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5 21: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进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八国列强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标要求】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的概况及其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和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辛丑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认识该条约的危害性,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
3.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了解八国联军的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2.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签订
【新授课时】
1课时
1840年
1842年
1856年
1860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温故知新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851年
1864年
洋务运动
中日
甲午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戊戌变法
人民的怒吼—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三】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结合材料一至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①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义和团掀起以反洋教为主的运动。
(课堂笔记)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人民的怒吼—义和团运动
思考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在哪里?发展状况如何?
山东
发展迅猛
【材料二】《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材料三】“此次义和团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民兵以至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思考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谁?由此判断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清政府态度:剿灭
清政府态度:招抚
斗争矛头:帝国主义
性质:扶清灭洋
(反帝爱国)
到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
——义和团歌谣
扶清
灭洋
【材料二】他们(义和团)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与民谣,谈谈你对“扶清灭洋”这一主张的看法。
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迷信色彩
这反映了义和团的爱国性,但是也说明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天津义和团民,近已聚集不下三万,日以焚教堂,杀洋人为事。”
——1900年裕禄奏报
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股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
列强的咆哮—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瓜分中国
列强的咆哮—八国联军侵华
下面几幅图片是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请你阅读课本、观看《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视频后将照片按照先后顺序排好,并简单说一下经过。
图一: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
图二:
西摩尔率军攻打天津
《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
图四:义和团在廊坊阻击敌人
图五:天津失陷
图三:
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1
3
5
2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津
北京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狙击,狼狈逃回。
统帅:西摩尔
攻陷大沽炮台
攻占天津
(统帅:瓦德西)
攻占北京
义和团运动失败
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
慈禧携光绪帝西逃
列强的咆哮—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态度:剿灭
列强的咆哮—八国联军侵华
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法军抢来的耕牛
美军抢劫的白银




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知识小结
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
西方列强
廊坊阻击战(胜)→大沽阻击战(败)→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败)→天津保卫战(败)→北京保卫战(败)
19世纪末,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反清运动
?
1898年,义和团掀起反帝活动(砸教堂逐教士),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
1900年,控制京津地区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义和团运动失败
?
剿灭
招抚
剿灭
引起列强不满,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联合侵华,镇压义和团
攻陷大沽炮台→攻占天津→攻占北京,慈禧西逃
维护清朝统治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
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一】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说: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地位。
【材料二】“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根据这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民族的耻辱—《辛丑条约》
结果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项目
内容
危害及影响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政治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经济命脉被控制,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便利了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使中国内政外交完全受控于帝国主义列强。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历史事件
时间
主要侵略国家
结果
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
战争
1856-1860
英国
法国
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
战争
1894-1895
日本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历程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国家
中英
中日
中与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比、西11国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赔偿军费2亿两
赔款白银4.5亿两
土地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其他
通商议税
开埠设厂
拆炮台、驻军队,
禁反帝斗争,改设外务部
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比较
课堂知识构建
八国联军侵华
“扶清灭洋”
列强侵略加剧,传教士活动猖狂
义和团运动


口号:
性质:
结果:
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中外联合镇压下失败


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抗击八国联军
廊坊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辛丑条约》
1901年,11国,内容★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课堂训练
1.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郊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帝把这地界划给洋人了。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C
D
4.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大事件
相关史实
八国
联军
侵华
战争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奋勇抵抗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C
6.《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该条约签订后在中国可能看见的现象是(

①1903年,张三从天津海口经过,看见威武雄壮的大沽炮台
②1903年,李四从山海关经过,看到了外国士兵在巡逻
③1903年,贺六做生意发了财,想在北京东交民巷购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
④1903年,王五到北京去,看见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史料》
(1)材料一中所谓的“通商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通商战争”的根本原因。(4分)
C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2分)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2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战后中国与“刚刚兴起的岛国”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三】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国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并说说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4分)
条约:《马关条约》。(2分)
新方式:“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列强侵略中国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2分)
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2分)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