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分类汇编】
(考试范围:1.1-1.3)
考点1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例1
如图所示,把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假设为100%,水的分布分为A、B、C三部分。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部分是地球上的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生物水主要存在于图中的B部分
C.C1、C2部分分别是难以被人类利用的冰川水和地下淡水
D.C1部分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
例2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考点2
水的循环示意图
例1
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例2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A
,B
,C
,D
,E
,F
。
(2)上述A、B、C、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
例3
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名称:A
;B
;C
;D
;E
。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
水资源的分布
例1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什么矛盾( )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例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水是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所以被污染了可以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B.中国降水整体上时空分布不均
C.南极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循环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D.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其生活淡水主要来源于海洋
考点4
水与生命
例1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开花结果,大约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格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蒸腾消耗的水
202106g
生长期总用水量
204228g
(1)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_________%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_________%左右的水都通过蒸腾散失了(结果均保留整数)。
(2)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今年我省夏天连续高温、干旱使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农作物大量减产。请回答:
(1)水是生命之源,干旱影响春播,从种子萌发的条件分析,是因为
,农民伯伯常在雨后或将种子充分浸泡后再播种就是这个道理。
(2)下表为某植物不同器官含水量统计数据,表中数据说明:水是
;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含水量
。
部位
根尖嫩梢
树干
干燥的种子
肉果类果实
含水量/%
60~90
40~50
10~14
60~90
(3)植物主要通过根毛“疯狂喝水”,喝进来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蒸腾作用。“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说明绿色植物不仅能够涵养水源,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
。
(4)缺水引起农作物减产,说明水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
。
考点5
水的组成
例1
有关氢气验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来验纯
B.验纯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且试管口向上
C.验纯点火时,若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D.验纯点火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例2
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1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mL氢气
C.实际上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D.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例3如图1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氧气。检测试管b中的气体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试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图2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
(1)实线部分表示的剩余气体是________。
(2)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前原有氢气________m3。
(4)a管与b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会偏________(选填“小”或“大”)。
(5)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6
水分子的构成
例1
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例2
下列有关水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水中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水中含氢分子
D.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E.水由水分子构成,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考点7
浮力计算方法——压力差法
例1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取g=10N/kg)( )
A.0
B.0.3N
C.0.5N
D.0.8N
例2如图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
a
和
b,且
a、b
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 )
A.a
受到的浮力大
B.a,b
受到的浮力相等
C.只有
a
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a,b
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例3如图,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
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
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
A.大气存在压强
B.连通器原理
C.浮力产生的原因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例4如图所示,a、b
是两个体积相同又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
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物体受浮力大于
b
物体
B.b
物体受浮力大于
a
物体
C.c
部分和
d
部分都受浮力
D.d
部分和
c
部分都不受浮力
考点8
浮力计算方法——称重法
例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8
N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8
N,竖直向上
B.5
N,竖直向下
C.3
N,竖直向下
D.3
N,竖直向上
例2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过程。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如图a所示,物重G=_________N。
(2)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b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_________N。
(3)将物体浸入水中,如图c所示。对照c与a、b实验,说明_________对_________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____N。
(4)实验建立浮力概念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例3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所受拉力与物体所受浮力的关系”。他将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浸没水中某处,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1,随着h的增大(不接触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示数F1、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在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随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变化的图像应为_________。
(2)圆柱体受到浮力为2
N时,拉力F1为_________。
(3)圆柱体的高度为_________。
考点9
浮力计算方法——平衡法
注意:当题目中出现重力相等或同一物体时,一般用平衡法解题,如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密度计在不用液体中所受浮力浮力等于重力,既浮力不变。
例1一轮船由海里航行到河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船在河里受到的浮力大
B.轮船在海里受到的浮力大
C.轮船所受浮力不变
D.无法确定浮力的大小
例2如图所示,A,B两物体形状完全相同,则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 )
A.一样大
B.A比B小
C.A比B大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10
浮力计算方法——公式法
例1如图所示,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质量为m、体积为V的物块甲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用空的小烧杯接住;物块甲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mg
B.物块甲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ρ水gV
C.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mg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一定等于ρ水gV排
