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含解析)课时作业-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含解析)课时作业-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5 17: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瞬时速度的大小叫作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作平均速率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的速率的仪器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规划中的渝长厦高铁长沙至赣州段全长约420
km,设计速度(最高)350
km/h,通车后,原来6
h的汽车车程将缩短为2
h的高铁车程。可知(  )
A.“2
h”指的是时刻
B.“420
km”指的是位移
C.“350
km/h”是平均速度
D.高铁的平均速度约为汽车的3倍
4、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110
km/h行驶了200
km。其中“110
km/h”、“200
km”分别是指
(  )
A.速度、位移
B.速度、路程
C.速率、位移
D.速率、路程
5、甲、乙、丙三个同学同时从A点出发,沿各自的路线运动,并同时到B点,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位移最大,乙同学的位移最小
B.乙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大,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最小
C.乙同学的平均速率最小,甲同学的平均速率最大
D.丙同学的平均速率等于其平均速度的大小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7、下列图像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
m/s
的是(  )
8、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道路两旁都竖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广州市环市路高架桥上的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6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离下一出口还有25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
A.60
km/h是平均速度,25
km是位移
B.60
km/h是平均速度,25
km是路程
C.60
km/h是瞬时速度,25
km是位移
D.60
km/h是瞬时速度,25
km是路程
9、一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B.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越大
C.平均速度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
D.平均速度大小等于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
10、暑假期间小华和爸爸开车从湘潭到上海自驾旅游,用时13小时,行程1
300公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300公里指的是位移,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B.1
300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100公里/小时
C.1
300公里指的是位移,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100公里/小时
D.1
300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11、如图所示,在高速公路旁边我们常看到如图所示的路牌,这是交通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这是指汽车经过这一路段时
(  )
A.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100
km/h的
B.平均速度大小应介于60
km/h和100
km/h之间
C.瞬时速度大小应小于100
km/h,平均速度大小大于60
km/h
D.瞬时速度大小应介于60
km/h和100
km/h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
1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置不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速度为零
13、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2
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B.2
s末质点的位置坐标为0,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0
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D.质点在4
s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14、北京成为“世界飞人”博尔特的福地,2015年世锦赛上又分别以9秒79和19秒55的成绩夺得男子100
m和200
m的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博尔特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10.21
m/s
B.博尔特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率是10.21
m/s
C.博尔特在2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10.23
m/s
D.博尔特在2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率是10.23
m/s
15、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其间都不停也不返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一定是质点A的大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1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于静止状态
B.乙刚开始时以5
m/s的速度与甲同向运动
C.乙在最初3
s内的位移是10
m
D.乙在最初3
s内的路程是10
m
三、非选择题
17、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像,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2)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
(3)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18、平直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剩余的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19、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上方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20、用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如图所示,这个系统有一个不动的小盒子B,工作时,小盒B向汽车A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汽车A反射后又被B接收,B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该信息,可得到汽车A的速度。若B每间隔1.5
s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而第一次收到超声波脉冲与第二次收到超声波脉冲间隔为1.3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声=340
m/s。
(1)试判断汽车A远离小盒B,还是靠近小盒B;
