歌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明确:“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明确: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明确:“你”指代苏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
5.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积极想像,可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补充。 3、4、5、6节是化石的“话”。
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明确:诗歌共七节,可分为三层。其中1、2节是第一层,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想像。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第7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问有答。
7.指名学生诵读第1节,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请结合你所搜集到生物学知识,谈谈有关生物进化的话题。
明确: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8.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四、小结
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五、拓展延伸
反思拓展
1.“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了(播放古生物重现图片),思考:同学们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2. 根据你所知道的的科学技术,谈谈让灭绝的物种重生的方法。
3、你学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8.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8.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6.《化石吟》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_______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_______,
犹如把生命的_______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躯壳( ) 悄然( ) 潜行( )
卓越( ) 猛犸( ) 长吼( ) 长眠( )
2.给诗文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字。
3.解释下列词语。
叹服:
海枯石烂:
乌有:
日转星移:
4.诗歌的第一节分别指的是什么东西?
5.诗歌第二节连续三个疑问在哪节得到了证实?
6.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7.这首诗语言优美,极富感情,找出文中语句加以体会。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澄江化石群
5亿3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域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腐烂,在泥沙中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无脊椎动物若无特殊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谜”。例如早在100年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独“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和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1亿1千万年,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在以上两个化石群跨度上的中间,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8.使一些在其他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
A.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的时间长——5亿3千万年。
B.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时,与外界迅速隔绝。
C.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中,容易被泥沙埋藏。
D.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抬升。
9.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分析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100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
B.100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论。
C.100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非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
D.长期以来遗留下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
10.“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 )
A.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中间。
B.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C.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D.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更有生命价值。
三、试一试
1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哪个可做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莫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参考答案
一、1.hái ké qiāo qián zhuó mǎ hǒu mián
2.奇幻 皱纹 档案
3.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乌有:虚幻,不存在 日转星移:形容时间的推移。
4.依次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5.最后一节。
6.①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②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③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仿佛使远古林木重现在人们眼前。
7.略
二、8.B(A项说明动物埋藏时间长,这是形成化石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澄江化石形成的最重要条件;C项动物生活在区域不是形成化石的一个条件;D项文中说地壳运动抬升了化石,这是化石形成后的走向而非成因)
9.C(在第2段中介绍了澄江化石的一个特点——完整性。正是因为在澄江发现的奇虾具有完整性,才纠正了奇虾的“历史错案”,由此推知,100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不具备完整性。A项中既没介绍发现澄江奇虾化石技术的先进,也没介绍100年前发现奇虾化石的技术状况;B项科学家们以貌定论的原因在于他们见到的只是奇虾的部分肢体,这是造成奇虾“历史错案”的原因;D项奇虾化石的“历史错案”即为“化石”之谜之一,两者是包含关系,而非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B(A、C二项能表明其重要,但说明不具体,D项生物化研究价值不应仅以化石所处时间的早晚衡量)
三、11.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