例2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像,已知ρ水=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700Pa
B.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C.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D.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例3为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小明和小华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接触,如图。
(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大小逐渐_________。据此,小明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而小华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只有小明的观点合理
B.只有小华的观点合理
C.两人的观点都不合理
D.两人的观点都合理
(2)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_________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
(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排,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重力G排=___________,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浮=G排,换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浮=G排,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排。
(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例4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__N,金属块的体积_________cm3(g取10N/kg),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将会比真实数值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11
浮力与压力压强问题——台秤问题
注意:①当物体放入容器中且漂浮或悬浮时,液面上升,上升后的高度为
h,此时容器受到的压力为
F,
则F=ρgSh。②当物体放入容器中且沉底时,液面上升,上升后的高度为
h,此时容器受到的压力为
F,则
F=ρgSh+(G物-F浮)。③将物体放入台秤上盛水的烧杯中时,烧杯中液面上升,台秤示数增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且增大和减小的数值相同,均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
例1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盐水,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所受浮力分别为
F
甲浮、F
乙浮,两杯液体对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是
F
甲、F
乙,P
甲、P
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F
甲浮<F
乙浮
F
甲=F
乙
P
甲<P
乙
B.F
甲浮=F
乙浮
F
甲>F
乙
P
甲>P
乙
C.F
甲浮>F
乙浮
F
甲<F
乙
P
甲<P
乙
D.F
甲浮=F
乙浮
F
甲<F
乙
P
甲>P
乙
例2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两个相同的磅秤上,其中一个容器中有一个金属柱体挂在弹簧下浸没在水中,此时两容器液面高度相同,则( )
A.两个磅秤的示数相同
B.甲磅秤的示数较大
C.乙磅秤的示数较大
D.无法判断
例3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例4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a)中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若把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可知它们的质量( )
A.(a)最大
B.(b)最大
C.(c)最大
D.一样大
考点12
冰块融化问题
注意:①若冰块在密度与水相同的液体中融化,液面不变;②若冰块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融化,液面上升;③若冰块在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融化,液面下降;④若冰块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融化后液面不变;⑤若冰块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融化后液面下降。
例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
容器内只有水,b
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
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d
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
②四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③在
b
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减小
④c
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下降
⑤d
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小球将下沉。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例2有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水、盐水、酒精和水银四种液体,且液面高度相同。如果
把四块质量相同,外形不同的冰块分别放入四个容器中,当冰块熔化后的液面与冰刚放进去平衡而未熔化的液面,将( )
A.水面高度不变,其它液面都升高
B.酒精液面降低,水面高度不变,盐水和水银面升高
C.酒精和水面都升高,盐水和水银液面下降
D.无法判断
例3下列四个相同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D容器中的液体(和水不相溶)比水的密度大,如图所示。当四个容器中的冰熔化后,A、B、C、D四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分别变为h1、h2、h3、h4,则( )
A
B
C
D
A.h4>h1=h2>h3
B.h1=h2=h3=h4
C.h4>h1>h2>h3
D.h1=h2=h4>h3
例4如图所示,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待这些冰块全部熔化后( )
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
B.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
C.烧杯中水面会下降
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
例5小胡同学把一冰块放大盛有盐水的烧杯里,等冰块熔化后,液面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小明同学把含有一小块小石头的冰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冰熔化后,液面
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考点13
小船抛物问题
例1
如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子悬放入水中。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
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
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
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
例2
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
A.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C.甲液体对B下表面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A下表面的压强
D.装甲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例3
如图,在B木块上放有铁块A,A、B两块物体间用细绳相连,在水面处于平衡状态;当把木块B翻转后,铁块A落入水中并处于平衡状态(A没有碰到底),这时候容器内的水面将(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液面的升高取决于铁块的体积,体积越大,液面升高也越大
例4
如图所示,一只小盒浮在水面,在下面几种情下,液面的高度如何变化?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若漂浮的小盒中有一木块,把木块拿出放入水中,液面_________。
(2)若漂浮的小盒中有一铁块,把铁块拿出放入水中,液面_________。
(3)若漂浮的小盒中有一铁块,把铁块拿出用绳系于盒外,铁块浸没水中且不接触容器底,液面_________。
(4)若漂浮的小盒中有一些水,把水盛出一些倒入水中,液面_________。
考点14
浮力、密度大小的比较
例1将体积相同的木球A,塑料球B,铜球C都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则( )
A.A球受的浮力最大
B.B球受的浮力最大
C.C球受的浮力最小
D.三个球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例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 )
A.两球受到的浮力相同
B.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等,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C.两球的密度不等,乙球的密度大
D.两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同
例3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B所受的浮力
B.A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一定小于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C.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
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例4将甲、乙、丙三个小球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待烧杯中的水静止时,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丙球沉底.则:
(1)若m甲=m乙=m丙,则:
①三个实心球的密度关系:______________;
②三个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关系:______________;③三个实心球的体积关系:______________.
(2)若V甲=V乙=V丙,则:
①三个实心球的密度关系:______________;
②三个实心球的重力关系:______________;③三个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关系:______________.