(2)试求汽车A的速度大小。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简称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正确;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它是矢量,故C正确;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的速率的仪器,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2、A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瞬时速度不变,所以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速率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故B错误;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瞬时速度可能在变化,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瞬时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大小变化,则为变速运动,故D错误。
3、D
解析:“2
h”指高铁运动的时间间隔,故A错误;“420
km”是长沙至赣州段全长,高铁轨道不是直线,故为路程,故B错误;设计速度(最高)“350
km/h”对应的是最大速度,应理解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高铁的位移与汽车的位移大小相等,但高铁运行的时间是2
h,汽车运行的时间为6
h,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高铁的平均速度约为汽车的3倍,故D正确;故选D。
4、D
解析:“110
km/h”为速率,“200
km”为路程,D正确。
5、C
解析:三个同学从A运动到B,位移相同,路程不同,故A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三个同学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B错误;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图知三个同学从A到B的路程不同,时间相同,乙同学的平均速率最小,甲同学的平均速率最大,故C正确;丙同学从A到B的路程、位移大小不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D错误;故选C。
6、B
解析:速度是矢量,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故A正确,B错误;这里的正、负号表示运动的方向,故C正确;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s=2×10
m+4×10
m=60
m,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7、B
解析: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得出vA==
m/s,vB==2
m/s,vC==-2
m/s,D图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由此可得出,B正确,A、C、D均错误。
8、D
解析: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下一出口还有25
km,25
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D正确,A、B、C错误。
9、B
解析:平均速度=,其中s是位移不是路程,故选项C、D错误;由=可知,位移大,平均速度不一定大,当t=1
s时,=s,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越大,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10、B
解析:从湘潭到上海1
300公里是路程,路程除以时间是平均速率而不是平均速度,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是100公里/小时,B正确。
11、D
解析:标志牌上的速度指的都是瞬时速度而不是平均速度,故瞬时速度的大小应该介于60
km/h和100
km/h之间,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2、AD
解析:根据速度的定义知A、D正确。速度大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快,但在很短的时间内物体位置变化即位移不一定大,故B、C错误。
13、AB
解析:由所给图像可知:质点从“负”方向0.2
m处,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4
s运动到“正”方向0.2
m处。由图线的斜率可得质点运动的速度大小为0.1
m/s。综上所述,选项A、B错误。
14、ABD
解析:[100
m比赛中,位移大小和路程都等于100
m,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相等,即v1=
m/s≈10.21
m/s,故A、B对;在200
m比赛中,路程是200
m,位移小于200
m,故平均速率v2=
m/s≈10.23
m/s,且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故C错,D对
15、AB
解析:三个质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由于B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方向与瞬时速度方向相同,B正确;三个质点运动的路程不同,运动时间相同,平均速率不相同,D错误;无法判断到达M点时哪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故C错误.
16、BD
解析:甲图线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乙在第1
s内向正方向做速度为5
m/s的匀速直线运动,第2
s内静止,第3
s内沿负方向做速度为5
m/s的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乙在第1
s内的位移为x1=v1t1=5
m,在第2
s内的位移为x2=0,在第3
s内的位移为x3=v3t3=-5
m,所以乙在最初3
s内的位移为x=x1+x2+x3=0,故C错误;乙在最初3
s内的路程为s=|x1|+|x2|+|x3|=10
m,故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7、解析:(1)由图像可知,在t=0时刻v≠0,所以物体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2)在0~t3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t3时刻以后,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沿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3)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在0~t1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t1~t2时间内速度大小不变,t2~t3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t3时刻速度为零,在t3时刻以后,速度反向增大.
答案:(1)具有初速度
(2)方向变化
(3)见解析
18、解析:(1)汽车在前后两段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s1=60×
km=20
km
s2=60×
km=40
km
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v2==
km/h=16
km/h。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v==
km/h=20
km/h。
答案:(1)16
km/h
(2)20
km/h
19、解析:由题意知声波是在该同学正上方发出的,在该声波由上到下传播的过程中,飞机沿水平直线匀速飞行,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飞机离地高度为h,则有h=v声Δt
在Δt时间内,飞机的水平位移
Δx=v飞
Δt
由几何知识得=cot
60°
解得v飞=v声
cot
60°=v声≈0.58v声
即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0.58倍.
答案:0.58倍
20、答案:见解析
解析:(1)因发射超声波的时间间隔大于接收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故汽车靠近小盒B。
(2)设小盒B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经过时间t1到达汽车处,则此时汽车与小盒B的距离s1=v声t1
设小盒B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经过时间t2到达汽车处,则此时汽车与小盒B的距离s2=v声t2
汽车在两次与超声波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
汽车行驶s共用了时间t=1.5
s+t2-t1
另有1.5
s+2t2-2t1=1.3
s
可得t1-t2=0.1
s,t=1.4
s,s=v声(t1-t2)=34
m
汽车的速度v==24.3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