考点15
图像分析题
例1
将一圆柱形木块用细线拴在容器底部,容器中开始没有水,往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如图甲所示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由图像乙得出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重力为10N
B.木块的底面积为100cm2
C.细线对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为6N
D.木块的密度为0.75×103kg/m3
例2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能正确表示同一艘半潜船从图甲到图丙受到的浮力变化的是( )
例3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底部放有一个边长为10cm,密度为0.9×103kg/m3的正方体物块,如图甲所示,此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_Pa,当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
(物块与容器底未紧密接触,液体未溢出),记录物块所受浮力F浮与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关系如图乙所示,则液体密度为_________kg/m3;当h=10cm时,物块处于__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
考点16
浮力的综合运用
例1一个薄壁密封饮料瓶内装有一些饮料,分别放在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静止后饮料瓶的状态如图所示饮料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甲、F浮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B.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C.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D.F浮甲=F浮乙,ρ甲<ρ乙
例2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例3关于潜水艇和轮船在水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艘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浮力不变,船身将下沉一些
B.一艘轮船从河里行驶到海里,浮力变大,船身将上浮一些
C.潜水艇在水面下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潜水艇浮出水面后继续上浮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例4“远征号”潜水艇在南海执行任务,根据任务的要求,潜水艇需要在不同深度处悬浮,若海水密度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相等
B.潜水艇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
C.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D.潜水艇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例5“海中断崖”是指因为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海水处于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可以迅速向潜艇内的水舱供气,避免潜艇急速地掉入海底。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中断崖”的海水密度变化会使潜艇受到的浮力增大
B.“海中断崖”的海水受到的压强不变
C.向潜艇内的水舱供气,潜艇的浮力增大
D.向潜艇内的水舱供气,潜艇的重力减小
例6体育、娱乐活动用的热气球,充的是被燃烧器烧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要使已经升空的热气球上升或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继续对热空气加热可以使热气球上升
B.继续对热空气加热可以使热气球下降
C.停止对热空气加热可以使热气球上升
D.热气球停在空中静止不动时,球内空气的密度与球外空气密度一样大
例7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重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条小船受到的浮力相等
B.三条小船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C.小船所装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
D.小船所装物体越轻,受到的浮力越大
例8如图所示,在一块长方形的泡沫塑料上用细线缚着一块卵石,使它漂浮在盛水的玻璃缸的水上,这时泡沫塑料恰好露出一半体积,玻璃缸里的水面在缸壁的a处。现将泡沫塑料和卵石翻个身,使卵石在泡沫塑料的下面,并仍放在原来玻璃缸的水中,当它平衡时( )
A.因泡沫塑料和卵石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故水面在a处以上
B.因泡沫塑料和卵石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故水面仍在a处
C.因泡沫塑料和卵石浸入水中的体积减小,故水面在a处以下
D.因泡沫塑料和卵石受到的浮力增大,故水面在a处以上
例9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
000米。“蛟龙号”在经过布放、下潜、上浮、回收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返回母舰。“蛟龙号”是通过改变自身________(填“重力”或“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当“蛟龙”号下潜时,受到海水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当“蛟龙号”潜航深度处的海水密度突然变小时,“蛟龙号”所受浮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蛟龙号要想保持潜航深度,需要立即给水舱________(填“排水”或“注水”),防止潜艇下沉;当“蛟龙号”返回母舰时,母舰的船身将________________(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当母舰由大海驶入内河后,母舰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10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1)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细铅丝图中未画出);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
④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2)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3)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填“越小”或“越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例11小明制作了一个可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的小筒与大筒均为圆柱形的容器。小筒和托盘的总质量为200
g,小筒底面积为50
cm2,高为12
cm,大筒中装有适量的水,托盘上不放物体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的位置的刻度均为“0”,将小筒竖直压入水中,当水面距小筒底10
cm时,在小筒和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的刻度均为最大测量值,小筒和大筒的分度值相同。把被测物体放入托盘中,读出小筒或大筒上与水面相平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1)该装置所能测量物体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g。
(2)小筒上相邻两刻度线的间距比大筒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________(填“大”或“小”)。
(3)他想利用此装置测算出石块的密度,如图乙所示,将石块放入托盘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1;如图丙所示,将此石块沉入水中,读出大筒上的示数为m2,该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分类汇编】
(考试范围:1.1-1.3)
考点4
水与生命
例1
(1)1
99
(2)①蒸腾消耗的水占99%左右,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合理即可)②植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来维持(合理即可)
例2
(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2)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
(3)促进水循环
(4)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考点11
浮力与压力压强问题——台秤问题
例1-4
BACD
考点12
冰块融化问题
例1-4
BBAB
例5
上升
下降
考点13
小船抛物问题
例1-3
CBC
例4
(1)不变
(2)下降
(3)不变
(4)不变
考点14
浮力、密度大小的比较
例1-3
DC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1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例
1-2BA
考点2水的循环示意图
例2①1降水海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海陆间循环
例3(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既、跨流域引水等21世紀教育网三人行科学工作
考点3水资源的分布
例1-2BB
考点5水的组成
例1-2DC21世纪教育网三人行科学工作室版权标志
例3(1)气(2)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3)6(4)2:1大(5)增强导电性
考点6水分子的构成
考点7浮力计算方法一一压力差法
例1-4BCCA
考点8浮力计算方法一一称重法
例2(1)5
(2)3(3)水物体2
(4)类比法
例3(1)C
(2)6N
(3)30
考点9浮力计算方法一一平衡法
例1-2CA
考点10浮力计算方法一一公式法法
21世纪教育网三人行科学工作室版权标志
例1-2DA
例3(1)变大
(2)小明GF
0)0
gl
(4)一直不交
例4(1)仝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全属块排出水所受的重力
(2)1.4
偏大
例4(1)甲F丙V甲>V乙>V丙
(2)甲
考点15图像分析题
例1-2B
例3900
0×103
考点16浮力的利明用
例1-5
CBABD
21世纪教育网三人行科学工作室版权标志
例6-7ACB
例9重力增大变小排水
不变
例10(1)把士密度计放入盐水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2)使竹筷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3)漂浮;越小;(4
例
(1)300